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共享,打造驷马涌、荔枝湾高质量滨水空间

  • 听全文
  • 2024-06-21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广州荔湾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的驷马涌、荔枝湾涌滋养这片土地,这里配套成熟、生活便利、充满老城烟火气,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荔湾22条街道,面积最小的仅0.3平方公里,最大的有9.5平方公里,人口最少的3000多人,最多的近10万人,南北片区之间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在土地、人口及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对基层治理服务的质量和精细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近两年,荔湾区聚焦“百千万工程”,全域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共治共享水平,实施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荔枝湾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在全市率先实现网格员专职化全街道全覆盖,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绿美”共享,打造驷马涌、荔枝湾高质量滨水空间

  沿着广州千年古河道驷马涌漫步,你会在1.8公里的河岸看到广州人最松弛的生活场景:有人在碧道散步、慢跑,有人在涌边广场打球、锻炼,有人在绿荫下话家常、晒太阳,还有人遛鸟、遛狗、踩滑板……在刚刚过去的端午龙舟季,人们还能在两岸近距离观看澳口村、南岸村扒龙船的热闹场景。

  城市与水,共生共荣。驷马涌是广州千年古河道,其兴衰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它是古荔枝湾所在地;一千多年前,它是水路要道,见证无数迎来送往;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发展变迁,它沦为黑臭水体;近年来,经历持续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又恢复水清岸绿。

  近年来,随着水环境治理不断深入,荔湾区将治水工作从水质改善逐渐向滨水环境优化延伸,努力让治水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群众。2023年7月,在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果的基础上,荔湾启动实施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全线项目在 2024年春节完工。

  驷马涌流经荔湾彩虹街、南源街两个人口密集的片区,老城区居民对宽敞、新净公共空间有迫切需求。整治工程将灌木杂乱、人车混行、高低错落、空间狭小、居民亲水活跃度并不高的驷马涌两岸,改造为疏林草地、视野开阔、人车分流、动线连贯、空间舒适安全的高质量滨水空间,最大限度满足群众交通出行、运动休闲、游憩娱乐的生活需求。

  考虑沿线社区、村落、学校和业态场所、历史遗迹,增设澳口村口小广场、大榕树广场、社区文化活动广场、运动广场等各类主题广场11个;开辟水安全主题园、龙舟文化平台、遛鸟长廊、彩虹梯田、汇龙小学门前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点等滨水节点;形成3.54公里漫步环线和2.72公里跑步道,实现慢行系统全线贯通,将荔湾路、彩虹桥文化广场、周门北路、汇龙小学、澳口社区以及涌边其他社区等新旧街约、社交空间串联起来。

  一系列改造让驷马涌两岸不仅是生态景观、休闲场所,更为社区、村落举办文化活动,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团体举办徒步、志愿巡河、科普教育活动等提供空间,使驷马涌的内涵从生态径、生活径向科普径、教育径、文化径延伸。

  坐落在涌边的汇龙小学持续推动河长制进校园,带动了人人参与治水的社会氛围。荔湾区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主任鞠晖介绍,汇龙小学门口的空地是特地腾出来、修整过,用作学校“小河长”活动场地;南岸路涌口段,打造了一个观赏平台,供人们站在平台上近距离观赏龙舟。

  绿美生态,惠润民生。富力新居小区居民邓玉燕说:“改造前,涌边路不好走,不常来,现在每天上午我都要来这里,走走停停拍拍照。前阵子,我遇到一位从白云新市坐车到这里拍蓝花楹的街坊,还给他介绍了这条涌。家门口变得这么漂亮,有人专程前来,这让我特别自豪。”“每天都走,早上是买菜路过、晚上是饭后散步,生活在涌边幸福感满满!”住在富力路路口的街坊黄丽娟说,今年农历三月初三澳口村庆,五月初五澳口村、南岸村扒龙船,她还专程把亲戚叫来凑热闹,再逛一逛驷马涌。

  绿美生态,共治共享。从黑臭水体变成亲水乐园,驷马涌的转变离不开政府及沿线居民、学校、企业等的多方守护。回顾“乐行驷马涌”志愿服务成立11年来的历程,队长慕容燊林感触很深。“一开始,我们只是单纯地拿起纸、笔、相机,去记录、了解身边的这条涌,2010年后,我们关注到河涌黑臭问题,想通过一些监督方式改变这条涌。2013年我们成立‘乐行’志愿队,引导队员多往乐观的角度、建设性的方向去做,共同推动驷马涌水质向好。”他说,如今,驷马涌水清岸绿,“乐”是相聚涌边锻炼的“乐”,也是志愿队为水环境改善做出贡献的“乐”。

  去年底,荔湾区还启动了荔枝湾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通过开展空间优化、驳岸修补、功能照明、绿化美化、文化标识等,对沿岸滨水环境进行优化改造提升,打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西关水客厅”。今年初,荔枝湾涌位于广医三院的最后一处断点被打通,实现全线贯通,串联起一条市民游客宜游宜憩的高质量滨水生活空间,擦亮西关荔枝湾名片。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