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力新广州 激情十五运
广州百分百,我们准备好了
  • 2025-08-03 09:53:25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全城办全运 全民盼全运

  十五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广州报业文化中心天台的十五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巨型公仔已成“羊城新景”,联袂一河两岸璀璨的“全运姿色”,融入全运“万屏联播”的宏伟气象,广州这座兼具千年底蕴与湾区活力的城市向世界宣告:十五运会,我们准备好了。

  近日,十五运会吉祥物的原型——中华白海豚持续在海湾欢歌。此刻,十五运会“倒计时100天”系列活动正连开数日。8月3日,广州赛区发出“百日迎全运”冲刺行动和全面动员两个开幕式各项筹备工作的全民总动员,同时发布具有广州韵味、岭南特色、湾区风范的“羊城八景”,呈现广州的“老城市新活力”。

  “100”,既有十全十美的期待,还有“百分之百”的力度,更有“百日行动”的迫切。从六运会的破冰启航到九运会、亚运会的惊艳绽放,广州与体育盛会的每一次邂逅都书写着城市成长的新篇章,如今,带着“炫酷、时尚、科技、年轻、数字”的全运印记,广州正以全民参与的热忱、科技赋能的创新、湾区协同的胸怀,编织着“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时代画卷。

a017ccba2225f751104a.jpeg

日前,U16女子足球决赛在天河体育中心举行。

  办赛100

  “千锤百炼”,赛事筹备彰显专业底色

  7月,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见证了第十五届全运会竞技体育项目首金的诞生,这成为广州赛区筹备工作的最佳注脚。

  在赛事组织方面,广州赛区精心组建30个单项竞赛委员会,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女足U16比赛以及攀岩、排球等多项测试赛的举行,都是对办赛能力的实战检验——从竞赛组织到场馆运行,从志愿服务到媒体服务,还有12分钟更新一次的“气象精准预报”等高科技的应用,同时对抵离、住宿、安保等流程进行了实战演练,不断磨合与优化,以确保赛事的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等各方的高度评价,为全国大型赛事组织树立典范和标杆。

  此前,十五运会奖牌“同心跃”已发布。8月2日,十五运会的火炬、礼仪服装、颁奖音乐,残特奥会奖牌面世。8月,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将进入“天体”“奥体”现场排练,乒乓球群体比赛以及多项竞技提前赛陆续在广州举行,火炬传递的相关信息陆续公布,官方票务平台即将上线并分阶段释放门票资源,比赛准备好了,更要推进“全民观赛”。

ae4bfea92b4e454be0ec.jpeg

奥体中心升级改造迎全运。

  城市100

  “百炼成钢”,办赛事就是办城市

  全方位、全维度提升城市品质,践行“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

  场馆改造重赛后利用文化传承

  利用十五运会场馆改造的契机,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不仅实现节能降碳45%以上,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还新增二层平台的全天候“空中”环形跑道,更新场外的健身跑道,打造出全民共享的“跑步天堂”,中心负责人说:“我们建造的不是一次性场馆,而是能陪伴城市成长的体育DNA。”

  广州30个改造升级的场馆承载着“赛时为赛事,赛后为城市”的使命,更不忘文化传承。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的改造彰显其历史,并新增广东体育博物馆;越秀山体育场在更新迭代的同时延续着老广州的足球记忆;广州体育馆的“智慧健身舱”已准备就绪,市民可预约VR训练、AI体态评估,让科技健身走进日常生活,而4个轮椅观赛区、50个轮椅座席等,也将人文关怀刻入建筑肌理,打造“有爱无障”新标杆;广东奥体中心室外增加了3.9万平方米绿地面积,为群众提供更多林荫活动场地,田径场二层打造24小时的全民运动健身平台;大学城体育中心融入生态体育公园,赛后成为亲子运动乐园。

  “智慧全运”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从赛事组织到服务,从场馆建设到运行,吃、住、行、玩的配套,为全运提供全方位保障的同时带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造福民生,从赛事侧到城市侧,“高科技”无处不在,“智慧全运”正为广州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并将成为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引擎,成为广州完善城市核心功能的宝贵契机。

  十五运会全国首创“云上全运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充分展现高科技与体育盛事的深度融合。广州体育馆部署AI摄像头组成了天眼网络,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并自动制定应急疏导方案;羽毛球AI直播相机可智能识别多拍回合及杀球动作等高光时刻,提升群众观赛趣味性;智慧无障碍看台配备电子狗、无人车,为残障人士提供“无缝服务”;开幕式用裸眼3D技术重现岭南骑楼风情,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数字珠江”将流淌在场馆上空。

