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

235项“湾区标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

  • 2025-05-22 09:46:38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鱼丸姜醋蛋也有“湾区标准”

  “湾区标准”:即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是指经粤港澳大湾区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确认的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实施的技术标准。

  5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广州召开推动“湾区标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湾区标准”总数已经达235项,覆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气象、餐饮、文化等领域。新一批9项“湾区标准”即将实施。

  “湾区标准”越来越受认同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携手粤港澳三地,大力发展“湾区标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湾区标准”以清单形式公布,截至目前,已发布的“湾区标准”的总数达235项,覆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气象、餐饮、文化等领域。

  “五年来,‘湾区标准’作为粤港澳三地先进经验共需、共享、共用的载体,已成为越来越多湾区人的共识。”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负责人介绍,五年来,“湾区标准”的研制主体不断增加,共有3563家(次)单位参与,涵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三地实施“湾区标准”的意愿持续提升,声明使用“湾区标准”的单位数量达6827家(次)。

  “湾区标准”促进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比如,基于港珠澳大桥成功实践经验形成的《桥岛隧智能运维数据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等系列“湾区标准”,有力支撑粤港澳交通新基建的建设和运维。

  “湾区标准”促进了民生领域深度融合。粤港澳共同研制了《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生活照顾指南》等6项“湾区标准”,促进优势互补。《婴幼儿托育服务规范》《早期发展指导(教育)机构管理规范》2项“湾区标准”指导粤港澳三地超90家托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学校开展管理流程优化和服务质量升级。

  “湾区标准”更丰富了。以粤菜为例,粤港澳三地共同研制《粤菜菜品标准编制指南》,指导推动58项标准纳入“湾区标准”清单,得到了三地餐饮界积极响应,佛山建成了15家粤菜示范店,潮汕四市及香港打造20家潮菜示范店。

  “湾区标准”还为“湾区盛事”保驾护航。《移动电竞赛事用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这一“湾区标准”成功走出湾区,被第19届亚运会写入赛场技术性指导文件,并用于官方赛事用机测评认证,确保亚运会217场电竞赛事中逾200台赛事用机“零故障”。

  9项“湾区标准”即将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在会上介绍,新一批9项“湾区标准”即将实施,这些“湾区标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聚焦大湾区的科创成果和前沿技术;第二类聚焦三地政务商务合作;第三类聚焦大湾区特色文化民俗。第三类“湾区标准”包括《潮菜 鱼丸(汤)》《潮菜 姜醋蛋》《进口鱼胶追溯通则》3项标准。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吸收粤港澳三地更多机构与专家参与“湾区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鼓励粤港澳三地企业、机构优先采用“湾区标准”,支持“湾区标准”在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