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印发《增城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增城区科技创新的发展思想和重点任务。《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增城区将围绕湾区中部创新节点的总定位,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基地。到2025年,创新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创新主体资源高度聚集、科技人才发展优势厚植、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形成广州活力创新轴重要功能组团,成为高质量链接科技创新“双廊”的城市创智中心。
紧密衔接部署
增城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与市规划一脉相承
《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展开部署,增城区结合实际,重点在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和生态优化四个方面进行衔接。在技术发明方面,提出围绕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8个重点领域,加快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促进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努力提升科技研发实力;在产业发展方面,部署“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以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在人才支撑方面,通过优化人才结构布局、搭建优质发展平台、拓宽培养渠道、营造宜居宜业环境等,全面加强科技人才的引、培、留、用;在生态优化方面,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完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文化等,打造一流的科技营商环境。
聚焦全域创新
积极构建“一核一轴四片区多节点”创新发展格局
创新布局是发展布局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增城区将立足增城科技创新发展基础,突出“融入湾区、联结广深”区域联动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一核一轴四片区多节点”创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增城科技创新发展。一是把广州东部中心发展规划中有关科技创新的布局融入本规划,以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打造集“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的高品质科技孵化及成果转化平台;二是依托增城区内联外通的交通主干道,内部联结科技、产业、高校等创新资源,外部联结广州中心城区、东莞、深圳等地创新平台,努力打造穗莞深融合发展纽带;三是根据增城区地形分布,划分南部、西部、中部、北部四大片区,并根据每个片区和镇街的产业特点规划不同的发展方向,推动全区科技创新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四是加快推动侨梦苑、广州科教城、广州国际物流产业枢纽等8个重点创新平台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区创新创业资源汇聚发力。
突出科技引领
推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创新无界,科技有为。一是针对增城区产业发展瓶颈制约问题,提出加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模式的融合应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立足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和市场前沿领域,提出大力发展5G、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前沿未来领域,支持重点示范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集群;三是以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广智能化、高端化、标准化现代种养技术,加快设施农业专用品种和技术引进、推广,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发展;四是加快推动科技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高端专业服务、文化旅游、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区域联动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科技创新节点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增城区将牢牢把握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南沙方案》落地落实和高标准建设广州东部中心的契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强与穗莞深港澳等城市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主动承接湾区科技成果外溢,积极探索“广深港澳研发+东部枢纽转化”的发展模式。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广州市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金字招牌,推动增城侨梦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通过立足广州东部战略要地,联结穗莞深创新资源、汇聚港澳台创新人才,努力将增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科技创新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