  广州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体育赛事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独具广州特色的“数字全运”“智慧全运”品牌,目前已落地自动驾驶物流车、氢能应急电源车等20余项科技成果,还有数字人志愿者、元宇宙全运村等创新应用持续推进,全方位提升赛事保障和观赛体验,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留量”。

213e2a13836a80ff7f2c.jpeg

无人驾驶清扫车将穿梭在十五运会场馆间。

  让“赛时景观”变“城市资产”

  广州赛区利用现有老场馆,采用“微改造”方式,一体推进场馆内外品质提升,围绕30个场馆周边打造17个精致街区,建设精致城区,打造宜居城市,赓续历史文脉,实现全运红利全民共享,在本次改造中,已累计增加1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完善19处户外运动空间、升级10条户外健身跑道、提升18个地铁站点,推动场馆和街区在赛后转化为市民健身文化新地标。

  道路改造中藏着长远考虑,智慧路灯集成5G基站与应急呼叫功能、珠江新城的慢行系统……广州通过291个城市更新项目打造,让全运会成为城市更新的加速器,从场馆周边街区焕新到珠江两岸景观重塑,再到交通网络立体升级,广州在道路、街区等八大领域展开系统性革新,将赛事需求转化为城市长期发展动能,让“赛时景观”变为“城市资产”,在赛后持续滋养市民生活。

  全民全运全民参与氛围浓郁

  广州已被浓厚的全运热情点燃。

  从交通枢纽到城市主干道,从地标建筑到社区角落,各类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主题装置、宣传标识如繁花绽放,形成全民参与、全城共庆的景观。广州地铁“全运号”主题有轨电车上线运营。“广州全运倒计时”话题阅读量突破10亿,150位青少年现场共同绘制一幅150米的十五运会倒计时100天巨幅长拼图,天河体育中心周边的251根柱墩通过艺术创造穿上“全运新装”,打造城市公共艺术景观,成为广州的“新颜值担当”。

96711d6fa8ca5b5977e3.jpeg

主题列车上,吉祥物引关注。

455fc3a7d00b1343bf98.jpeg

柱墩穿上“全运新装”。

  产业协同发展城市双向奔赴

  全运的朋友圈,就是城市发展的生态圈。广州赛区执委会举办多场“迎全运故事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踊跃为全运献策,乘全运东风,谋全产业链的发展。

  “十五运·十五城”活动让全运热情跨越地域,城市间双向奔赴,打通财路,以十五运会为契机,深化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全运主题游”让文旅产品形成联动,广州将串联竞赛场馆与文旅地标、广府文化、千年商都等品牌,让“观赛即旅游”从概念变为现实,赛事流量变成经济增量。

  广州今年推出的“城市合伙人”计划,面向全球征集奋斗共同体,融入广州发展潮流,与广州丰富的城市资源进行深度融合,赛时精彩、赛后繁荣。

  湾区100     

  “百结同心”,湾区默契共同发展

  十五运会在会徽、吉祥物、奖牌等设计上无不围绕“同心”二字,“跨境无感通关”令人向往,而开幕式上,粤港澳三地将同步升国旗、唱国歌,粤港澳三地运动员将携手入场,文艺表演的三个篇章主题是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还有粤剧、粤语的同声同气,这些无不体现湾区默契。

  根据最新出炉的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到2035年,广州将高水平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持续推动广州与湾区城市由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转变,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构建华南最强交通运输网络,夯实枢纽经济中心地位。借助十五运会契机,广州将进一步探索粤港澳三地产业规则衔接,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让赛事经济与消费市场双向赋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广州、了解广州,为广州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盛世全运,与城共荣。这里有老城市的新活力,有科技与文化的碰撞,更有全民参与的热忱。正如珠江水奔涌向前,广州与全运会的故事,将书写在城市发展的年轮里,刻在湾区融合的进程中,成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注脚。

  广州百分百,我们准备好了!

  办赛事

  ●十五运会奖牌已发布,火炬、礼仪服装、颁奖音乐、残特奥会奖牌也面世。

  ●多项竞技提前赛陆续在广州举行。

  ●官方票务平台即将上线并分阶段释放门票资源。

  办城市

  ●30个场馆改造升级。

  ●“微改造”老场馆,围绕30个场馆周边打造17个精致街区,建设精致城区。

  ●各类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主题装置、宣传标识如繁花绽放,形成全民参与、全城共庆的景观。

  融湾区

  ●十五运会在会徽、吉祥物、奖牌等设计上无不围绕“同心”二字。

  ●借十五运会契机,广州将进一步探索粤港澳三地产业规则衔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