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7月2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1年总第110场新闻发布会,现场邀请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及特点。南沙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区GDP年均增速10%左右,总量力争达到3000亿元,南沙将打造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十四五”时期,南沙将聚焦补链稳链强链控链,着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展望2035年,南沙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枢纽功能、综合竞争力大幅增强,基本实现建设湾区创新灯塔、改革开放标杆、综合服务枢纽、未来城市典范的发展愿景。
湾区创新灯塔:
完善提升“1+1+3+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
南沙将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方面,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聚焦海洋、能源、空天、信息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和高层次科研机构,加快构建以南沙科学城为核心的多层次科技创新发展格局;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进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动态宽域高超声速风洞等重大科学装置建设,推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创建国家实验室,完善提升“1+1+3+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
改革开放标杆:
发挥南沙作为广深合作“桥头堡”作用
粤港澳全面合作方面,高水平推进粤港深度合作园建设,强化与港澳联合科技创新;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打造内地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基地;完善便利港澳居民政策措施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粤港澳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
交通设施方面,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规划及引入6条国铁、规划3条城际轨道;规划形成与广州中心城区连接的“两快一慢一预留”大容量轨道通道及区内“环+放射”城市轨道网络系统;推进高快速路及骨干道路建设,形成“七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布局;建设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以深中通道等建设为契机,发挥南沙作为广深合作“桥头堡”作用。
综合服务枢纽:
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南沙将巩固提升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服务等枢纽服务能级,建设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国际航运枢纽方面,建成南沙港四期、南沙港铁路等,推进国际通用码头等建设,将南沙港区建成现代化综合性国际门户枢纽港。
新型国际贸易枢纽方面,高水平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塑造综合保税区竞争新优势,强化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功能。
金融开放创新枢纽方面,大力发展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高起点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动筹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等重大平台,高水平推进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等重点平台项目建设。
未来城市典范:
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
南沙将高标准推进现代化国际滨海新城建设,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
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依托山城田江海的空间形态,塑造各具特色、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一城四区”组团式城市格局。
教育方面,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引进建设一批优质教育项目,加快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高校,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训体系,打造优质均衡创新国际化教育新格局。
医疗方面,建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省中医院南沙医院等高水平医院,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