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4广州两会专题
广州市人大预决算“三审制”获全国人大肯定
  • 听全文
  • 2024-01-14 09:44:39
  • 来源: 广州日报
  • -

织密预算“监督网” 守好人民“钱袋子” 

  预算报告是“城市账本”,账本里既有城市发展,也有衣食住行;既要讲清楚财政的钱从哪里来,更要说明白钱花到哪里去。

  近年来,广州市人大积极探索建立预决算“三审”工作机制,广泛发动人大代表参与预决算审查监督,形成从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到决算的全过程闭环监督链条,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

  广州市人大预决算“三审”的典型做法得到了全国人大和省人大的肯定,并为全国多地人大学习借鉴,其中天河区人大常委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选定为预算基层联系点。2021年、2022年广州连续两年蝉联地级及地级以上市政府财政透明度全国第一。

  广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在即,“三审”也即将迎来最后一个环节——大会审查阶段。通过预算“三审”,大大提高了政府预算编制的质量,更好发挥财政资金促发展、惠民生的作用,推动政府切实管好、用好人民的“钱袋子”。

市人大华侨外事委在市粮食储备仓库调研。

  每年超60%人大代表参加预先审查

  如何守好人民的“钱袋子”,是人大代表的始终关切。

  预算审查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每年两会上的一项重要议题。2019年,广州市人大全面修订审查批准监督预算办法,细化固化“预先审查、初步审查和大会审查”经验做法,织密织牢预算“监督网”,形成了具有广州特色的人大预决算监督制度体系。

  在预先审查阶段,由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协同各区人大常委会,以11个代表团为单位,组织人大代表提前介入开展实地走访和深入调研,了解预算草案编制相关情况,再召开集中审查会议,对政府总预算草案、部门预算草案和有关重点政策领域财政投入情况进行审查;

  初步审查阶段,市人大预算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总预算和部门预算的初步方案以及有关重点政策领域情况进行审查;

  大会审查阶段,由各代表团对总预算、重点部门预算、重点政策领域财政投入情况进行专题审查。

  近年来,广州每年均有超六成代表参与预算预先审查,有效调动了代表积极性,已成为人大预决算监督的广州品牌。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衍诗表示,提高预决算审查监督实效,善用代表力量、发挥代表作用是关键。

  从去年10月启动预算“三审”程序以来,11个代表团和市人大10个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分别配对,分头组织对总预算和9个部门预算及2个重点政策领域进行了预算预先审查前的实地调研和书面征求意见,组织开展了预算审查动员会和预算解读会,召开了累计12场预算预先审查会议和初步审查会议, 截至2024年两会召开前,人大代表对预算的审查,已经持续了三个月。

  “三审”制度坚持时间服从质量,通过提前介入,预留充足时间,使代表能够在大会前充分、多次地集中参与调研和预算审查,仔细研究预算报告和草案,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加精准深刻。同时,政府部门也能够有平台和机会与广大代表充分沟通,对预算报告和草案进行修改完善,能更好回应人民关切。

  “预先审查这方面,实质上是发动全体代表共同参与到整个预算监督的全过程、全项目体系的一个监督,全范围的一个监督。”多年来参加预算审查的广州市人大代表蔡清伟深有感触地说。

  对此,广州市人大代表丘育华也深表认同,“我们所有的人大代表都只有把这些预审的制度、预审的过程,全过程了解清楚,才能真正参与进去,深入下去,把‘钱袋子’管理好。”

  据了解,2024年总预算和部门预算审查中,共有300多位市人大代表在审查中提出了400多条意见。政府部门对此进行了逐人逐条回应,最大限度地吸纳代表意见,完善预算草案。

  预算审查坚持到一线调研 从实际出发

  一家以水处理装备技术研发为核心的企业——鹏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鹏凯环境”),在2023年7月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3年12月初,市人大预算委员会组织的预算审查小组,走访了包括“鹏凯环境”在内的数家民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并就市工信局预算草案编制、专精特新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展开实地调研。

  “政府对科技研发的资金奖励力度很大,省、市、区加起来超过了200万元,这能够很好地补充公司的科研投入。”“鹏凯环境”公司董事长王国彬说。

  市工信局介绍,2023年,广州共有125家企业获得工信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新增数量超过前4批认定企业数量总和。2024年是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通过走访调研,人大代表对新一年的相关预算有了相关了解。

  据介绍,在预先审查阶段,在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选联工委组织下,人大代表都会深入企业基层一线调研,提前了解预算草案编制的相关情况。

  “作为人大代表,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可以更清楚部门的预算到底是什么样,由什么构成,特别在了解部门预算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地留意预算支出是否合理?花了哪些钱,花在哪里?在审查的时候就会比较注重支出和它的效益。”广州市人大代表魏朗认为一线调研十分必要。

