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年05月01日

北京冬残奥会星空璀璨共创辉煌
  • 听全文
  • 2022-03-14 09:41:23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阳春三月,冰雪之约;残健共融,美美与共;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3月13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燃烧了10天的冬残奥主火炬缓缓熄灭。在这个乍暖还寒的三月,全世界的冬残奥选手共襄盛会,沐浴在残健共融的春光里。本届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以18金20银23铜列奖牌榜首位。中国运动员在冬残奥赛场大放异彩,展示了勇于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风貌。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全面、深入发展,为世界残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阳春三月冰雪季 冬残奥会别样红

  中国军团实现跨越式发展

  北京冬残奥会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冰壶、冰球、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与北京冬残奥会申办成功前的2014年索契冬残奥会相比,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参赛大项从2个增加到6个,小项从6个增加到73个。

  这是中国第6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也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本届冬残奥会,中国选手共获得18枚金牌,体现了分布广、实力强的特点,其中,单板滑雪项目,中国选手获得3金3银4铜,以10枚奖牌位居单项奖牌榜第一位。

  中国军团之所以能够在冬残奥项目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首先,拥有主场之利、得到全国人民和现场东道主观众的鼎力支持;其次,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中国军团不断系统优化选材、训练、竞技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最后,举国体制为冬残奥选手提供了极大的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中国冬残奥运动的暴发。

  中国残奥运动未来可期

  中国残联理事、体育部主任、代表团秘书长赵素京表示,中国残疾人体育所展现的精神与实力,彰显了中国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制度优势,是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不断迈进的又一重要标志。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此次参赛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项参赛、全面进步。代表团参加了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越野滑雪和残奥冬季两项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这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参赛各大项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二是雪上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本届赛事之前,中国运动员从未在冬残奥会雪上项目上获得过奖牌,最好名次为第四名。这次残奥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四个大项均获得金牌,雪上项目队伍共夺得17金20银22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三是冰上项目进入世界强队行列。轮椅冰壶队成功卫冕;残奥冰球项目2016年从“零”起步,本届冬残奥会在小组赛全胜晋级四强,最终收获铜牌。

杨洪琼

张梦秋

毛忠武

梁景怡

郭雨洁

刘梦涛

刘子旭

郑鹏

武中伟

张梦秋

纪立家

轮椅冰壶混合团体

孙奇

王晨阳

刘梦涛

郑鹏

  四是年轻的中国军团朝气蓬勃。代表团中有85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占88.5%,平均年龄25岁。代表团开幕式旗手、未满18岁的河北张家口运动员郭雨洁在残奥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比赛中夺金;20岁的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取得2金3银的好成绩;纪立家、王鹏耀、朱永钢、张义琦平均年龄19岁,分列残奥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冠亚季殿军创造了中国冬季运动的历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耿焱红获得一枚单板滑雪银牌。中国年轻一代残疾人运动员表现出乐观、进取、阳光、自信的良好风貌,正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充满活力的生动写照。

  北京冬残奥达到全新高度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下首次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严格疫情防控下的北京冬残奥会为组织者和参与者营造了安全的竞赛环境,参赛选手的体验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双奥之城”推动奥林匹克事业达到全新高度。

  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表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场馆建设方面,北京冬残奥会使用5个竞赛场馆和23个主要非竞赛场馆,都沿用冬奥会场馆,这些场馆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过程中,都充分考虑了两个奥运的赛事需求。

  在服务保障方面,北京冬奥组委努力从抵离、住宿、餐饮、交通、医疗等方面加强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服务。在交通方面,在三个赛区投放了近300辆无障碍车辆,并配备志愿者提供轮椅协助、乘降和语言支持。

  在赛事运行方面,冬残奥会竞赛项目场地根据残奥运动员特点和竞赛规则做相应转换和调整,并经过国际冬季残奥单项体育联合会认证,竞赛器材按照冬残奥标准进行配备。

  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表示,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一项以体育竞赛为龙头的复杂系统工程,在筹办过程中,北京冬奥会竞赛日程推出了13版,这是因为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观众、不同的转播机构对于转播信号的时间要求不一样,需要不断优化调整。

  在赛事医疗保障方面,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表示,北京冬残奥会执行与北京冬奥会基本一致的医疗服务标准。自2月23日冬残奥村预开村以来,医疗团队共接诊冬残奥伤病员上千人次,其中伤病运动员100余人。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说,从2月26日抵达首都机场那一刻起,许多事让他难忘——机场志愿者的微笑、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安全和无障碍、闭环外更现代的中国等。同样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对举办一届精彩赛事的承诺以及为兑现承诺所付出的努力;“如果说北京2008年残奥会永久改变了夏季残奥会的举办方式,那么北京冬残奥会也将把冬残奥会提升到新高度。”

  毫无疑问,在疫情下举办如此高规格的体坛盛会,办赛成本高企,组织工作更繁复,组委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考验。“来自不同层面的政府部门、北京冬奥组委以及这里的每个人,都致力于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举办一届伟大的赛事,而且最终兑现了承诺,”帕森斯说,“赛事组织者在遭遇疫情挑战后,依旧致力于举办一届精彩的赛事,这就是坚韧的体现。”

  我国迎来冰雪运动的春天

  中国正迎来冰雪运动的春天,这样的美好时节是属于健全人和残障人群共享的。据北京冬奥组委介绍,2016年,中国残联开始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参加的省区市从最初的14个增加到现在的31个,直接参与人数从刚开始的1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此外,中国残联从2017年起开始举办全国冬季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训练营,目前已培训上万人。

  “我认为在一个有着8500万残疾人的国家,能让更多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非常关键,这意味着残疾人有更多机会参与体育锻炼。这不仅关乎金银铜牌,还给予残疾人机会,让他们去做想做的事。”帕森斯表示。全球共有12亿残障人士,北京冬残奥会让他们置身舞台中央,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残联主席、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执行主席张海迪表示,近年来,中国冬残奥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残联已经连续举办五届“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到近千人,实现了冬残奥会大项参赛全覆盖;冬残奥会激励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热爱冰雪运动,康复健身,更好地融入社会。

  实际上,2015年中国残联已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申办工作,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中国残联积极与国际残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沟通合作,组建冬残奥队伍,各级残联选拔了一批优秀运动员。

  在筹办冬残奥之初,中国冬残奥运动员不足50人,现在已发展到近千人,冬残奥项目由2个大项拓展到6个大项,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残障人士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保障措施和设施。

  本届冬残奥会,无障碍座席、电梯、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增设防滑设施、消除细微高差等细节随处可见,同声传译、轮椅推动等服务从不缺位……北京冬残奥会精心打造的无障碍环境得到国际残奥委会官员、各国(地区)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好评。

  “往届冬残奥会中,高山滑雪赛场的无障碍往往最具挑战性,本届冬残奥会的高山滑雪赛场令人赞叹。”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专家伊莱亚娜·罗德里格斯在参观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比赛场地后表示。

  北京冬残奥会正是中国打造无障碍环境的一个缩影。中国残联新闻发言人郭利群介绍,全国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有81%的出入口、56%的服务柜台、38%的厕所进行了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在无障碍出行和服务环境方面,3598组列车设置了残疾人专座,城市公交车配备车载屏幕、语音报站系统;无障碍信息终端产品供给也在不断增加。

  北京冬残奥会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折射出中国残疾人生存权、发展权得到切实保护的状况。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说:“经济和社会发展了,对残疾人体育事业有了更多的条件去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又非常自强不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毫无疑问,我们取得了成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