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日和风,万木吐翠。
3月12日上午,在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迳下村,2024年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热火朝天地进行。香樟、红豆杉、乌桕、高山榕等一批岭南特色乡土乔木被合力种下。
今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第43周年。开春以来,广州市开展多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为大地增添新绿,推动绿色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春季植树掀起热潮
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前来参与公益植树活动的市民群众络绎不绝。挖坑、栽树、培土、浇水、挂牌、拍照留念……在现场,大家分工协作、配合默契。经过一番辛勤的劳动,一株株新苗傲然挺立,燃起绿色的希望。
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前来参与公益植树活动的市民群众络绎不绝。
以绿为底,在“增绿”上善作善成。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广州市林长办与广州市绿委办联合发文,鼓励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深入开展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自然保护、志愿服务、设施修建及其他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
目前,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绿美青年林”“穗工植树”等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组织、策划捐资尽责、劳动尽责等活动的线上报名,推动义务植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让“全年尽责、多样尽责、方便尽责”成为常态。
同样地,为带动更多青少年和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植绿护绿行动,团海珠区委告别尽责模式单一、参与渠道较窄的传统植树模式,依托团省委“绿美青年林”小程序和“海珠青年”“海珠青年志愿者协会”公众号,以“线上领树+线下植树”的方式,共发布海珠青年林认领认种树苗232棵,可供1600名青少年和市民群众自主选择参与。通过“云端”认种、线下“履植”,将原来单一植树活动转变为多元参与互动,让“众人植树树成林”更加便捷可行。
3月9日上午,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市民分工协作将树苗种下。
不仅如此,连日来,各区及相关单位结合2024年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和区镇村绿化任务,因地制宜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发动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开展“我为家乡种棵树”“我为家乡添片绿”等活动。
其中,广州市总工会联合市林业和园林局,组织全市各工会开展“绿美广州穗工力量”2024年广州职工公益林义务植树活动,近260人在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栽下苗木800株;广州市儿童公园开展“湾区儿童共植英雄树”活动,来自穗港澳的100名儿童手牵手栽下1000株苗木;团市委组织发动全市广大青少年以认种、认捐形式,参与建设16片“青年林”……
截至12日,2024年全市通过义务植树活动种植苗木7.3万余株,组织义务植树465场,掀起了全民植绿热潮。
尽责形式丰富多样
在广州,群众爱绿护绿蔚然成风。
“结婚时,我要和爱人种下一棵‘同心树’”“小孩毕业时,我要带他种下一棵‘成长树’”“考取驾照时,我要种下一棵‘平安树’”……人们将植树融入到日常生活。
在广州,群众爱绿护绿蔚然成风。
2023年12月,广州已签发《关于全面做好2024年区镇村绿化工作助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令》,提早部署和谋划2024年区镇村绿化工作。
在2024年开年,广州就相继召开了广州地区绿化委员会全体会议暨绿美广州推进会、县镇村绿化工作调度会、乡村绿化工作推进会等,推动“造林绿化林长先行”行动。
与此同时,各区各单位也在积极鼓励城乡居民通过阳台植绿、庭院绿化等方式履行植树义务。
以荔湾区为例,在海龙围科创区和西湾路口袋公园,一场全区义务植树活动举行,活动吸引荔湾区约500人参加。
在植树月期间,荔湾区还设立广钢公园首开区、冲口街道罗涌社区广钢铁路小镇、冲口街道罗涌社区居委门前、多宝街道恩宁社区小花园等多个植树点,并设立了西关民间林长小林长实践基地,参与植树人数1757人次,种植苗木共712株。
无独有偶,在番禺区石楼镇莲花大道旁规划绿地,一株株新栽种的树苗迎风挺立,展现出勃勃生机。
此次植树活动共种植树木720株,其中细叶榕、高山榕、木棉、樟树、桂木、黄钟木、火焰木、人面子、桃花心木、宫粉紫荆、落羽杉等硬材质、常绿和开花乔木432株,夹竹桃等灌木288株。
阅江路上盛放的木棉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红艳。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广州在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中,厚植民生福祉。
聚焦“植绿”,结合绿美广州“八大工程”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县镇村绿化等工作,依托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城乡一体绿美家园优化建设工程,开展山地造林、防护林和乡村植绿增绿建设。
加快构建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全面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八大工程”,家门口的“宝藏花园”更多,城市里的“绿色氧吧”随处可见,广州推进扩绿与增长协同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
此外,广州还聚焦保蓝天、护碧水、守净土,完善防止水体返黑返臭长效机制,创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统筹实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广州聚焦保蓝天、护碧水、守净土。磨碟沙公园内,市民散步运动享受阳光。
汇聚力量共建共享
向绿而行,在“活绿”上持续发力。
一直以来,广州坚持“一区一策一特色”建设绿美示范点,将森林资源、自然景观、文化禀赋活化利用,重点打造北、中、南3个市级森林质量提升综合示范片区和10个区级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示范点,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辐射带动”的生态建设新格局。
以自然山水为基底,串联森林景区、公园绿地、滨海湿地等城乡人文山水资源,广州建设千里森林步道,与绿道、碧道、古驿道融合成网、多道联通,打造“步道千里、穿山连城”的绿色廊道。例如在黄埔区,以绿道、碧道、森林步道建设,连通环绕区域的8座主要山体,打造“八山连城”浅山森林环,推动建设全域美好宜居的生态空间。
广州还引入社会投资约3.6亿元,开展花都区九龙湖、白云区六片山、荔湾区广钢公园示范点森林步道、多彩森林建设等。并联合基金会等支持古树名木抢救复壮,支付宝公益平台上线广州古树名木保护活动,累计参与人数已达1亿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一直在大力拓展捐资捐物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县镇村绿化美化工作。包括,通过广州市慈善会设立“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专项基金,并上线广益联募互联网募捐平台等全国互联网募捐平台发布信息募集资金,统筹用于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八大工程”和县镇村绿化工作。
广州滚动推出定向捐资捐物项目,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网(中国绿化基金会)、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省绿美广东生态发展基金会,筹备中)、广益联募互联网募捐平台(市慈善会)等公益基金会或慈善组织发布信息、募集资金或物品。
以天河区为例,建成1个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联合各大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开展生态科普宣教点选址申报工作,鼓励引导各方以捐资捐物形式参与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并设立“绿美天河生态建设”专项资金,通过区慈善会设立专项资金,上线广益联募互联网募捐平台等全国互联网募捐平台发布信息募集资金,统筹用于绿美生态建设和区、街、社区绿化工作。
不仅如此,广州市还积极推动了“政企合作谱新绿”新模式,蚂蚁科技集团在“蚂蚁森林”公益平台上线广州古树名木保护活动,累计参与人数已达1亿人次。
未来,广州将抢抓雨季植树有利季节,确保6月底前基本完成2024年区镇村绿化种植23万株苗木任务,同步开展山上造林绿化,计划优化提升森林质量20.5万亩、新增造林绿化2.4万亩。
广州将发挥全市11个“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的宣传阵地作用,汇聚社会各界力量,持之以恒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持续擦亮广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推动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成为时代新风尚。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二期。
放眼广州,从城市道路两旁的阔叶榕,到乡间地头的荔枝树,一棵棵树、一抹抹绿,昭示着希望与暖意。
绿美生态建设,既需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改善林分林相,提升森林品质,更需要群众参与,人人自觉爱绿护绿,植下“生态”,树起“文明”。
未来的广州,不仅绿起来,还要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