  代表提前介入重大项目的预算审查

  预算审查涉及面广、项目多,除了专题调研,市人大也鼓励人大代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提前介入预算审查,尤其是一些重大政府投资项目。

  如为了引导财政资金更多投入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深度关注农村公路升级改造,着力夯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基础。

  市人大代表武戟等,在市人大预算委员会的组织下,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走访全市涉农7个区近100个村,行程逾2000公里,专门提出了《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升级改造 打造广州千里乡村风景道的建议》,希望政府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

  “我觉得加快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是一件让城乡居民可感可及的实事。”参与调研的市人大代表武戟认为,农村公路作为直接服务农村、造福农民的基础设施,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主要通道,是发现与重塑乡村价值的重要路径。

  在预先审查阶段,市人大还组织人大代表,到市财政局开展专题调研,提前介入了解广州市2023年预算执行和2024年预算草案编制的总体情况。

  同时,为增强代表履职能力,提高代表预算审查水平。市人大还专门召开财政预算解读会,邀请市财政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到会解读预算编制等有关情况,并由各区人大常委会协助组织,以11个区代表团为单位,召开预算预先审查会议,对政府总预算草案、部门预算草案和重点政策领域财政投入情况进行集中审查。

  不仅审查“花了多少钱” 更要审查“办了多少事”

  代表在审查预算时,一直把绩效作为核心导向,不仅要审查“花了多少钱”,更要审查“办了多少事”,推动预决算审查监督由财政数字的面上监督,下沉到数字背后实物工作量的实质监督,倒逼政府部门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有力提高监督刚性和实效。

  2023年,著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刊登了中山大学王猛教授团队在高温超导材料的科学成果——首次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这是人类目前发现的第二种液氮温区非常规超导材料。

  项目能够实现基础研究领域“从零到一”的突破,离不开人大代表的积极推动和政府的接续支持。

  “我们得到了广州市科技局的支持,申请到一个广州市基础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对我们镍基高温超导的发现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孙华蕾表示。

  来自民企、长期关注科技创新领域的广州市人大代表钟志强认为,“支持基础创新对广州市长期的发展非常有帮助和价值,希望广州市在科研创新方面加大财政投入。”

  目前,广州市科技局已根据多位人大代表的建议,设立启航、续航、领航三级支持项目,其中面向国家杰青和优青培养的“领航项目”,每个项目支持30万元。截至目前,市科技局已经支持4500多名科研人员留穗发展。

  新模式 新探索

  探索施行基层联系点制度

  吸纳基层声音

  建立预算基层联系点,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探索。

  为推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更好往基层延伸、向纵深拓展,市人大常委会参照全国人大及省人大的相关做法,结合调研部分区人大常委会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探索施行预算审查监督基层联系点制度,在11个区的部分镇(街)建立基层联系点,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加强与基层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和实时有效互动。

  “预算基层联系点让我们有机会参与市级预算审查,我们能够把基层的声音、群众的意见建议,直接地反映到市人大、市政府这个层面。”在增城代表团的预审会上,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基层联系点负责人、新塘镇人大主席刘力良表示。

  他就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比如,增城区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希望将新塘牛仔产业推向广州市时装产业链平台,帮助牛仔产业焕发光彩。”

  很快,市工信局就采纳了这个意见。目前,新塘牛仔服装节已经纳入广州时尚发布重点活动的清单,下一步,市工信局还将持续对这项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推动新塘牛仔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发联网监督系统

  让代表“看得懂”“审得透”

  预算资料数据庞大,为了让代表“看得懂”“审得透”,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率先开发预算联网监督系统,让代表在手机上能方便读懂预算,降低审查的专业门槛。

  广州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于2016年1月上线试运行,经过8年的优化升级,构建了人大预算监督数据中心和以智能分析功能为重点的数据分析工具箱。

  目前,系统设置了预算监督、政府债务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审计监督等4个主要功能板块,其中最核心的预算监督板块中设置了监督指南、审查监督、监督预警、分析报告、调研资料、代表服务、政策法规、文档资料、区级系统等9个基本功能模块,数据采集范围涵盖财政、发改、国资、人社、税务、审计、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

  “利用大数据的技术,把预算编制的各个口的信息以及相关数据作了预先的统计,更全面、更有效、更有逻辑、更有体系地展现在每位代表面前。”市人大代表蔡清伟对此充分肯定。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黄美银表示,“每年参加预先审查的代表数量都超过代表总数的60%,充分反映出广州预算‘三审’是建立在有力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基础之上,形象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