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

大湾区直流背靠背广州工程正式投运

  • 听全文
  • 2022-04-07 10:00:11
  • 来源: 广州日报
  • 336

系列工程建成后 广东电网供电能力将翻倍

  近日,大湾区直流背靠背广州工程(以下简称“广州工程”)正式投运,它与正在建设的大湾区直流背靠背东莞工程(以下简称为“东莞工程”)同为广东目标网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系列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化解大面积停电等问题,实现广东电网电力供应能力翻倍,显著提升电网配置能力。预计2022年将支撑西电东送电量不低于1883亿千瓦时,广东省东西部电力交换能力由410万提升至1000万千瓦。

  到明年底广东目标网架工程基本建成

  广州工程与东莞工程统称为大湾区直流背靠背工程,是广东目标网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预测,2025年广东全社会用电量将达9000亿千瓦时,最大负荷达1.65亿千瓦。到2035年,广东全社会用电量将达10100亿千瓦时,最大负荷将达1.93亿千瓦。

  面对如此巨大的用电需求,广东省在增加电源装机规模方面加紧提速,预计2025年省内电源装机规模约1.95亿千瓦。与此同时,电网自身也有改造需求。近几年的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负荷占广东省70%以上。广东电网通过“八交十一直”输电通道受入西电,占供电负荷的1/3。

  过于紧密、复杂的网架结构也是导致短路电流超标、交直流交互影响大、事故大范围扩散、运行特性复杂、“第三道防线”设置困难等问题的核心原因。国内外多次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经验教训更让人们对这样规模庞大、联系紧密的电网安全性表示担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南方电网公司加快广东目标网架整体建设,将广东电网大概分为东西片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外围构建500千伏外环线路,中心处通过柔直背靠背工程实现东西柔性互联;内部大致以珠江口为界,东西两侧利用500千伏柔性直流线路背靠背互联。

  其中,广州工程联接珠西北区、珠东北区域电网;东莞工程联接珠西南与珠东南区域电网。

  以粤港澳大湾区外环为支撑,广东电网将形成东西区电网。其中东区电网为珠东北、珠东南两个供电分区和粤东电源送出分区,西区电网为珠西北、珠西南两个供电分区和粤西电源送出分区。各分区通过2-3个通道与外环相连。

  网架实现了合理的分层分区,区域间进行负荷交换,化解电网短路电流超标、多直流落点风险、大面积停电三大问题,显著提升广东电网电力供应和配置能力。“分层分区可以避免‘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当某一区域电网故障时,不会波及另外区域,避免大规模事故发生。”广东电网公司基建部项目管理科高级经理凌怡珍说。

  “到2023年底,广东目标网架工程将基本建成,初步具备方案最初设想的化解三大问题、合理分区等功能。”凌怡珍说。工程全部建成后,广东省电力供应能力可升至3亿千瓦,是原来的两倍以上。

  噪声相当于正常交谈

  广州工程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毗邻居民小区,工程建设中首次采用柔直变压器水冷却、户内布置的设计方案,降低能耗的同时,也实现了全站噪声小于48.5分贝。“一台柔直变压器相当于两只霸王龙那么大,我们运行的有12台,发出的声音仅相当于人正常交谈的音量,与空调开机时的声音相当。”广州工程项目经理朱博介绍。工程建筑主体外观由广州白云机场设计师陈雄设计,与周边环境自然融为一体。

  目前东莞工程仍在建设中,预计5月底投产。除了与广州工程享有同样先进的柔直技术外,东莞工程还首次在冲积三角洲地区实现直流输电与水运河道跨行业建设技术融合,是国内地基处理最复杂、桩基使用类型最多的柔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把柔性直流用到解决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项目。广州工程、东莞工程建成以后,可以系统性地解决短路电流超标的问题,给电网的安全稳定提供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2184782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