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4广州两会专题
人大代表履职热情空前高涨 提出建议6642件同比增97%
  • 听全文
  • 2024-01-17 09:48:49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充分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活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我们要带头增强制度自信,进一步强化代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牢记我们召开的大会叫“人民”代表大会,我们当的代表是“人民”代表,我们行使的权力是“人民”的权利,用履职尽责的一件件实事回报人民的信任重托。

  ——王衍诗

  “尤为可喜的是,去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履职热情空前高涨,以各种形式对‘一府一委两院’提出代表建议6642件,同比增加97%,充分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活力。”1月16日,广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衍诗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报告称,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落实《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行动方案》,扎实做好立法、监督、决定、任免和代表工作,务实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王衍诗表示,常委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的厚望重托,接下来将在市委领导下,围绕“1312”思路举措,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广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市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全覆盖,全体代表全年提出立法意见3万余条,成为立法不可或缺的力量。

  坚持把监督营商环境列为年度必做项目,在开展“五级人大代表联动,千家民营企业调研”活动中,组织各级人大代表2548人次,对全市1658家民营企业开展调研,提出7个方面问题和16条建议送市政府研究处理。

  市人大常委会“把脉问诊”交通治理,市区联动组织311名人大代表实地调研122个交通堵点、提出355条对策建议,并围绕交通秩序整治11个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询问,推动政府多措并举治理广州交通拥堵。

  精心组织6903名五级人大代表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收集群众意见3285条,提出代表建议247件,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社会好评。

  谈立法

  “法律贵在刚性,不能把法律写成文件,也不能写成任务部署或倡议书。”王衍诗表示,总结近几年立法工作得失,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一不写两必写”的要则,即不写照样可以干的不写,不写不能干的必须写,不写清楚不好干的必须写清楚,让出台的法规有刚性、接地气、能落实、起作用。

  制定全国首部城中村改造条例 数易其稿、打通堵点

  一年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及省委工作部署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确定立法任务。其中,协助省人大常委会起草制定的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即将由省人大常委会二审通过。

  制定的全国首部城中村改造条例,数易其稿,广泛听取了村(居)民、村(居)委员会、镇(街)、房地产企业、法院、法律专家、政府部门的意见,有效地回应怎么收、房子怎么拆、补偿方案怎么定、纠纷怎么解决等难点问题,打通了以往城中村改造的堵点,为全市下一步城中村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制定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在用地用房、金融支持、政务服务等方面提出刚性举措,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法治保障。制定的消防规定,补上超高层公共建筑、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等消防短板,排除人民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

  多个全国“首部”“首次”“首创” 立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王衍诗表示,去年以来,广州市多部法规获中央国家机关肯定推介和社会好评。

  广州立法工作敢为人先,有担当、善作为,立良法、促发展,推出了一个又一个“首部”“首次”“首创”——

  制定的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填补传统风貌建筑法律保护空白,国家住建部将其作为可复制经验向全国推广,《人民日报》作了长篇报道。

  制定的全国首部省会城市快递条例,设立从业保护专章,全国总工会及时总结推广。

  制定的全国首部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团中央将其纳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首批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向全国推广。

  制定的首部野生动物放生管理规定,在全国率先为野生动物放生定了规矩。

  制定的全国首部全文仅8条的公共休闲场地安全管理规定,是广州立法史上条文最少的法规,保障公众在休闲场地能完全放松地休闲,得到舆论赞扬肯定。

  制定的全国首部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使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及设置有法可依,走在了全国前列。

  修订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首次同佛山协同立法,对各种不文明、不安全或给他人带来不适的乘坐行为作出限制,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化解乘客纠纷。

  全社会参与立法 最大限度凝聚共识  

  “立法是为社会定方圆的神圣工作,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在法规立项、审议修改、表决实施全流程各环节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王衍诗表示,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市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全覆盖,全体代表全年提出立法意见3万余条,成为立法不可或缺的力量。

