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春和景明到夏日繁花,2025年的“进度条”已悄然过半。时光流转间,广州市花都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脚步依旧铿锵、信心更加坚定。
2024年以来,花都区将“美丽中国”建设与“百千万工程”有机融合,率先探索全国乡镇层级美丽中国建设方案,以推动美丽赤坭先行镇建设为契机,以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等各层级美丽细胞建设展现花都区多维度的“各美其美”,探索“生态美、产业强、经济兴、民生惠、治理优”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高水平保护、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有机统一。
赤坭镇竹洞湖
美丽先行镇:实现生态环境与美丽经济“双赢”
全国首创先行镇实施方案,锚定发展棋盘落子重点项目。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和花都区政府于2025年2月联合印发《广州市花都区全面推进赤坭镇建设美丽中国先行镇工作实施方案》,共部署总投资超127亿共34项目美丽工程,目前已有8个子项目竣工,推动总投资额超5.22亿的“美丽花都”暨全域土整项目获国开行4亿授信,纵深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其中,赤坭镇创新试点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的顺利完工向全区农污治理改革提供成功样板;莲塘村养殖尾水治理示范项目的竣工为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提供可复制路径;蓝田村三产融合典型村创建项目创新审批模式,成为全市审批“最快”点状供地项目。
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修复催生生态价值。赤坭镇实现从重点整治到全域净化的跨越式提升。赤坭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比例、综合指数创近5年最佳;竹洞村站点NO2、PM10、PM2.5年均浓度创近5年新低;白坭河大坳断面水质较考核目标提升1个级别。赤坭镇将80年代采矿遗留下的300亩矿坑改造成碧波水漾、鸟语花香的竹洞湖,同时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土壤污染保护和修复,全面打造竹洞湖原生态核心区。如今,这里已成为通过生态修复转化生态价值的典范。
美丽河湖: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
花都区致力于建设一批具备“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特点的美丽河湖,流溪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花都湖、九湾潭水库、白坭河、秀全湖、芙蓉嶂水库、白沙田水库和马岭水库等7条河湖入选广州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花都湖从曾经的水泥厂蜕变为国家湿地公园,其中心的新青水泥厂建筑遗址通过“国际大师操刀+工业遗址活化”模式,让现存36栋工业建筑“变身”世界级文化地标;九湾潭水库通过对周边的鸿鹤村、狮前村进行“铺设污水管网+人工湿地设施”改造,成功打造出“绿惠九湾潭,乐享‘三生’美”的美丽河湖景致;白坭河通过“鱼塘尾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纳管+多级湿地修复”的治理模式,2024年大坳断面年均值首次达到Ⅲ类,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成为一条兼具旖旎水乡田园风光的特色美丽河流;秀全湖通过“养殖整治+河道清淤”等措施,近几年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及以上,实现“秀全碧水润万家,绿肺清源护城华”的治理愿景。
秀全湖
美丽乡村:实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
竹洞村、瑞岭村、朗头村、红山村、马岭村作为首批申报广州市美丽乡村优秀案例的行政村,推动花都区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花都区美丽乡村先行区申报通过省生态环境厅遴选并推荐至生态环境部参加国家级评选。
花都区以全域建设美丽广州的态势推动美丽乡村展现“各美其美”,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迸发“一村一特色”的新活力。竹洞村以“废矿坑”变身“生态湖”路径打造出生态优美的竹洞湖,以“老非遗”焕发“新活力”路径弘扬洪拳武术和舞狮文化,以“小盆景”种出“大产业”路径打造盆景产业经济。瑞岭村作为“岭南盆景之乡”,盆景种植历史超百年,瑞岭盆景以“古、奇、清、秀”闻名。马岭村以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脉络为基础,规划“一轴、一环、一核、四区”的“田园花城”空间发展结构,划分“南庄”产业创新生态田园生活区、“东花”国际花卉景观休闲游览区、“西果”特色果业农旅休闲度假区、“北丘”山水生态康养农旅休闲区,打造大湾区万国花卉博览大观园。
红山村
花都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禀赋优势,以各层级的“各美其美”打造花都区山清水秀、城乡繁荣的绿色发展新格局,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花都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