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档时间:2022年05月01日
冰很美,雪在飞
北京时间
2月12日,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中国代表团半程共收获4金3银1铜,多个项目实现历史新突破。中国冰雪健儿冬奥会半程以来也用各种方式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面貌。
更高
赛场内外展现“中国速度”
截至半程结束,中国代表团金牌榜上的4枚金牌有3枚来自速度项目,充分展现了本届冬奥会上的“中国速度”。
作为中国冰雪的“王牌之师”,中国短道速滑队成为中国代表团半程奖牌的第一输出户。开幕式后首个比赛日,以武大靖领衔的短道速滑队便为中国队在混合团体接力上夺金,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首金。此后,任子威和李文龙在男子1000米包揽金银牌。
武大靖领衔的短道速滑队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北京冬奥会首金。
速度滑冰也是中国冰雪的传统强项。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正是叶乔波在速度滑冰项目上为中国实现奖牌零的突破。昨天,高亭宇“旗开得胜”,成为中国冬奥历史上第一个在速度滑冰项目上夺金的男子选手。
除了竞技成绩,承担本届冬奥会速滑和短道速滑两个项目的比赛场馆也以高科技、高效率为人称道。
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本届冬奥会见证了多项奥运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被打破,被称为“最快的冰”。影响“最快的冰”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冰面的质量和温差。该场馆的运营团队创新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可以制作出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全冰面,冰面温度为零下6℃至零下10.5℃,冰面厚度为2.5厘米。与传统制冰方式相比,二氧化碳直冷制冰系统具备优良的制冷性能,自带环保属性。
首都体育馆则承接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个分项的比赛任务。花样滑冰要求冰面厚一些、软一些,短道速滑要求冰面薄一些、硬一些。该场馆运营团队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冰冰转换”,从花样滑冰冰面转换成短道速滑冰面,成功实现“最美的冰”到“最快的冰”的转化,呈现出中国的前沿科技优势。
更快
“新秀”和“元老”集体闪耀
在冬奥赛场上,中国冰雪实现了“更高难度”的突破。
单板滑雪“雪长城”赛道,首战冬奥的17岁少年苏翊鸣冲天而起,稳稳落地,以全场唯一做出1800的动作拿下银牌。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北京冬奥会首枚雪上项目奖牌,也是中国单板滑雪首枚冬奥会男子项目奖牌。
18岁的“天才少女”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最后一跳,坚持尝试转体1620,这是目前该项目女选手能做出的最高难度动作。这一次“绝地反击”征服了世界,也帮助她逆转夺金。这是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雪上项目首金,同时也是中国女子雪上项目在冬奥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
谷爱凌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首金。
作为中国首位入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的男子运动员,17岁的何金博在资格赛第三跳中,完成两周偏轴转体1800,这是他迄今做过的最高难度动作。虽然最终排名第27位,但他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同样,17岁的中国女子跳台滑雪运动员彭清玥、19岁的女子单板滑雪运动员荣格,她们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里,从零基础到站上冬奥赛场,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比赛中,徐梦桃、贾宗洋和齐广璞三位冬奥会“四朝元老”出战。三人拼尽全力,徐梦桃更在第2轮跳出了106.03的全场女子选手最高分,中国队收获银牌,这也是中国队该项目的第一枚奥运奖牌。
更强
“冰强雪弱”的局面逐渐改变
本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实现了全部7个大项、15个分项的“全项目参赛”目标,众多项目取得了跨越式进步,这也体现出中国冰雪整体“更强”的趋势。
前半程,中国冰雪在多个项目中创造了参赛史上“最佳”。尤其改变了“冰强雪弱”的局面,冰球、钢架雪车、雪橇等项目显现出可喜的进步。
参赛即是“零的突破”。比如,赵洋上演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中国男选手冬奥首秀;徐铭甫成为历史上首位参加冬奥会高山滑雪滑降比赛并完赛的中国选手;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的赵嘉文是第一位中国北欧两项奥运选手;中国雪橇队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就顺利完赛。
冬奥会中国参赛历史最好成绩被刷新。比如,花样滑冰团体赛,中国队获得第五名;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中国选手宁忠岩位列第七;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比赛,中国选手蔡雪桐获得第4名,这些都是中国冰雪健儿的冬奥最佳成绩。
奖牌并非衡量运动员的唯一标准,在赛场上拼尽全力,展现出自己的精神风貌和竞技水平,就已经赢得了喝彩和尊敬,这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诠释。
更团结
诠释奥林匹克精神赢得世界尊重
在出现裁判打分争议时,苏翊鸣的教练发表公开信,恳请舆论终止批评裁判:“滑雪运动的文化是大家一起创造的,在这个圈子里活跃的都是一家人。人有时候会犯错,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仅此而已。”苏翊鸣教练的包容,与“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相契合。
中美冰壶混双队之间的“礼尚往来”成为体坛友谊新美谈。两队比赛后,中国队向美国队送出“冰墩墩”奥运纪念徽章,美国队员“回礼”美国队纪念徽章。两国运动员用体育联结人心,为奥林匹克运动团结人的作用增添了新注脚。
“体育一定是用来团结人们的,而不是分裂的。”中国选手谷爱凌在大跳台夺冠后面对全球媒体如此铿锵有力地表态。她和季军玛蒂尔德·格雷莫抹去亚军苔丝·勒德眼泪的一幕,定格了运动员惺惺相惜的美好瞬间。
在高山滑雪危险系数最高的滑降比赛中,中国选手张洋铭没能完赛,因为他选择了一条“更危险”的路:“只要勇于超越自己,就是胜利。”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资格赛中,中国小将高宏博赛前训练时脚踝骨折,但为了“不错过家门口的冬奥会”还是坚持上场,仅获15分低分却满脸幸福……
冬奥会前半程,中国选手在赛场内外表现出的自信、友善、包容和挑战自我的精神,为奥林匹克事业增辉,也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