
阳光灿烂的南国深秋,无论是穿越绿意盎然的大街小巷,还是路过车水马龙的“空中花廊”,五彩缤纷的三角梅当仁不让地成为城中最亮眼的主角。近日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温室群景区和木本花卉区,还可欣赏琳琅满目的三角梅专题花展。
黄埔区映日路天桥两侧三角梅悉数绽放。
三角梅的花朵真的是花吗?
三角梅的名字虽然带“梅”,却并非“梅花”。它是紫茉莉科植物,与蔷薇科的梅花家族亲缘关系较远。其花很细小,黄绿色,3朵聚生于3个苞片中,外围的苞片大而美丽,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3个苞片色艳如梅,故被称作“三角梅”。
除此之外它还拥有其他名字,如簕杜鹃、九重葛等。原产中、南美洲,它生性强健,漂洋过海后在很多地方开枝散叶、大放异彩并深受人们喜欢,成为很多国家的国花或城市的市花。
仔细观察会发现,三角梅最重要的观赏部位其实是它的苞片,上面还有清晰的叶脉,形状硕大,色彩绚丽,似花非花却胜花。
三角梅为什么要用苞片来“冒充”花朵?据华南国家植物园方面介绍,原来三角梅的花朵很小,色彩不够鲜艳,难以吸引昆虫前来授粉,于是只能依赖鲜艳的苞片来“招蜂引蝶”,达到授粉以及“传宗接代”的目的。其实在自然界这一类的植物还真不少,如玉叶金花、姜荷花,珙桐、塔黄、四照花等,都拥有以假乱真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