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4广州两会专题
广州两会首设“代表通道”
  • 听全文
  • 2024-01-16 09:55:31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6名代表亮相谈履职、建真言、献良策

  一条新通道,交流零距离。1月15日上午8时,广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正式开启。今年,广州两会首次设置“代表通道”,在会期陆续组织三场活动,邀请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代表亮相,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通道两端,连接着会场内外,党心与民心。这条短短的“代表通道”,不仅是代表们履职尽责、接受人民监督的新平台,也是大会更加透明、务实、民主、高效、开放、自信的彰显,更是一扇观察全过程人民民主广州实践的绝佳窗口。

  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东方厅前,钟志强、李方方、林枫、李学锋、余纳、李志坚6位市人大代表走上首场“代表通道”,将履职心声与“新声”娓娓道来。企业代表、地铁司机、医疗专家、研究学者……从后台走向前台,从会场走向话筒,他们尽情展现履职风采、回应社会关切,“零距离”传递两会好声音,鼓足信心再出发。看——“新通道”吹来阵阵新风,更将激起澎湃新活力。

  市人大代表、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钟志强

  组建创新联合体

  强化企业科创主体地位

钟志强

  钟志强在代表通道发言时表示,市委“1312”思路举措给广州的产业发展带来非常强的信心和更加坚定的方向。其中,将“要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要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核心工作。钟志强表示,“我是一名来自企业的代表,对此高度赞同和支持。”

  作为人大代表,钟志强积极呼吁并且推动自己所在公司主动申报“链主”,争取为产业发展做更多担当。“我坚信,响应落实政府的号召,对于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实质性帮助,也一定能助力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构建更强的竞争力。”

  “产业的发展要能行稳致远,就要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钟志强表示,目前广州高校云集,也引进了很多高质量的科研院所,构建了人才高地,同时“揭榜挂帅”等措施也切实推动产学研落地。

  他建议进一步出台扶持政策,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应用机构等成立创新联合体或新型研发机构,借政策之力强化自身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集聚,从制度上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作为来自企业的人大代表,我切实感受到市委‘1312’思路举措极大增强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聚焦了本土企业面临的具体难题,为民营企业消痛点、解难点、疏堵点。我坚信,未来广州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好!”钟志强说。

  市人大代表、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集团高级副总裁李学锋

  建立预警机制系统

  谋划知识产权布局

  李学锋表示,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刚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和品牌声誉的重要引擎。

李学锋

  作为来自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市人大代表,李学锋分享一个引导知识产权赋能企业并带动广大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故事。“科技型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时常会遭遇海外竞争对手的专利围堵和碰瓷性的恶意诉讼,严重影响海外市场的拓展。”李学锋所在的京信通信在巴西遭遇某西方同行的恶意诉讼。李学峰决定率领团队迎面出击,积极应对,收集证据,向法院提供不侵权证据,先后多次成功让这家行业巨头的12项基础性技术专利无效。该案件后来入选“专利复审委十大案件”“广州市知识产权十大案件”。“案件胜诉打破了专利垄断,中国品牌天线迅速走向全球,市场份额从15%跃升到65%,该案例不仅维护了我们企业自身合法权益,也打破了涉案专利的不正当垄断行为,为国内其他天线企业走向海外扫清了障碍。”李学锋说道。

  李学锋表示,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培育高价值的专利;建立预警机制,未雨绸缪;遇到侵权和打压就积极面对。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作为人大代表,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履职就是答卷,优秀的履职就是向人民答好优秀的试卷。”李学锋表示,将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做好新时代答卷人,身体力行,继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市人大代表、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高级电客车司机李方方

  加强产业技术工人培养

  为技能人才提供交流平台

  李方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成为优秀的现代产业工人首先从热爱自己的岗位做起,再者是倾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断钻研和锻炼,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来取得超越性的突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李方方

  “我是开地铁1号线的,我们熟知的‘小黄车’是德国西门子进口列车,设计寿命30年,电气设备设施服役超过25年后步入老龄化,那么电气系统国产改造是必由之路。全线21列‘小黄车’,将列车诊断、牵引、制动、辅助等9大系统与上万既有机械部件结合,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程。特别是首列试制车更面临着设计测绘难、调试量大等难题,我们不分昼夜冲锋在前,攻克了‘卡脖子’难题。”

