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四五”到“十五五”,时代列车驶入关键一站。11月的南沙,海风送爽,群贤毕至,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于11月18日在此拉开序幕。此次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十五五’中国经济展望”为主题,正值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际,一众经济大咖齐聚“湾区之心”,探讨高质量发展的“湾区方案”。
时代回响:中国制造实现“五个领跑、五个并跑”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历史交汇点,回首过往,中国经济发展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黄奇帆指出,新格局下,中国制造出现了三个新的发展特征——在科研开发方面实现了自立、自研、自强;上中下游零部件、原材料、中间品的整个产业链集群80%的附加值在中国国内形成;中国进出口、引进外资,形成了更高水平的开放、更深层次的开放、更宽领域的开放。
“近年来,中国制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黄奇帆表示,中国制造在重要领域实现了“五个领跑、五个并跑”——在全世界工业十大关键领域中,中国已在造船、高铁、汽车,电力装备和新能源领域实现“领跑”,在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现代信息技术五大领域与发达国家“并跑”。
回望“十四五”,中国制造、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等诸多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众多行业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
“大家可以看到,小马智行的Robotaxi在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已开放道路上全天候全时段通行。它穿过大街小巷,从从容容,游刃有余,风雨无阻,安全可靠。”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彭军介绍,“十四五”期间,小马智行成为全球极少数能够实现完全无须人类干预的L4级别的常态化运营的企业。几年来累计在公开道路行驶里程超过5800万公里。
在彭军看来,自动驾驶在走向规模化商用的过程中,政府是不可或缺的场景开放主体和政策治理主体。“从0到1”的早期阶段,政府通过试点扶持的方式支持探索。他举例,广州在2018年就已经开放了整个南沙区域来支持L4级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在有安全员的情况下公开道路测试,这也成就了很多行业总部和产业的聚集。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表示,这几年,格力把关键的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掌握在了自己手上。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团队从几百人增至几千人,到现在拥有2万人的研发队伍,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锚点:抓好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
“十四五”的辉煌成就令人振奋,而“十五五”的宏伟蓝图正待描绘。站在新的起点,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找准发展方向?现场众多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为“十五五”的发展出谋划策,探寻未来之路。
黄奇帆表示,“十五五”期间抓好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围绕存量的绿色低碳和数字化改造、增量的十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三个方面,推动中国经济和实体经济形成以制造业为重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中国经济各板块中,生产性服务业是最大的板块,发展最快,并且它的发展还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效率提升。”黄奇帆认为,要着力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到2035年左右,力争让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达到35%以上,到2050年达到40%左右,整个中国实体经济将以制造业为重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实体。
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坚定践行者,近年来,广州勇立数字化发展潮头,将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全面融入城市发展脉络,系统推进更高水平的数字广州建设。“我们承担了国家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以及探索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等先行先试任务。同时,作为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广州加快探索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广州市政务和数据局相关负责人现场分享道。
与此同时,广州市政务和数据局构建全市政务领域统一AI底座,建成首个数字安全运营中心,树立“AI+GI”的数字政府标杆引领,开启超大城市“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的智治新格局,荣获2025世界智慧城市大奖·能源与环境大奖。
面向“十五五”,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等关键词也成了企业发展共识。
侨银股份总裁夏冠明认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置于发展目标的核心位置,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从路径角度看,“未来城市服务运营的核心路径是全面推进数智化,这是破解民生痛点的钥匙。”
据悉,侨银作为中国第一家A股上市的城乡公用事业服务企业,致力于为城市提供“AI智慧平台+智能装备+产业生态”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服务方案。
“我们将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用科技赋能,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们现在布局的领域很宽,未来要做的事还很多!”董明珠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据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介绍,近年来,华润集团积极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集成电路。接下来,将进一步聚焦产业提质升级,大力推动大消费、综合能源、城市建设运营等传统业务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湾区方案:构建大科创体系,制度型开放“做加法”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形成了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制度、人才、经济等诸多优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期待广东继续发挥优势、勇于探索,在新一轮扩大高水平开放中带好头、做示范、担重任,为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表示,接下来,要构建大科创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应用技术的转化发展制造业,形成更多新的产业集群。

11月18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图为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作主旨演讲。
“粤港澳大湾区还要进行制度型开放。”郑永年举例,如通过“港澳+”“香港+”等“做加法”的方式,在横琴、前海、河套、南沙四个点跟港澳的规则对接、机制衔接,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扩散到整个大湾区。
聚焦广州,郑永年表示,“十五五”期间,广州经济发展依然要以科创为中心。“广东广州有那么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基础科研、应用技术转化也很强大。尤其是在金融方面,能否借助香港的力量,将风投体系建立起来。广州的自身条件很好,希望通过一些体制机制的改革,将既有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2026年是‘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小马智行成立的十周年,更是小马智行的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的元年。我们坚信,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彭军表示,小马智行一方面会持续深耕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和规模化应用;另一方面,小马智行也会积极参与行业的生态建设,助力更多传统出行物流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今年是南沙建区二十周年、自贸区挂牌十周年。面向“十五五”,南沙锚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样板区”的总体目标,将携手港澳从面向世界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南沙与香港的合作,是优势互补的天作之合。”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表示,站在“十五五”规划的新起点,霍英东集团将继续扎根南沙,着力打造内地企业出海综合服务平台;聚焦创新产业,强化多领域粤港合作;推进规则衔接,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背靠祖国是香港最大的底气,联通世界是大湾区的共同使命。”霍震寰表示,期盼与内地伙伴继续携手并肩,把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和南沙的建设平台深度融合,一起为中国企业扬帆出海提供坚强支撑,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珠江浩荡,奔流不息。在广州南沙发出的中国经济最强音,既是回顾过往成就的总结,更是开启未来征程的号角。一个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正迎来一个更加开放、创新、自信的广州。从这里出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航船,正蓄满动能,驶向更为辽阔的“十五五”新蓝海!
大咖说
从路径角度看,未来城市服务运营的核心路径是全面推进数智化,这是破解民生痛点的钥匙。
——侨银股份总裁夏冠明
背靠祖国是香港最大的底气,联通世界是大湾区的共同使命。
——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
我们坚信,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彭军
“十五五”期间抓好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围绕存量的绿色低碳和数字化改造、增量的十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三个方面,推动中国经济和实体经济形成以制造业为重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黄奇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