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幸福感:时时约会“广州蓝”

  • 2025-10-21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过二十载春秋,美丽中国建设在神州大地铺展开壮阔画卷。珠江之畔,曾濒临消失的万亩果园变身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国际大都会城央湿地典范;河道两旁,河长、志愿者和无人机一起巡河,科技赋能与全民参与让“水清岸绿”从愿景变为实景;金融城内,国内首座高度超170米的近零能耗建筑拔地而起,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大助力……

  “靓爆镜”的千年商都广州,正以山水为纸、实干为笔,在美丽中国的宏伟篇章中努力勾勒生态与发展共生的岭南范本。

e97c89f697b11c414fc4.jpeg

曾濒临消失的万亩果园变身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广州蓝

  面对污染防治攻坚战,广州全力以赴、硕果累累。污水废气“冇得留”,碧水蓝天“日日有”。

  “以前荔枝湾涌又臭又淤,现在可以游船河、睇花灯,变化大到不敢信!”老广州陈伯的感慨,道出广州“减污”攻坚的成效。广州坚持系统治理、流域治理、源头治理,按照“污涝同治、雨污分流”的思路,通过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配套公共管网完善等体系化治水工程,实施生态补水、强化雨水资源利用、推动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着力改善河涌水质,恢复水系自然功能。

  如今,每到夏季,荔枝湾可见挂满红果的荔枝树,尤其是荔枝湾涌、驷马涌两岸,荔枝挂果成熟,红彤彤的景象与清水绿岸交相辉映,重现了“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画卷。这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广州治水兴城的缩影。

  治气同样“不手软”。广州在地标“小蛮腰”上建成全国最高的空气质量自动标准监测梯度站,分别在近地面、118米、168米、488米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助力污染物垂直分布和高空传输研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发布点位增加至55个,覆盖全部行政区;300辆出租车化身近地面空气质量移动监测车,搭载移动监测设备走航监测,覆盖市区95%、全市60%面积;建成13个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站,满足光化学成因研判分析,结合卫星遥感、雷达扫描、移动走航监测等初步形成天空地车一体化大气监测预警网络,为大气污染精细化治理提供支撑。

  如今走在广州街头,“广州蓝”成常客,珠江边晨跑、天台上种花,街坊的“呼吸幸福感”节节高,污水废气“冇得留”的承诺,变成了碧水蓝天“日日有”的实景。

  推窗见绿 开门见园

  口袋公园“随处见”,生态廊道“连成片”。广州累计建成542.8公里森林步道、1456公里碧道、近4000公里绿道,编织成“一万公里慢行游憩空间”。

  推窗见绿,开门见园,广州街坊的日常生活就是这么惬意。

  走进云城西路带状公园,一片绿意盎然,沿途还有儿童游乐、成人休闲健身节点,以及多处休息避雨亭廊、宠物厕所等。“这个公园离家近、环境好,有很多儿童玩乐设施,我一有空就带孙女来玩秋千、蹦床等,她经常玩到都不肯回家。”家住白云区新市街萧岗社区的许阿姨边陪孙女玩边说。

  广州“扩绿”有巧思,擅长“见缝插绿”。截至目前,广州森林面积30.03万公顷,累计建成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生态公园等各类公园1516个。同时将植物建园理念融入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城园融合之路不断走深走实。

  除了“小绿地”,还有“大廊道”。广州黄埔,有一条流淌着“幸福”的河涌——南岗河。南岗河碧道以“幸福四计,四季幸福”作为总体建设策略,打造一条“绽放岭南生命力,城央生态幸福河”。记者采访时,市民张先生正陪着儿子在悦动公园荡秋千,他说:“我家就住在南岗河附近的长岭街,这边生态特别好,有山有水,满目青翠,儿子很喜欢在这里玩。”悦动公园位于南岗河长平—北师大实验中学段,这里建设沿河碧道慢行系统,重点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营造沙洲、浅滩等山溪性河流多样生境,丰富水生及岸边植物群落,重现古代文人墨客诗词中“山高水长,鸢飞鱼跃”的山水意境。

  截至目前,广州累计建成542.8公里森林步道、1456公里碧道、近4000公里绿道,编织成“一万公里慢行游憩空间”。如今在广州,“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街坊的“绿色获得感”实实在在,生态廊道“连成片”,处处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好光景。

