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力新广州 激情十五运
十五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决赛圆满收官
  • 2025-08-15 09:59:22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民间高手逐梦,小银球打出大精彩

b82f5fa612180de6511b.jpeg

现场气氛热烈,观众情绪高涨。

  赛况:

  北京队5金成大赢家

  8月14日,十五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决赛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落下帷幕,最后一天共产生男、女子四个组别的8枚单打金牌。至此,本次比赛全部10枚金牌名花有主,北京队收获5金成最大赢家,5枚金牌包括女团第一、3个组别的女子单打冠军及男子40—49岁组单打金牌,创造了单届全运会群众组乒乓球赛的夺金纪录,夺得男团冠军的河南队再收获1枚男单金牌,四川队、湖北队和电力体育协会各得一金。

  广东队收获1银2铜

  收官日,广东队收获1银1铜,段妍获得女子40—49岁组的亚军,温方廷赢得男子40—49岁组第3名,加上此前的男子团体季军,广东队在本届全运会总共收获1银2铜。

  广东队的段妍连续第三届参加全运会群众乒乓球比赛,她与决赛的对手、北京队的吕银银分别是本届全运会南、北区预赛该组别的冠军。在决赛中,段妍开局发挥出色,以11比6先下一城,但次局,她错失大比分领先的良机,吕银银将大比分扳成1比1平。随后两局,段妍都处于被动,一直苦苦追赶,最终以大比分1比3告负,无缘金牌。

  虽然没有达成突破夺金的目标,但段妍并不气馁,她说:“我热爱乒乓球,未来会一如既往地坚持。我两个小孩都在打乒乓球,我想给他们树立榜样,希望他们能为妈妈感到骄傲。”

  男子40—49岁组季军战,广东队的温方廷以3比1战胜了河南队的冀春霖,夺得铜牌。赛后,温方廷表示,“我在比赛中比较紧张,最后坚持了下来,教练帮忙出谋划策,我才拿到这枚来之不易的奖牌。”

  随后,赵国成总结了广东男队在本届全运会的表现:“本次比赛的水平很高,南北区的水平很接近,广东男队虽然没拿到金牌,成绩不算十分理想,但是两枚铜牌也比上一届好,我们回去好好总结,然后投入到下一届(全运会)的备战中去。”

  赞誉

  中国乒协全民健身部部长袁华:广州办赛亮点多点赞多

  在为期七天的比赛中,来自全国各地32支队伍超过300名民间高手对团体和单打金牌发起冲击。各参赛代表队在团体赛积极展现整体实力,单项赛吸引了各地民间球王在赛场一决高下。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乒乓球竞赛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全民健身部部长袁华表示,本次群众比赛亮点非常多。开球仪式的日期就是8月8日“全民健身日”,并与“国球进社区”的活动相结合,充分体现“全民全运、全运惠民”。参赛选手年龄跨度大,从25岁到81岁。其中,香港队81岁的张耀钊成为团体赛期间的“明星选手”。获得男团和女团前三名的六支队伍来自六支不同的代表队,不少在竞技乒乓球领域成绩一般的队伍,在群众乒乓球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说明中国乒协向各地赋能推广群众乒乓球收到了显著效果。

  今年的十五运会在粤港澳三地举行。竞技乒乓球比赛将于11月在澳门赛区举行,而群众乒乓球比赛则落户广州赛区,乒乓球也是广州赛区承办的首个群众比赛项目。“广东一直是乒乓球开展得最好的省份之一,不仅竞技体育成绩好,群众基础也十分坚实,全民健身赛事广泛开展。广东人民对乒乓球的喜欢,从8月8日开球仪式的热闹场面可见一斑。”袁华从竞赛的角度称赞广州的专业办赛,为参赛的全国各地民间高手提供了对标专业赛事的竞技舞台,“广州在赛事组织、场馆、接待、体育展示、宣传等方方面面都拥有专业的团队,我们这次没有收到投诉,都是点赞的(声音),非常感谢各方对本次比赛付出巨大努力。”