  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全年新增基层立法联络站26个,形成“11个联系点+57个联络站”格局,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充分肯定。

  此外,加强法规实施前的宣传工作,常委会制定的每一部法规正式公布时,都以法工委负责人答记者问的形式同步解读,为法规实施营造好氛围。

  一个个“首部”回应民众需求,顺应新时代发展,充分体现了群众“点题”,人大“答题”。

  谈监督

  “没有调查就没有审议权。”王衍诗表示,常委会开展每一项监督工作,均按照“掌握情况要全、思考问题要深、反映问题要准、提出建议要实”的要求开展深入调研,交“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的审议意见力戒空泛议论,突出问题导向,直指短板弱项,不放空炮礼炮。

  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 看准的问题一督到底

  人大依照宪法规定的责任链,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是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必然要求,是依法履职必尽的法定责任。

  同时,人大的监督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要把支持“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作为监督的出发点,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标准,切实做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一年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刚性方式开展监督,看准的问题一督到底,努力让监督对象有触动、有改进、有成效。

  坚持把监督营商环境列为年度必做项目,在开展“五级人大代表联动,千家民营企业调研”活动中,组织各级人大代表2548人次,对全市1658家民营企业开展调研,提出7个方面问题和16条建议送市政府研究处理。现在,每位市人大代表已经常态化固定联系一到两家民营企业。

  聚焦全市经济领域重点工作,市区联动对176个投资额超2亿元的城市更新计划项目进度情况开展调研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和各区逐项压实责任,助力实现年度投资和增长目标,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提升预决算三次审查工作质量,组织300多名市人大代表会前介入预算预先审查,全过程参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为人民守好“钱袋子”、看好账本子,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肯定。

  “把脉问诊”交通治理 推动政府多措并举治理交通拥堵

  关注社会热点,回应民生关切。

  报告称,市人大常委会“把脉问诊”交通治理,市区联动组织311名人大代表实地调研122个交通堵点、提出355条对策建议,并围绕交通秩序整治11个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询问,推动政府多措并举治理广州交通拥堵。

  紧盯电动自行车管理难题,组织人大代表明察暗访并约见市政府部门负责人,从推动立法、监督执法入手,标本兼治整治电动自行车乱象。

  围绕传承历史文化、增加广州年味、做活春节经济开展调研,提出8个方面意见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工作方案。

  加强对出台文件的备案审查,坚持“有错必纠”,全年依法纠正5件规范性文件5个条款。

  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农村住宅违法用地、桥下空间利用等专题调研,相关建议得到市委肯定和重视。

  加强对市绿化条例实施、水环境治理等的监督,推动政府完成9940株古树建档登记和挂牌保护工作,流溪河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美丽河湖。

  首次专题听取审议110、120、12345、信访工作情况报告,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在全国最早终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乙类甲管”的决定,及时听取疫情防控数据安全管理情况报告,督促政府依法妥善处置疫情防控采集的信息,依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调研监督,推动颐康中心全托床位入住率得到提升。持续督促执法检查成果落地见效,继2022年推动全市蛇伤救治定点医院从两家增加到每个区都有一家,2023年11家定点医院及时救治蛇伤患者859名。

  谈履职

  “人大代表不是光环,是职务,做好人大工作离不开每一位人大代表的努力。”王衍诗表示,市人大常委会一直致力于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不断搭建履职平台、拓展履职渠道,为代表更好履职提供便利条件。

  7200多名五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 推动解决问题2万余个

  “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604个代表联络站全部编号赋码管理,72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群众既可进站反映问题,也可通过扫码找代表反映问题。

  北京路商业步行街是广州的一张名片。一天晚上9点多,一位家住北京街的居民通过扫联络站门口的二维码,向人大代表反映社区路面上有一个大坑,存在安全隐患。

  人大代表收到居民反映的信息后,即时联系街道工委,不到两天时间,路面很快完成了重新铺装。

  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让群众能随时找到代表,解决问题速度之快让群众纷纷赞叹。

  2023年,代表联络站通过“线上+线下”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3万余条,推动解决问题2万余个,全国人大常委会《联络动态》专刊专门介绍了广州的经验做法。

