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

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各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建言:发挥广州北部四网融合优势

  • 听全文
  • 2024-01-22 09:46:19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近年来,随着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湾区建设的政策举措,粤港澳大湾区的利好持续加码,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新一年里,如何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好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文章?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22日开幕,记者留意到,不少政协提案持续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建设,为整个大湾区从“硬联通”到“软联通”建言献策。

  硬联通:探索编制港口群协同高质量发展规划

  内外畅通的基础设施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广州北部坐拥“空铁陆水”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交通资源要素密集丰富。“但与长三角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国家战略安排相比,广州北部交通枢纽群在战略定位、国际开放水平和能级等方面均亟待提升。”民盟广东省委会今年提交的《竞标争先 比学赶超 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开放新枢纽》提案,深度关注了广州北部交通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

  该提案认为,广东省迫切需要发挥广州北部“空铁陆水”四网融合的独特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开放新枢纽,激活开放动力,引领大湾区北部发展。为此,民盟广东省委会建议从全省层面高位推动新枢纽规划建设,加快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壮大枢纽经济,充分挖掘新枢纽辐射带动潜力。

  港口群协同高质量发展方面,致公党广东省委会认为,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以及“湾区一港通”模式的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一体化协同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目前存在缺乏整体性规划和区域层面的港口管理机构等问题,港口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倾向。

  对此,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框架下,从战略高度协调粤港澳三地相关部门,基于现有的“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及“湾区一港通”模式,探索编制“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高质量发展规划”。同时,健全完善大湾区港口群政企协调合作和监督机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港口融合发展。

机场高速

  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方面,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广东各级政协委员联谊会首席会长霍启山关注的是如何优化大湾区机场互联互通网络。“考虑到湾区各个机场的地理位置较偏远,希望能完善交通网络。”他指出,例如往来香港与位居全国之首的广州白云机场,目前并无直通车可到达,最快也要以高铁及搭配其他交通方式;其他干线及支线机场则位置更加偏远,湾区机场之间的便利度确实有待加强。“希望能够延迟通关时间,开放更多24小时通关口岸,满足大家的实际需求。”霍启山表示。

  软联通:探索建设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结算中心

  如果说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硬联通”是大湾区的骨骼与框架,那么聚焦人才、金融等规则衔接、要素流动为主要表现的“软联通”,则是大湾区的活力和底色。

  在加强“软件”联通上,今年民建广东省委会带来了《关于推进粤港澳公共服务领域深度融合提升相互衔接水平的建议》。民建广东省委会认为,当前港澳居民的社会保障措施的跨境可携性仍有待提高,药品与医疗器械认证、专业人才跨境执业等方面的标准对接和资格互认需进一步扩大,出入境电子化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民建广东省委会提出,应以兼容差异、同等待遇、允许累积为原则,推动大湾区社保跨境携带。同时,加快推进医药监管、行业规范、职业资格认定等规则衔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探索和加快通关便利化,加速港澳身份证件电子化。

  对于金融要素的流通,广东省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万基健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东则提出,当下应深化大湾区的金融创新,依托香港建设亚洲时区国际中央证券存管机构,推动内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港交所上市交易,探索在广州建设大宗商品现货人民币定价交易结算中心,以构建大湾区数据生态为抓手来解决中小型跨境电商融资难题,推动大湾区券商获取开展跨境衍生品业务资质。

  对于大宗商品现货人民币定价交易结算中心在广州的建设,陈伟东认为,为进一步推进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应由广东省内国资部门牵头,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共同发起设立广州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结算中心。

  “该中心可以采用公司化管理模式,重点开展天然橡胶、塑料等能化产品及铜、铝等有色金属产品的场外交易、跨境及保税交易与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与结算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做贡献。”陈伟东进一步解释,广州结算中心可以解决大宗商品行业下游制造商和经销商在原料采购上面临的资金融通、价格管理、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的需求,逐步提升广东的产业带动能力、增强资源聚集能力、补足转型升级能力以及强化创新发展能力,同时还可以结算中心为依托,与大宗商品的上游供应商或大型贸易商签署大宗商品的折价回购或购买协议,当客户出现弃货时,由上游供应商或大型贸易商以约定的折扣价格回购或购买,解决商品处置渠道和流动性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