  美丽经济

  生态经济“双丰收”,美丽经济“节节高”。通过项目带动,广州不断创新美丽经济发展路径。

  美丽中国的“含金量”,藏在天蓝水净与百业兴旺的协同共进里。

  广州花都区赤坭镇是远近闻名的“岭南盆景之乡”,如今依托电商渠道开拓市场、直播带货等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和农户的选择。“琴叶榕怎么养?来,我跟各位亲讲一下……”在赤坭镇一家园艺公司的养花大棚内,主播正热情地为直播间的网友介绍盆栽的养护方式。“这种盆栽好的时候一天能卖200单,还有一款红如意,9.9元一盆,最高一天卖过七八千单。”该公司总经理负责人表示。

  赤坭镇围绕“美丽中国先行镇、绿色低碳先行镇”建设目标,做好污染防治文章,也做好绿色发展文章,在发展美丽经济上创标杆。打造赤坭新质生产力产业园,全力竞逐光伏、新能源、低空经济三大赛道;依托盆景花卉、现代渔业、“互联网+农业”3大省级现代产业园,推出“合作社种植+企业加工+电商销售+村民增收”的绿色农业模式,累计带动农村电商交易额超8亿元……

  通过项目带动,广州不断创新美丽经济发展路径。目前正在推进搭建美丽广州建设项目库,已入库28个项目,储备规模超千亿元。

  老城市新活力·WOW答卷

  天蓝水清,岸绿景新

  2025年1月—6月,广州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2.3%,继续在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20个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优良。

  万物共生,和美永续

  截至目前,广州共有75处自然保护地,构筑起10.98万公顷生态屏障,3516种维管植物与457种陆生脊椎动物在此共绘生命图谱。

  环境健康,率先试点

  2024年年底,广州自入选国家环境健康试点以来,已发布首批20条“迎全运·森呼吸 羊城绿色康养径”,白云区率先探索美丽健康园区建设新模式,天河区打造全省首个“文商旅教+环境健康”商业综合体。

  监测网络,全域覆盖

  广州已建成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网为基础、臭氧及前体物监测网和PM2.5成分监测网为骨干、其他专业监测网为补充的预警防控监测网络,包含联网自动站点147个(55个实时发布点)、“双碳”监测站5个及广州塔梯度站4个(488米、168米、118米、地面)。

  “双碳”引领,绿色发展

  广州碳市场控排企业连续11年100%履约,通过碳市场管控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千万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稳定保持全国试点碳市场第一。

  截至2024年年底,广州天然气、生物质、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735万千瓦、93万千瓦、357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近1倍、1.4倍、近5倍。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82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8家,位居全国前列。

  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项目达80万平方米,市中心区公交车及全市巡游出租车100%纯电动化,城市配送车辆100%为新能源货车。

  老城市新活力·WOW印记

  大气治理

  2012年3月

  广州率先公布PM2.5监测数据。

  2014年

  在488米高的广州塔上建起全国最高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梯度站。

  2017年

  广州市PM2.5首次达到国家标准,浓度由53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5微克/立方米,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及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常住人口超千万的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PM2.5达标的城市。

  2020年

  广州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2024年

  广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4%,PM2.5平均浓度21微克/立方米,持续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为近年来最好。

  水环境治理

  2016年

  广州在全市启动河长制工作。

  2019年底

  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河涌全部消除黑臭。

  2020年以来

  全市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连续四年全面达标,优良断面比例逐步提升,劣V类水体断面保持为零。

  2023年10月

  广州“母亲河”——流溪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增江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乌涌、增江、南岗河—木强水库、东濠涌入选广东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截至2025年8月,全市已建成69个市级及以上美丽河湖。

  2025年

  2025年7月,广州作为广东省唯一地市,入选2025年中央财政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

  绿色低碳

  2016年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普惠制研究和探索,确定广州、东莞、中山等6市为碳普惠制首批试点。

  2019年12月

  广州市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全国首个城市碳普惠平台。

  2022年8月

  广州市南沙区获批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南沙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平台,截至2024年6月,已征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项目规模超500个,总投资额超千亿元。

  2023年11月

  全国首个以气候金融为主题的国际性盛会——2023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

  2024年4月底

  全国首个“气候融担”贷款产品在广州南沙正式发布,获四大行超10亿元授信额度支持。

  2025年

  2025年9月,《美丽广州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开始公示。其中提出,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水花城 活力新彩广州”为目标愿景,打造云山珠水山清水秀、田园家园优美宜居、城镇乡村疏朗有致、经济社会绿色低碳的美丽广州。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