  李方方认为企业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主体。“我从职业院校毕业就来到广州地铁,通过技能大赛收获了成绩和荣誉,找到了成就感,也真切感受到用技能说话的底气。”她介绍说,广州地铁集团大力支持电子维修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敢为人先,为地铁列车装上了“中国心脏”,实现核心技术可控。不仅如此,集团还从多个领域培养技能人才,包括芯片、列车核心板件的维修技术,自主研发智慧测试平台等。

  因此,李方方建议,企业要持续加强对产业技术工人的培养,建立多元化培训体系,为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和技能成长提供更多保障。同时,建议政府为各行业技能人才提供沟通交流平台,拓宽技能竞赛创新项目的范围,通过“以赛促学”的形式搭建人才梯队,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创新型人才。

  市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院长余纳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

  加速“扩容”“下沉”

  在代表通道上,余纳表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关键在于区域均衡布局。广州作为全国三大医疗高地之一,一直致力于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如何让人民群众就近看病、看得好病,关键是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资源较为薄弱的片区均衡布局。”余纳称。

余纳

  她以增城区为例,提到几年前,增城区内医院尚不具备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技术条件,增城患儿的家长只能带着年幼的孩子辗转市中心或周边城市治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正式接管增城区妇幼保健院后,很快成立了心脏中心,填补了增城地区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空白,也使位于外围城区的广大妇女儿童能够就近享受到与中心城区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当然,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将积极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格局。”如2023年,广州市全力推进《南沙方案》卫生健康领域重点任务,越来越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在南沙区“开枝散叶”,极大提高了南沙区群众的就医便捷性和质量。

  此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重点在于切实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余纳表示,作为医疗卫生系统的人大代表,她始终关注基层群众对医疗健康方面的诉求,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与人民群众贴得更近,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接下来,我们将以‘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奋斗姿态和实际行动,加快推进广州八院‘一院两区’建设,完善平急结合、快速反应的医疗应急体系,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加速‘扩容’‘下沉’,为健康广州建设赋能增效。”余纳称。

  市人大代表、广州牛犊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枫

  不断完善支持民企发展

  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

  林枫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2017年,他从外地来广州创业。之所以选择广州,是因为广州拥有得天独厚的高校资源和产业资源,是拥有全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人才储备相当深厚。加上生产制造业的基础,可以加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对接。而且医疗配套资源非常丰富,这点对高端人才落户成家很有吸引力。

林枫

  “广州的厚度和温度,给了我再创业的底气。”他说。在广州时间长了,他越来越感觉到广州的特别之处。广州商业发展有上千年的历史,营商环境也极其包容。相关政策措施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让企业更加坚定了在广州投资兴业的信心。

  林枫认为,一个好的商业环境,离不开三点。第一是资金环境、第二是人才环境、第三是市场环境,广州恰恰具备这三个特征,是丰厚的沃土。首先,广州去年成立了规模达2000亿元的母基金,为广州企业创新发展奠定了丰厚的资金基础;其次是人才,广州有100多万的大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梯队;最后,广州人口基数大,市场多元化,从专业细分市场到高科技企业、人工智能等领域,行业最多、门类最全,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广州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做优做强,在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新征程中肩负更大使命。同时,林枫也建议广州市能够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市人大代表、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

  加快推动广州数据交易所

  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

  李志坚表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千行百业,完善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发布《“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六通一融”重点任务,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围绕建设“数字湾区”的总体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应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和制度开放,为数实深度融合取得新成效、打造新标杆创造环境。

李志坚

  李志坚建议加快数字技术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以鸿蒙和欧拉操作系统为基础,积极构建开源生态,大力丰富场景应用,加快培育壮大信创产业。

  “推动重点行业开展集群数字化转型,推广‘数字建链’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具有引领作用和较成熟应用模式的典型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集成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数字化升级。”李志坚建议,鼓励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开放数据资源,带动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对纳入供应链的中小企业给予技术扶持。

  此外,还要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加快推动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集聚内地及港澳数据提供方、数据购买方、中介服务方等市场主体,促进数据产权界定、数据加工、流动,将数字资源转变为可量化的数据资产。”他建议,探索企业数据授权使用新模式,发挥国有数据集团带头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平台企业、中小微企业有条件共同使用企业数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