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

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多场分论坛5月22日举行

  • 听全文
  • 2023-05-23 09:39:56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用湾区力量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5月20日~23日,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承办的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市南沙区举行。5月22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海洋科学等分论坛同时举办,院士专家围绕国际合作、湾区发展建言献策,聚焦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前沿热点瞭望科技产业赋能。

圆桌论坛现场

  “一带一路”

  正成为科技合作创新之路

  今年正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发布重大研究成果《“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报告——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以下简称为《报告》)。在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展开研讨。

  记者在分论坛上获悉,截至去年底,中国启动的“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累计吸引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千余个国别组织参与,涉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主导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员单位达到67家。

  《报告》提出系列目标:到2025年,重点合作领域和合作机制领域取得突破,科技合作对“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提升;到2035年,科技合作新机制和新模式逐步成熟,“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沿线国家和地区重点合作方向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应对重大传染病、医疗援助、先进医疗技术与健康产业发展、信息化建设与传统医药合作等领域。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既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中心枢纽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汇点,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白春礼高度评价道,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科技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示范,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士赵宇亮在报告中列举了多个“创新丝绸之路”技术应用示范典型案例。其中,曼谷创新中心生物质热电气多联供示范工程由广州能源所参与。该所与SCL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收购泰国Lopburi府某生物质气化发电厂,对其气化系统、燃气净化系统和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全面改造、替换和必要的新建和加装,以完成示范工程。

  白春礼表示,他相信,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在更大的范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更宽的地域上进行沟通合作,在更深的层次上实现互利共赢,用湾区力量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海洋科技: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优势迈向“深蓝”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粤港澳大湾区亦十分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在海洋科学分论坛上,记者了解到,广州海洋实验室总部与香港分部之间有很多合作互动。对此,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广州海洋实验室副主任钱培元表示,香港、深圳和广州都有各自的特色,“比如,香港的集资能力比较强,很适合投资项目;深圳拥有不错的创新能力;广州除了创新之外,还具备较强的产业化实力。”

  如何能够发挥香港的优势和作用,同时加强大湾区关于海洋科技领域的合作?钱培元表示,香港有很多IP(国际专利),通过深圳和广州能够尽快落地,加速产业化过程。此外他还表示,对于香港的科学工作者来说,通过与大湾区的合作,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国家的海洋科学大计划当中来,发挥他们在海洋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推进粤港科技协同创新。“这是给香港科技工作者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把握和了解国家目前在海洋科技发展方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和政策。”

  “我们的海洋装备的研发,特别是深海养殖装备、海洋牧场,深海绿色养殖、海洋油脂的开发利用等,必将为广州市南沙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表示,《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提出要支持南沙打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这也为广州海洋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如何看待南沙在海洋科技方面的发展前景?钱培元表示,除了搭建一批重要的科学合作平台,南沙还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南沙位于珠江口出海口,从南沙到香港到澳门差不多同等距离,可以说是处于大湾区的中心区域,能够吸引各地科学工作者一起参与南沙的海洋科技发展。

  钱培元认为,作为科学家来说,如果开展合作就必须有合适的平台与机遇,而南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将来海洋科技的发展非常有益。

  人工智能:

  ChatGPT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灵丹妙药

  “ChatGPT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灵丹妙药。”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在人工智能分论坛上这样说。在圆桌讨论上,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专家针对ChatGPT究竟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专家们认为,虽然ChatGPT带来的社会影响还不明确,但它未来带来的积极作用更多,而如何应用好这项技术、打破数据壁垒是今后要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人工智能?毛军发认为“人工智能”现象自古就有,如民间的看风水、看相,当面相师看相多了,便能猜测出被测者的前途、婚姻情况等。同理,毛军发认为,ChatGPT突出的更多的是大数据的使用和经验总结,它基于现有的、庞大的数据量。毛军发认为ChatGPT的发明使用并不能等同或者超过互联网,“ChatGPT只是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高峰之一” 。

  “的确,ChatGPT的出现,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质的变化。”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从业人工智能领域已35年,他表示,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发展让知识随手可及,虽然ChatGPT功能十分强大,但它仍然是基于互联网。

  “其实,计算机面世,它的记忆能力便已经超过人类大脑。”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罗智泉认为,ChatGPT拥有强大的数据库和算法,它能够超过人类的大脑早已经不是新鲜事。“ChatGPT掌握的知识量,需要一个人花一两千年才能读完,从这个角度来说已经超过人类了。” 但张正友认为,ChatGPT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

  罗智泉则认为,ChatGPT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基于原有的、已经存在的事实,而人类拥有的是“从0到1”的能力,也就是创新能力,是人类独有的,也是当前ChatGPT无法和人类媲美的。

  罗智泉认为,规范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至关重要。“ChatGPT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学生通过它可以把作业做完,也可以通过它把知识学到。” 罗智泉表示,与其“一刀切”地禁止,不如思考怎么去面对。

  “ChatGPT的应用将会取代或者简化一些重复性的工作。”罗智泉表示,实际上ChatGPT的技术成本是非常高的,它需要大量的算力和电力去运行和训练,成本是非常昂贵的。未来,ChatGPT的技术应细分在各个专业领域,简化人类的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