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年05月01日

不懈进取 璀璨星河咏流传
  • 听全文
  • 2022-02-01 09:06:15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历史名城·十大史趣

  广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长河中星光璀璨,留下无数故事值得歌咏流传。有些故事,如五羊衔穗,或增城何仙姑,一直很有名;有些故事,是近年才火起来的,好比南越王;还有些故事,藏在各种典籍、文献、碑刻、家谱之中,等着大家去发现。

  故事是城市的温度,是人们对生活的体悟与想象的结合。有些时候,它们的细节并不是那么清晰,但足以令人会心一笑。

  1 文武双全《易》学大家赴岭南

  公元221年的一天,番禺(今广州)城外走来了一队风尘仆仆的人。率领这支队伍的,就是虞翻,从广州到苍梧,他将度过18个春秋,直至人生的终点。虞翻是汉《易》的集大成者。他是《易》学大家亲身赴岭南第一人,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北方《易》学之南迁。

  虞翻是个很强悍的武将,善使长矛,并且擅长跑步,据说一天能跑两百里(汉代一里约相当于415.8米);虞翻还是一流的说客,在关羽与曹操对峙荆襄之际,劝降了蜀汉镇守后方的公安太守士仁和南郡太守糜芳,直接导致关羽走麦城。

  虞翻来岭南十余年后,孙权后悔地说:“虞翻亮直,善于尽言,国之周舍也。”

  虽被孙权弃用,虞翻在人生陷入低谷之际,著书、讲学,充实着自己的人生。他和韩愈、苏轼等一样,以不懈的进取精神,丰富的生命体验,为岭南文化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2 汉代“粤语歌手”就火遍京都

  “越风善唱”“粤俗好歌”。到了汉代,广州出现了第一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歌手。明代欧大任在《百粤先贤志》里记载,汉孝惠帝刘盈时,歌唱家张买“侍游苑池,鼓擢能为‘越讴’。”清初学者屈大均称张买“开吾粤风雅之先”。张买所唱何词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使用的是当时已经出现了的、粤地特殊的民间歌调,而用孝惠帝能够听懂的中原音演唱。

  3 从前,是他组织“粤人”盖房子

  当代广州的建筑设计在全国居于领先,但在秦末建城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经济发达,但居住条件却一言难尽。草房、竹棚大行其道,让这个大都市的消防问题成为历任地方官最头疼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据说是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齐名,被誉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的宋璟。

  唐玄宗开元初年,宋璟来到广州。他在广州最为人所知的一项功绩是“教民做砖瓦”。《新唐书·宋璟传》中记载:“广人以竹茅茨屋,多火。璟教之陶瓦筑堵,列邸肆。”宋璟鼓励粤人改造旧俗,使用砖瓦。他亲自带领夯筑土墙,教人烧陶瓦,将居室内壁批荡,彻底革新了广州的建筑样式,消除了火灾、风灾的隐患,也为后来形态繁多的广州建筑奠定了基础。

  4 岭南首个有书迹传世的“书画家”

  岭南传世的最早书迹(指书家墨迹),是宋代刘昉的《行书范隋告身跋》(现藏南京博物院)。刘昉之后,宋代有书迹传世者是琼州的白玉蟾,他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诗人。由于他是岭南第一个有书迹传世的“书画家”,所以其意义也比刘昉要深远得多,具有“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

  “天仙才子”“旅游达人”白玉蟾在广州写过几首好诗。最为出名的,是十来岁时到广州应考,随口而出的那首“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

  5 开创灸法的女医生

  鲍姑是医药家、化学家葛洪的妻子,是中国第一个使用灸法的女医生。她是晋朝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嫁给葛洪后,便成其得力助手,共同钻研医药。她在灸法方面成就最为突出。她自己没有留下冠名著作,但葛洪著作中的很多灸法急救术都和鲍姑的高明灸术有关。古人曾有诗曰:“越井岗头云作岭,枣花帘子隔嶙峋。我来乞取三年艾,一灼应回万古春”,写的就是鲍姑和她的灸法。

  6 清代外国人的“广州七日游”

  1875年,长居广州的英国人格雷出版了一本《漫步广州》,当中记述了用七天时间游遍广州全城的路线。第一天的行程,就包括了“河南”的海幢寺、伍家花园、纯阳观和金花庙。这本书后来成为19世纪末期欧洲人游览广州的经典指南。当时省港澳轮船公司在“广州七日游”的基础上,适当增减,制作成“三日游”“五日游”,专门向外国游客推广。

  7 90多年前“广州号”首次环飞中国

  1928年11月11日,广东人张惠长和三名同伴一道驾驶着“广州号”飞机自广州大沙头机场起飞,沿长沙、汉口、南京、北平、沈阳一线北上, 后经天津、上海、南昌航线南下, 同年12月18日返抵广州,37天飞了5890公里。此举在当时引起轰动。

  8 广州戏班19世纪在欧洲巡演

  近代中国最早游历欧洲的学者之一王韬,1868年2月在法国巴黎时, 赶上一班中国剧团在巴黎演出,他写道:“余闻有粤人待在那里,携优伶一班至,旗帜新鲜,冠服华丽,登台演剧,观者神移,日赢金钱无算。”那些在欧洲演出的戏班,能够以古典戏曲打动欧洲人,除了他们过人的个人素质之外,应该说主要归功于戏曲艺术本身的魅力。也是在这一时期,欧洲有许多译者持续翻译了中国的《老生儿》《汉宫秋》等古典戏剧作品。

  9 “三大怪”“众筹”带火从化温泉

  1933年,西南民用航空公司经理刘沛泉驾机飞抵从化县境,“发现有清流如带”。之后,他与好友陈大年和梁培基前往寻觅时发现一处泥沼扑扑地冒着蒸汽……三人在泉眼边立起一块刻着“温泉”二字的石碑,作为开荒的标志,“从化温泉”这个新地名正式出现。人们给他们三个起绰号,唤做“从化温泉三大怪”。

  三人开始寻找各方资源,想尽办法开发温泉,1934~1936年3年间,从化温泉建设了22栋别墅楼宇,“使从化温泉实现第一次兴起”。到1937年,从化温泉之旺,已经足以支撑饭店、商店、建筑公司、土产公司、旅店等一整条旅游产业链了。

  10 中国第一家橡胶厂出现在海珠

  在中国橡胶种植和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广东地位很重要,中国的第一家橡胶工厂,就是在广州河南鳌洲正街(今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同福中路)诞生的。

  诞生于1915年的中国第一家橡胶厂的名字恰如其分——“中国第一家广东兄弟树胶公司”,也有的资料将之记为“广东兄弟创制橡胶公司中国第一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