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见一个“更世界”的南沙
广州南沙,“湾区之心”,这片803平方公里的热土,既见证过国家民族的百年沧桑,又亲历着粤港澳大湾区崛起的时代盛景。
三年前,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要求南沙加快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今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收官之年。8月5日,广东省新闻办举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三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南沙“三年”成绩单正式出炉——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南沙建成入列,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启动建设;广州港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南沙综保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探索市场准入制改革;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开通全国首条L4级无人驾驶公交环线……
全国第一、全国首个、全球前列,项项成果表明,三年来,南沙的国家战略优势正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面对《南沙方案》2035年第二阶段目标,“湾区之心”将写出什么样的新篇章?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省南沙工委副主任孙志洋在会上表示,广州举全市之力推动做强南沙这一重要增长极。“南沙不仅是广州的南沙,也是大湾区的南沙、中国的南沙,更是面向世界的南沙。”
繁忙的南沙汽车口岸
一方承载使命的热土
广州举全市之力推动做强南沙这一重要增长极
会上,孙志洋介绍了三年来广州推进落实《南沙方案》阶段性进展成效情况。
孙志洋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南沙发展,对南沙开发开放亲切关怀、指路引航、鼎力支持。2014年就把南沙纳入了自贸试验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2022年国务院印发《南沙方案》后,国家各部委细化落实、多方赋能,先后出台了财税、海关、市场、金融等领域支持政策。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要建设好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向“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发来贺信。
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高点站位、高位推动,设立省南沙领导小组、南沙工委、南沙办,出台《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和支持南沙发展若干措施,要求推动南沙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浓缩的精华。港澳各界密切关注、大力支持,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粤澳发展促进会积极发挥作用,累计超过3100家港澳企业投资南沙、扎根南沙、共享南沙发展机遇。
孙志洋表示,广州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主体责任,把落实《南沙方案》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战略机遇、重大发展抓手,坚持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坚持惟新、惟实、惟精,把《南沙方案》梳理细化为12项重大政策、252项重大事项、60项重大项目,举全市之力推动做强南沙这一重要增长极,促进南沙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个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75.9%
数据最具说服力。三年来,南沙开发开放呈现蓬勃生机,创新动能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7.8%和75.9%。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南沙持续加力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这是《南沙方案》五大主要任务之首。
孙志洋介绍,这三年来,南沙聚力联合创新——落地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推进19个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成开学、其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入驻创新项目32个;建强科创平台——布局冷泉生态系统等一批国之重器,集聚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22家,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8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34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48%;做优产业体系——推进国家智能交通先导应用、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试点,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00家、年均增长21.5%;集聚高端人才——加快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数量年均增长55%。
广东省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祝永辉表示,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湾区办正加大资源保障以开创南沙建设新局面:推动将南沙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暨大湾区场景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挂牌运作;推动深中通道万顷沙支线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深江铁路、南珠中城际万顷沙至兴中段、狮子洋通道等项目建设;三年累计将南沙100个重大项目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支持南沙32个重大项目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535亿元。
一座宜居宜业的青春活力之城
建成港澳青创基地15个 累计孵化企业项目2336个
“年轻的城,服务年轻的人”,正在成为南沙推动城市发展的新流行语。
有多年轻?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省南沙工委副主任、省南沙办主任刘炜在会上表示,南沙户籍人口中18至45岁青年占比超四成,过去一年实有人口新增11万人,其中青年人才超7万,青年集聚态势向好。
孙志洋介绍,南沙在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方面,着力优化青年创业生态,目前建成港澳青创基地15个,累计孵化企业项目2336个,在孵团队数量年均增长超过40%;推出“港澳青创新10条”政策,奖补金额超过3200万元。同时,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实施港澳青年“百企千人”实习计划、“青出于南”英才汇聚行动计划等,推出“港澳新青寓”120多套,为港澳青年筑梦湾区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中,“青出于南”政策措施为免申即享:为来南沙求职的大学生提供最长15晚的免费住宿,对新引进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分别给予每月1000元、2000元、4000元的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0个月。对个人补贴的同时,南沙对招引应届生的企业和单位也给予每人1000元补贴。
刘炜表示,今年,南沙“2025寻访揽才高校行”活动将开展超60场招聘、近2万个工作岗位虚位以待,力争3年内引进5万名大学生到南沙创新创业。
南沙招聘会吸引青年人才来穗
一个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门户
南沙港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
“广州港南沙港区去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049万标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占广州港全港的77.5%,助力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位居全球第六、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全球第十三。”来自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数据显示,南沙港区正成为双循环重要节点。
作为国内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和拥有170多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的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南沙港区的发展,是南沙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的缩影。
孙志洋介绍,当前南沙正立足湾区做强枢纽功能——不只推动南沙港发展,还设立国际海事服务集聚区,年均船舶交易超过200艘、交易额30亿元;协同港澳共建交往平台——高规格建设港澳商协会之家、穗港澳商会协作中心,建成启用RCEP文商旅创新产业合作园,举办大湾区科学论坛、世界媒体峰会等;面向世界织密经贸网络——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实体化运作、赋能211家企业“扬帆出海”,获批国家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交易额超过500亿美元,去年南沙综保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全国第一。
货物的流通,也带来人才的流动。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双德会介绍,南沙持续推进建筑、规划、法律、税务等领域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目前已办理港澳专业人才执业备案244名,港澳专业人才获评内地职称27名。
一块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
在15个方面开展首创性改革探索
改革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南沙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的成果成效中,改革也是最鲜明的特色。
孙志洋介绍,南沙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累计181项创新获得国家和省的推广,在全国率先探索市场准入制改革,市场准入审批时限压缩93.6%,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排名连续两年居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位。
双德会进一步补充,南沙片区作为“桥头堡”,在制度创新方面成效显著,成为连接粤港澳、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重要门户,为国家自贸试验区战略贡献了“广东经验”与“南沙力量”。
他提到两项改革成果:作为放宽市场准入与监管体制改革的国家试点,南沙被允许在新兴产业、对外开放等15个方面开展首创性改革探索;开展商事登记确认制等改革,推动“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新模式”,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在土地要素领域,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王功慧也提到,该厅指导南沙开展“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合并办理设计方案审查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单位在土地交付当天即可提出不动产登记申请,符合条件的在1小时内办理确权登记并颁发不动产权证书,促进项目早落地、早见效。”
孙志洋介绍,南沙还在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公共服务扩面提质等方面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软联通”:高水平建设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窗口、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设立广州市首只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人民币试点场景超过1.1万个,引领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推出港澳社保服务“跨境通办”新模式,港澳参保人数年均增长18%;引入港式“全科门诊”“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等特色服务;港澳籍在校生增长近2倍。
一处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
三大先行启动区新增注册企业数增89%
目前,《广州市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批实施;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三大先行启动区去年新增注册企业数增长89%……一座“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正在显现,一处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正在立起。
未来的南沙将是什么模样?或许可从此刻的南沙去畅想。
它必然是智慧的——三年来,南沙打造了全国首个城市级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建设全国首个“未来电网企业”改革样板,开通全国首条L4级无人驾驶公交环线、无人驾驶道路里程突破990公里,实现全域5G网络覆盖。
它也必然是绿色的——三年来,南沙建成超级生态堤22公里,完成森林提质增绿1.2万亩,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并建立起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双中心。
“南沙不仅是广州的南沙,也是大湾区的南沙、中国的南沙,更是面向世界的南沙。”孙志洋说,广州将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三地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下,锚定《南沙方案》确定的2035年发展目标,奋力把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更好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好引领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更好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为广东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