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4广州两会专题
广州,一座3万亿城市的诞生
  • 听全文
  • 2024-01-16 09:56:48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如果问2023年广州哪项工作足以载入史册,那么“GDP突破3万亿元”肯定算一个。

  1月15日上午,广州市代市长孙志洋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预计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这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注定被写进广州历史,也注定被写进中国城市发展史。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不足250万人的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常住人口超1800万的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经济总量从不足3亿元提高到超3万亿元。

  75年,经济总量翻了1万倍,这份荣誉属于广州这座英雄城市,更属于超过2200万广州市民。这份成绩是千千万万敢为人先、敢闯敢干、踔厉奋发的广州人,接续奋斗、倾情奉献,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这份成绩,不仅是广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探索,更是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缩影。

繁忙的广州港南沙港区

  3万亿,走了多久?

  1978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3亿元,到2023年破3万亿元,广州用了45年,如果我们将这3万亿元分成更加精细的颗粒度,来看这段45年的征程,能够清楚地看到一座城市一步一个脚印的爬坡之路。1995年,广州GDP达1260.31亿元,1999年,广州GDP突破2000亿元,2002年突破3000亿元,2004年突破4000亿元,从2005年开始每年上升一个千亿级台阶。2010年,广州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随后每年增量超千亿元。2018年,广州用8年时间再造一个新广州,迈上2万亿台阶。而下一个台阶,并没有让我们等待太久,2023年,广州经济总量预计突破3万亿元。

  从43亿到1万亿,广州用了33年;从1万亿到2万亿,广州仅用了8年;从2万亿到3万亿,广州仅仅用了5年,其中还包括3年疫情影响,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

  33年、到8年、再到5年,每个万亿之间的时间间隔渐次缩短,也体现了广州发展潜能储备的持续释放,创新动能转换成效渐显。

  时间上的划分,我们透过3万亿看到了加速中的广州。

  从总量和增量上,我们更能看到一座挑大梁的经济大市。

  3万亿之城,意味着每个季度平均下来,广州将完成超过7500亿的产值,约等于一座二线城市全年的产值。

  从位势上看,上海、北京已先后突破4万亿元关口,今年预计广州将与深圳、重庆同处3万亿元“俱乐部”,保持一线城市“江湖地位”。

  3万亿,如何炼成?

  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广州发展步子越迈越快,数字背后,更是经济结构和质量持续优化提升。

  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广州产业底蕴和发展根基,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挑起经济大市大梁的底气之源。

  广州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制造业产品体系较完备,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速进行。

  产业新赛道布局稳扎稳打,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建成投产,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获颁全球首张适航证,粤芯三期、增芯,粤芯能等项目加快推进,国家纳米智造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中心获批建设,TCL中环、高景等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总规模2000亿元的产投、创投母基金,寻找着下一个增长极。

  科技创新,为“创新之城”广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2023年,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挂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1.3万家和2.1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实现翻倍增长,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22家、增量全国城市第一。

  过去一年,广州全市上下呈现出“一刻都不能耽误,一步也不能停歇”的劲头,争分夺秒提速一步、快人一步。

  2023年,广州全市8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2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世界500强企业由4家增加到6家,实有市场主体340万户、增长7.7%。

  消费,永远是广州的看家本领,2023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值连续第3年双双超过1万亿元。

  3万亿,也让广州民生福祉持续提升。2023年,广州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兑现,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比达七成。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在职职工、退休人员普通门诊年度报销限额分别提高1倍和1.8倍,“穗岁康”赔付16.7万人次、5亿多元。完成旧楼加装电梯1668台,累计建成数量保持全国第一。

  突出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引领,完成森林提质增绿约23万亩,建设森林步道200公里、古树公园(乡村)6个,建设一批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打造美丽宜居花城。

  下一个万亿,在哪里?

  经济体量更进一步,必然要挑更重担子,作更大贡献。

  跻身3万亿俱乐部,广州只是进入了赛道新起点,接下来的路,更要举步生风,一马当先,行稳致远。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国家大战略引领、城市大谋划布局、市场大空间支撑、投资大项目带动,广州正处于发展黄金期、机遇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5%。

  3万亿体量的城市,5%的增长目标,意味着每年广州需要贡献超过1500亿的增量,不可谓轻松。下一步,朝着下一个万亿台阶、朝着再造一个新广州的目标,广州的空间在哪?机遇又在哪?

  铺开一张广州全域地图,端详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的广州全貌,或许不难发现,答案,其实就在广州大地上。

  2022年广州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统计显示,2022年广州市建成区面积为1380.60平方公里,超过6000平方公里广阔的战略纵深,给了广州再造一个新广州的底气。

  向东看,增城区488平方公里和黄埔区280平方公里组成的东部中心,是广州“一带一廊”的交汇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100公里“黄金内湾”的北顶点。

  向北望,坐拥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两大交通枢纽,曾经被战略留白的广州北部,已经向着北部增长极蜕变。

  如果说东拓新城,北筑极点,都是广州在大地上谱写出的发展序章,对于还坐拥157公里的海岸线的广州来说,向海图强,经略深蓝,就是打造一座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必然选择。

  经济大市,背负着国家战略,也给了广州更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在前列的机遇。而这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是最大的机遇,也是广州迈向下一个万亿台阶的发力方向。

  2018年底,是广州的GDP站上2万亿台阶之时。数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时代给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从2019到2024,纲要实施的5年,正是广州完成GDP破2进3的5年。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针对无人体系产业、海洋科技创新、服务贸易创新等重点领域推出15个方面的改革举措。

  国家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就是大湾区建设机遇的体现。而毫无疑问,具备三区一中心多重战略优势的南沙,将再次为国家发展大局担当起先行探路、示范引领的使命任务。

  在新征程上,广州必将胸怀“国之大者”,抓紧做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机遇、大文章,强化战略联动发展,在贯通一域与全局中有效拓展经济纵深,努力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