  民间高手点赞广州吃住行

  “广式服务”贴心周到

  “运动员餐厅的羊排非常出色。”在报道十五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决赛期间,香港62岁的选手周敏儿的这句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河南队教练高俊明表示:“广州这次比赛的服务特别好,从安保到住宿、交通、饮食等,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我要打12分。”赢得参赛运动员点赞的不仅是本次比赛的“吃”,还有“住”和“行”。周到贴心的“广式服务”体现在赛事服务的方方面面。

  羊排和红豆沙最受欢迎

  在比赛指定运动员接待酒店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越秀万豪酒店餐厅门口,记者偶遇60岁生日当晚代表河南队夺得男团冠军的范良军。“羊排确实很好吃,我带你去看看。”随后,记者终于见到获得参赛选手众多好评的羊排。收获范良军高度评价的除了美食,还有酒店在接待上的贴心和周到。8月11日是范良军的60岁生日,当天中午,范良军来到餐厅就餐,工作人员早就为他准备了长寿面,还有一个用水果砌成的生日蛋糕,这让他非常感动。

  本次比赛的餐饮服务赢得运动员纷纷点赞,原来,在菜单设计上,厨师团队加入本地特色元素,例如早餐中的叉烧包、干炒牛河,正餐的蒸鸡、各色靓汤和糖水等,让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充分感受广州地区美食的丰富性。其中,羊排很受欢迎,红豆沙也赢得了参赛人员的喜爱。

  住宿方面,每位运动员都拥有安全、放松的休息环境。比赛期间出现潮湿多雨的天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运动员在体感上也有不同,酒店特别提供除湿机等,让他们在酒店休整的时候更加舒适。在团体赛结束之际,有领队询问哪里有留言本,他们要对本次比赛的吃住接待给予好评。

  科技赋能交通服务

  本次比赛的班车直接开到赛场和酒店门口,准点又及时,非常方便,同样赢得点赞。

  “每次上班,我都会提前到岗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班车内空调是提前20分钟设置好的,全程服务要热情周到、安全平稳,运动员、裁判员与技术官员等人员下车后,我会检查车厢内是否有遗漏的物品,还要做好车辆的卫生清洁,近期还增加了灭蚊消毒工作。我的标准是认真负责、细心细致,为赛事提供最好的服务。”

  班车驾驶员肖立文透露,本次赛事服务还有一些温馨小故事。“赛前有运动员把钱包、证件落在车上,当时我们车队马上联络现场调度员,通过交通中心和竞委会找到失主,以最快速度把失物送回失主手上。这个小插曲获得了运动队的一致好评,运动员还专门给我们写了感谢信。”

  感言

  8个单打项目冠军有话说

  “冠军人马”真情流露

  男单25—39岁组冠军

  李浩凯(河南队)

  “我是郑州市的一名乒乓球教练,教小朋友打球,我的学生应该都在看决赛的直播。夺冠的一刻非常激动,大家的目标都是拿冠军,但我做梦都不敢想。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运会,一步一步这么拼着打过来,在赛场上打出了应有的水平,我对结果很满意。”

  男单40—49岁组冠军

  顼鑫(北京队)

  “这次参赛,我希望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我的两个儿子都在练球,现在已经进入了北京队,我想让他们知道,爸爸也在付出和努力拼搏。我和广东很有缘,1996年到1998年,我曾在江门体校练球,1999年赴天津上大学,随后在北京工作,打乒乓球一直是我的兴趣爱好。”

  男单50—59岁组冠军

  黄英俊(四川队)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全运会群众组乒乓球比赛,也是连续三届在全运会获得男单50—59岁组冠军,拿到三连冠非常开心激动。我是一名教练,专门教小孩子打乒乓球,我们四川队非常骄傲地拥有一位奥运冠军教练——1988年汉城奥运会男双金牌得主陈龙灿,我们夺冠跟他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我的偶像就是我们的教练。”

  男单60—69岁组冠军

  孙诚(电力体育协会队)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运会,我退休前是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分部的一名人事干部。因为决赛进行直播,赛后我手机收到100多条来自亲朋好友的祝福微信。当时我很激动,(流下)幸福的泪水!我从小就非常热爱乒乓球,喜欢马琳、马龙等老将。在这里我代表运动员对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女单25—39岁组冠军

