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运会开幕式结束当晚,五万多名观众背着同款书包像潮水般涌出现场,这一画面迅速占领社交媒体。
这款被称作“显眼包”的广州“喜乐包”,它的主设计师曾振伟仅用4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初稿。因广受网友喜爱,原本只属于开幕式的纪念品,很快在大家的呼吁中变成可公开销售的全运会周边商品。

全运会“喜乐包”的创作过程,比想象中更紧张——曾振伟收到邀约后,几乎立刻进入了状态。3个多小时里,他把中华白海豚的神态、海洋的律动与大湾区开放、向海的城市气质串成完整构想;再用40多分钟迅速落图,前后4个多小时便完成第一版视觉稿。紧接着,当晚连夜打样,确认投入生产——这样的推进速度,也与它后来迅速走红“2秒卖出一个”的节奏如出一辙。
曾振伟借助中华白海豚的形象,试图把区域海洋文化化作可触摸的日常符号,让情感不只停留在大型赛事现场,而能跟着使用者走进生活。在他看来,“喜乐包”并不是单纯的纪念品,也不是普通的书包。它兼具文化价值与实用性:既能背、能用,又能承载城市记忆。中华白海豚的灵动、海洋的气息与大湾区向海而生的姿态,都被收进这个小小的书包里。
之所以推出四款“喜乐包”,是因为受众跨越年龄、性别、职业与消费层级,要用单一形式打动所有人并不现实。因此,他选择从“多样性”入手,让不同气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都能在某一款中找到共鸣。
在视觉上,他决定将中华白海豚的脸部放大。“背包是背在身后的,真正看到它的是身后的人。”曾振伟抓住了这一点,把白海豚的两只眼睛做成视觉焦点,让人与图案之间产生即时的对视与情感共鸣:被看见、被回应,进而萌生“想拥有它”的冲动。
色彩处理是其专业性的另一面。他用符号化的方法定义色彩,不止于“粉”“白”“蓝”的直接命名,而是从知觉与调和出发制定配色规则。
他介绍,有一款“喜乐包”大面积运用了银色,这不仅在视觉上和白色协调搭配,达到轻盈、干净的效果,也提升了背包的质感和时尚感。
在他看来,“喜乐包”的完整呈现,正是“设计逻辑”将情绪、色彩、使用价值和象征意义层层推进后的结果。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