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川秀色,满城翠绿。走进广州,如同置身绿色画卷,处处是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美景。近年来,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为引领林业园林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在2022年全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考核、2023年全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考核中连续两年获评“优秀”,全省排名第一。
东山湖古树公园示范点
聚力推进责任落实
织密生态保护“一张网”
林长制体系全面建立。全市构建上下衔接、系统完备的组织体系,权责清晰、职责明确的责任体系,保障有力、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据广州市林长办统计,全市设立市、区、镇、村四级林长6606名,划分5997个林业园林网格,真正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任务划定到山头,让每一片森林、每一块绿地、每一株古树名木有了“当家人”。《林长巡查指引》明确了林长的职责、巡查的内容、频次以及问题处理流程,规则更加细化,各级林长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定期开展巡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党政主体责任全面压实。建立林长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和任务清单,推动各级林长通过召开会议、巡查调研、作出批示等方式履职尽责。市第一总林长、市总林长先后签发林长令4道,市级林长深入林区调研督导林长制,带头开展巡林28次,带动全市林长巡查30万次,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42个,形成“头雁效应”。
林长制效能不断凸显。广州市持续在林长制增效上下功夫,严格林长制考核,率先在全省设立市级林长制督查激励,加强重点任务督查,大力推动绿美广州生态建设重点任务提质量、上水平。2024年,广州市完成森林提质增绿23.95万亩,城乡植树62.8万株,森林湿地面积稳步增长。
聚力推行机制创新
构建科学治理“新格局”
广州市通过推行协作机制、夯实基层治理,构建出科学治理的“新格局”。从化区创新推动“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林长+森林法官”协作机制,有效整合加强综合执法、行刑衔接、公益诉讼等工作,形成公检法协同发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增城区率先设立林长制事务中心,全区13个镇街全部恢复设置林业工作站,创立“河长+林长+检察长”“林长+森林法官”等协作机制,开展多部门联合巡查。
广州持续在科技赋能增绿护绿上下功夫。越秀区坚持践行三分治七分管,通过“智慧林长”平台实现巡林巡绿数据动态更新共享,整合属地环境保洁、交通辅助、治安管理等多方力量,在全市率先组建“林长小队”化身“绿美守护者”,通过“发现-转办-跟踪-解决”的问题闭环处理机制解决绿化日常管理问题,实现树有人管、苗有人浇、杂草有人清。系列措施成功打造出“越秀越美”生态品牌,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生态文明氛围,将“绿美”变为了“常美”。
为打通林业园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从化区加强了基层“一长三员”队伍建设管理,积极开展村级林长、监管员、护林员、护绿员业务培训,在林区一块块林长公示牌印上了每个辖区的林长名字,真正将林长管辖延伸到了山头地块。
聚力推广共治共享
谱写绿美惠民“协奏曲”
2024年以来,广州市林长办发挥林长制作用,积极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志愿活动、义务植树活动、推深做实“林长小队”“民间林长”等形式,增加社会公众对林长制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
从化区通过开展林长制宣传活动,开展“林长制暨林业法律法规系列宣传活动”,重点普及造林绿化、野生动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及森林防火等法规知识。越秀区成立“林长小队”,成员以少先队员为主,以“绿美越秀我力行”为主题,积极参与社区植绿护绿行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植绿护绿行动热火朝天,绘画、视频、小提案等研学作品精彩纷呈,活动点击量破百万,近3万少先队员获奖章特色章。越秀区2024年共举办132场义务植树活动,其中在全国义务植树网络平台上线发布23场,共种植4497株乔灌木。荔湾区则打造西关民间林长小林长实践基地,开展47场林长制系列宣传活动,设立“西关民间小林长”178名和“民间林长”465名,提高全民参与绿化积极性。
此外,广州还致力于“两山转化”良性互促。增城区级林长牵头谋划实施绿美增城美丽经济工程,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培育发展“森林+民宿”“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推动30家精品乡村民宿投入运营,打造5条精品旅游路线,森林海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2024年以来,该区累计接待游客3492万人次,旅游收入240亿元,真正将绿美城区转化为经济效能,惠及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