  与“编号赋码”相呼应的,还有代表履职好帮手 “代表随手拍”。

  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代表随手拍”反映事项办理工作规定,引导代表通过照片、小视频等方式随时随地反映群众诉求,推动政府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办理。

  市人大代表徐嵩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照片上传到广州人大i履职小程序“代表随手拍”,两个小时后,该问题得到解决。

  2023年,312名市人大代表通过“代表随手拍”反映社情民意1145件,办结率超过97%。不断丰富代表反映社情民意渠道,持续办好《人大代表情况反映》《人大代表履职周报》,开设“社情民意专报”通道。

  精心组织6903名五级人大代表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收集群众意见3285条,提出代表建议247件,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社会好评。

  压紧压实基层人大主责主业 整治“荒自己田耕他人地”

  “扎实督办好每一件代表建议,让人民群众的呼声有响应、有办理、有反馈。”王衍诗表示,全年协调、交办市人大代表建议634件,常委会牵头督办重点建议6件,各项建议办理均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其中,完善广州地铁一号线东山口站D出口无障碍设施建设、收储整合分散工业用地推动广州产业经济升级两件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被省人大常委会评为2023年全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十大优秀案例,在十大案例中占据两例。

  市各级人大代表有关齐力推动旧楼道加装扶手等4件履职案例,被省人大常委会评为2023年全省人大代表十大履职优秀案例,在十大案例中占据四例。

  首次评选2022年度市十大代表建议办理优秀案例、市人大代表十大履职优秀案例、市十大优秀代表联络站,树立标杆、示范引领。天河区天园街道东晖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深化阵地建设项目,获评全省首批代表联络站示范站建设创新案例。

  “压紧压实基层人大主责主业,召开全市镇(街)人大负责人工作会议,整治抓兼职丢本职、荒自己田耕他人地现象。”王衍诗说。

  2024年——

  拟安排监督议题72项 让监督效果又“辣”又“香”

  回顾过去,成就令人鼓舞;

  展望未来,使命更加光荣。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在立法有效管用上下功夫,立全市工作大局急需的法,立市民群众急盼的法,立落地有效管用的法。

  拟安排立法项目34个——

  包括制定数据条例、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绣花式城市治理规定、政务服务条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办法等法规。

  扎实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意见,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坚持把支持作为出发点,坚持突出刚性实效,坚持监督效果又“辣”又“香”。

  拟安排监督议题72项——

  聚焦监督国家及省市促进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南沙方案落实情况、营商环境优化情况、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交通拥堵治理情况、电动自行车乱象整治情况、“百千万工程”推进情况、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推进情况、民生实事办理情况、法律法规特别是新颁布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

  督促“一府一委两院”增强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意识,推动受监督部门更好地落实宪法和法律法规关于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的规定。

  “如果每个代表联络站、每位人大代表都能积极发挥作用,那将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王衍诗表示。

  2024年将继续丰富代表履职手段,为代表履职创造更多便利条件。擦亮“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品牌,用好“代表随手拍”,打造代表便捷履职好平台,支持代表在各阶层发展民情联络员,建立代表常态化固定联系民情联络员制度。

  做实《社情民意专报》,办好《人大代表情况反映》等专刊。落实每位代表常态化固定联系一到两家民营企业制度。进一步压实镇(街)人大负责人主责主业,坚决纠治在其位不尽其责现象。

  探索建立代表履职考核体系。高质量办好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务必做到有建议必有回复,有办理必有结果。继续开展优秀履职案例评选,使优秀代表有自豪感、“三无”代表有压力感。

  要继续在《广州日报》、广州广播电视台办好《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时》专栏,生动展现广州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和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