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治水,河湖竞秀!龙舟竞渡重返广州石井河

  • 2025-05-23
  •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 分享到
  • -

  5月24日,2025年广州市白云区龙舟公开赛将在石井河举行。本次赛事是自2012年后,白云区再次在石井河举办区一级龙舟赛。

  龙舟竞渡重返石井河,背后正折射出石井河十多年治理的新成效,也是白云持续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的“绿色答卷”。曾经黑臭的石井河如今已是水清岸绿,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健身的首选地。随着水质的改善,石井河周边越来越多群众积极参与龙舟运动。记者获悉,白云区将以石井河为纽带,打造“一河两岸”文旅示范区,构建极具石井河特色的水文化展示长卷。

  十年治水,石井河由浊臭变清澈

  踏上古老的石井桥,石井河的风光一览无余。夏风拂面,水面碧波荡漾,河面上鱼群穿梭。河涌两岸绿树成荫,不时有鸟儿飞过河面。两岸的碧道、公园以及随处可见的休闲场所,让石井河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健身的首选地。

  “石井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小时候我和小伙伴经常到河里玩水。后来,由于没有雨污分流,加上沿岸建筑越来越多,石井河变成了‘黑龙’。”张村经济联社党总支书记张子乐见证了石井河由清澈变浑浊,再由黑臭变清澈的过程,他称,“政府花了大力气治理石井河,水质明显改善,沿岸景观也靓了很多,马上要举行龙舟赛了,大家都很期待。”

  石井河起于白云区均禾街白海面水闸,与新市涌汇合成增埗河进入珠江,该河曾被称为广州市治理难度最大的一条黑臭河涌。2008年,石井河启动综合整治工程,开启了超过十年的蜕变之路。2017年石井河消除黑臭,2018年水质提升至V类,2021年至2023年水质类别为Ⅳ类,2024年至今水质已达到Ⅲ类水标准。

  “即将举办的白云区龙舟赛,是石井河治理成果的生动展示。”白云区水务局副局长李卓添介绍,石井河水质变差主要是没有截污纳管以及雨污分流。近年来在水环境治理中,石井河流域管网配套市政污水管网约1083公里,其中干支管约291公里,城中村新建管网约792公里;石井河流域白云区段有石井净水厂和石井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共计60万吨/日。同时,对沿线的“散乱污”进行了重点治理,日常保洁已经常态化。

  记者从白云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白云区拟以“湾区之芯·魅力河畔”为主题,以特色水上游船方式串联“白海面-石井河-增埗河”全长20.41公里的四大主题文旅体验区,打造人文荟萃的历史河畔、时尚科技的文旅水岸品牌,石井河“一河两岸”策划首开示范区主要涵盖石井河段约2.5公里范围,塑造白云最活力2.5公里水畔和石井岭南风情文化创意街区,打造集观光、休闲、文化、时尚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目的地。

  龙舟队积极备赛,观众期待“双龙出水”

  距离开赛还有几天时间,不少龙舟队已在石井河上奋力训练。“今年要在‘家门口’参加区赛了,村民们都很兴奋。联社积极组队参赛,与白云区众多优秀龙舟队同场竞技,希望通过赛事更好地弘扬团结拼搏的龙舟精神,共同传承和发扬岭南传统龙舟文化。”石井街庆丰经济联社党委副书记苏震透露,大家报名十分踊跃,目前已择优录取了30多人参赛。

  “今年我们庆丰龙舟队又可以在主场参赛了,为了准备此次比赛,队员们提前2个月便开始刻苦训练。”庆丰经济联社龙舟队的教练兼鼓手苏挺活表示,“碰到十几年前一起扒龙舟的队友,很亲切,现在水质越来越好,大家都参与扒龙舟,会极大地提升村里的凝聚力,我们希望全力以赴,拿一个好名次。”

  赛事承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白云区龙舟赛的比赛项目包括标准龙男子村居组、女子公开组、传统龙男子组,吸引了7个街镇的18支队伍约800名运动员参赛。今年的赛事增加了群众喜爱的传统龙舟赛事,承载了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白云龙舟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当龙舟穿过石井古桥的瞬间,‘双龙出水’的场面非常震撼!”比赛过程中还将安排彩龙竞艳,为现场增添喜庆氛围。

  缤纷端午粤市系列活动玩足一日

  除了传统龙舟竞渡外,5月24日11:00—20:00,今年的龙舟赛还安排了凸显传统文化和本地特色的端午粤市系列活动。

  在升平社学遗址前的升平文化广场,将围绕非遗文创、岭南美食、时尚之都等主题,设置“岭南风物集”集市活动,展示“广式红木宫灯制作”“通草画”“传统发饰制作”等岭南非遗传统技艺、传统广式盆菜制作技艺及端午主题美食,以及石井街道的时尚龙头品牌。

  升平文化广场还将举行“趣游端午”游园会和“粤味频道”舞台区。其中,游园会设置投壶、射五毒、钓粽子等端午特色趣味游戏;在舞台区则可欣赏古风汉服巡游、粤剧串烧、街舞表演、旗袍舞蹈、汉服舞蹈、配乐诗朗诵等穿古越今的表演节目,令前来游玩的观众朋友们可以过足戏瘾、过足玩瘾。

  在历史悠久的石井桥上,将轮番上演粤剧桥秀、古桥品秀、乐队献唱等活动;在石井河东侧的龙腾广场,则有醒狮表演,为整场龙舟比赛助威添彩!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