  王昆(北京队)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乒乓球专项老师,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全运会比赛,上一届我也是拿到这个年龄组的金牌,这次算上团体赛拿到两金。乒乓球一直陪伴我成长,这项运动对我人格的塑造有很大帮助。这次在广州感受到了组委会非常周到的服务,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很棒,充满人文关怀。”

  女单40—49岁组冠军

  吕银银(北京队)

  “我是第一次参加全运会,我从小打乒乓球,高中、大学在国外求学,回国之后,平时一周打两次球锻炼身体。这次没想过能够拿到两枚金牌(女团和女单),感谢北京队给我参赛机会。这几天,我临时抱佛脚学习孙颖莎、王楚钦的打法,反复看他们的视频,还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

  女单50—59岁组冠军

  殷红(湖北队)

  “这是我第三次征战全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前两次都有冲击冠军的机会,但遗憾没能夺冠,这次终于如愿以偿。我从小就喜欢乒乓球,我有一群固定的球友,每周打一两次球。大家聚在一起锻炼身体,退休生活很开心。这次组委会在吃、住、行方面提供的服务无微不至,细心周到。”

  女单60—69岁组冠军

  高树萍(北京队)

  “这次是我第三次参加全运会,2017年首次参赛是参加50—59岁组,拿了冠军。这次是第二次夺冠,很开心。从2月份开始我就在吴薇教练的带领下训练,针对各类对手做足了准备。我的人生已经离不开乒乓球,这次在广州的参赛体验很好,我们非常期待全运会群众比赛能继续办下去,对推动全民健身十分有意义。”

e1a0bf7404a3e8e94958.jpeg

女单60—69岁组冠军高树萍

  感言

  模仿偶像打球

  广东业余高手有追求

  庄则栋、邓亚萍、刘国梁、樊振东……中国乒乓球一代代的“旗帜选手”,他们都是中国乒乓球业余选手的“引路人”,参加十五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决赛的广东队选手讲述了他们乒乓球的追梦人生。

  44岁的段妍是一名直板正胶选手,她的偶像是刘国梁,“刘国梁也是这种传统打法,我非常崇拜他,一直以他为目标刻苦训练。”段妍说:“全运会提倡全民参与体育运动,以前只有专业队员才能参加全运会,现在我们也可以了,这给群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她透露,在社区工作时,她也会鼓励居民多打乒乓球、多参加体育运动,传递体育的正能量。

  44岁的麦欢欢的乒乓生涯一直在学习邓亚萍的打法,她的双胞胎妹妹麦乐乐曾在九运会比赛中脱颖而出,入选国家队。这是麦欢欢首次参加全运会,“(以运动员身份)感受全运会的氛围,心情非常兴奋,也很珍惜跟不同对手交流的机会。”麦欢欢在国企上班,她透露,平时一般在周末训练,但每逢大赛,妹妹都会跟自己练习,绝对是“高级陪练”,加上妹妹对她十分了解,指导非常到位。

  29岁的李娟娟也是第一次参加全运会,她目前在东莞宣教文体工作。李娟娟5岁开始打乒乓球,教练是自己的父亲,而她的偶像是樊振东。她说全运会设置群众组不仅让业余运动员有机会参赛,也能扩大观众群体,有力推动全民健身。她透露,单位非常支持她参赛,广东省体育局还专门帮她向单位请假。

  60岁的甄智勇是广州人,从小学打乒乓球,在东山区(现越秀区)体校训练,工作后中断了好几年,30多岁又重新拿起球拍。他透露,小时候没有电视、手机,主要是模仿学校的大哥哥的打球动作。据他介绍,自己那一代人的乒乓球偶像大多是庄则栋。随着全运会增设群众组,没有当上专业运动员的甄智勇连续三届参赛,获得了1金2铜。

  十五运会群众比赛 乒乓球项目决赛冠军一览

  男团冠军:河南队

  女团冠军:北京队

  男单:

  25—39岁组冠军 李浩凯(河南队)

  40—49岁组冠军 顼鑫(北京队)

  50—59岁组冠军 黄英俊(四川队)

  60—69岁组冠军 孙诚(电力体育协会队)

  女单:

  25—39岁组冠军 王昆(北京队)

  40—49岁组冠军 吕银银(北京队)

  50—59岁组冠军 殷红(湖北队)

  60—69岁组冠军 高树萍(北京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