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中秋佳节当晚,在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一场盛大的原生态舞火龙民俗活动在清湖村、石马村、罗岗村、平沙村等村及平和大押精彩上演。数条十几二十米长的火龙追火逐珠,翻腾炫舞,火花耀眼,气势恢宏。
火龙追火逐珠、翻腾炫舞,很是热闹。
“舞龙头,无忧愁;摸龙须,步步高;穿龙底,醒目仔;睇火龙,唔会穷……”当晚,均禾街清湖村黄氏宗祠前,三四十名村民合力举起一条近20米长的火龙奋力舞动,追火逐珠。在火龙手的呐喊声中,威武的龙头抖动旋转,龙口、龙身不时喷出火花,耀眼绚丽。在众多火龙手的默契配合下,时而盘旋上升,宛如飞龙在天;时而低空穿梭,犹如蛟龙戏水,引得群众阵阵喝彩。
今年均禾街总共有28条火龙,这些“火龙”均由藤枝和榕树叶精心扎制而成。
“这一传统民俗已经传承了几百年,最早起源于驱除稻田里的蝗虫。”年近七旬的清湖村村民李汉权说,祖辈务农耕田,稻田里遭受蝗灾,由于蝗虫怕火,有村民建议,用禾草扎起火把在田间挥舞,以驱赶蝗虫,保住庄稼,此法一试即成,效果显著。后来慢慢地把火把扎在一起,加上龙头,演变为一条火龙。
“我十几岁开始舞火龙,到现在舞了50年了。每年中秋舞火龙,这是清湖村的传统习俗,我教我儿子,我儿子教我孙子,代代相传。”李汉权说,在清湖村,个个都会舞火龙,龙头最难舞,一般20分钟就要换一组人,一晚上有好几组人轮着舞,“龙头舞正了,龙身、龙尾就会跟着来”。
当晚,最热闹的莫过于“龙腾万家 火龙聚首”,清湖村四条威风凛凛的火龙巡游、汇聚在清湖牌坊前,开始炫舞表演。现场亮如白昼,四条火龙时而一跃腾起,时而低空盘旋,时而俯冲潜底,龙影翻腾,场面“墟撼”。
“我从小就跟着长辈学扎制火龙和舞火龙,虽然今年才37岁,我也舞了20多年了。每次舞动火龙都感到无比自豪。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项技艺的传承,更是我们对家乡的热爱。”清湖村村民黄裕根称,每年村里舞火龙比过春节都热闹,在外居住或打拼的人都会回村,参加这一盛大活动,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这是一种乡愁。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白云区清湖、夏茅、石马等村都会上演舞火龙盛景。火龙追月,传承数百年。如今,白云区舞火龙这一纯原生态的独特民俗,已列入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村民们通过舞火龙,庆祝中秋佳节,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