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在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高层论坛上强调 做好疫情防控要靠科学

  • 听全文
  • 2022-06-11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实现科学管理科学预防科学治疗

  6月10日上午,以“创新 开放 融合,共迎生物经济新时代”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拉开帷幕。作为我国生物产业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行业盛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已成为展示广东、广州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在开幕式后的高层论坛暨2022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等生物医药学界顶尖专家发表主旨演讲,就大家最关心或是最前沿的生物医药产业问题展开探讨。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做好疫情防控靠科学

  会上,钟南山以《科技抗疫——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他强调,做好疫情防控要靠科学,实现科学管理、科学预防、科学治疗。

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广州拉开帷幕。

  提到我国坚持的“动态清零”政策,钟南山认为,这不是单纯的“动态清零”,而是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他强调,疫情防控中,要防止疫情防控层层加码,影响经济发展,因此还是要考虑如何实现精准防控。“做好防控要靠科学!要实现科学管理、科学预防、科学治疗。”钟南山说。

  首先是科学管理,钟南山以广州“0408”和“0427”疫情防控为例,认为对抗奥密克戎要进一步改善科学管理,包括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划分“三区”和网格化管理、黄码制度等。他强调,“三区”划分不是全面铺开,而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此外,流行中心外的其他区域停学、停堂食、关闭公共场所时长更短。因此,广州“0408”疫情中,对奥密克戎的防控更快、影响更小。

  科学预防方面,钟南山提出要进行合理的序贯免疫及研发新疫苗。如何评价疫苗注射后对新冠病毒感染有没有预防效果?钟南山说,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实验室的评价——新冠疫苗注射后宿主的免疫应答。二是真实世界评价疫苗注射后对人群的新冠感染预防效果。一一分析后,钟南山表示,用同种疫苗加免,预防感染效果较差。用异种疫苗加免,在两针灭活疫苗基础上加用亚单位蛋白疫苗或腺病毒疫苗或mRNA疫苗,效果明显提高。因此,他认为,根据我国“动态清零”政策(不仅减少重症率和死亡率,还要减少感染率),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

  科学治疗方面,钟南山分享了我国新研发小分子药物和抗体,包括3CLpro抑制剂、SiRNA、中药单体和抗体治疗。他说,广州实验室团队目前布局了5条新冠药物研发管线,基本是并驾齐驱。

  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

  在21世纪开展循证精准的医疗研究

  巴里·马歇尔自从1982年与沃伦博士发现幽门螺杆菌之后,一直带领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小组进行纵深探索,并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年来,他的实验室开发并强化了关于幽门螺旋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的非侵入性研究,最著名的就是快速呼气试验和从吞入的导线上检测病原体。

  在视频主旨演讲中,巴里·马歇尔介绍,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后,大家开始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做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研究。可以看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遍布全球,分布情况确实也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关。如今,随着卫生状况越来越好,饮食条件越来越好,他认为,“终有一天我们会彻底消灭幽门螺杆菌”。

  为何要关注幽门螺杆菌?巴里·马歇尔给出了自己的理由:首先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导致溃疡。患溃疡的人们需要随身携带药物,并花费很多医药费,如果不幸大出血还可能会危及生命。此外,还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贫血疾病等也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那么该如何根除幽门螺杆菌呢?“得用准抗生素,才能治好幽门螺旋杆菌,单用一种抗生素没用,必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组合。”不过,令人担忧的是,全世界的病菌耐药性都在变强。最后,巴里·马歇尔鼓励大家带着一颗好奇心去做研究,在21世纪开展循证精准的医疗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

  “慧眼”国际总部计划落户广州

  “大科学计划成就并巩固科技强国地位,现代大国的强盛之路离不开大科学计划的实施。”贺福初发表“大科学计划与国家使命”主旨演讲。

  据介绍,2001年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发表之后,全球开始推动蛋白质组计划。在此背景下,贺福初带领团队迅速抓住了这一机遇,引领了第一个人体器官的蛋白质组计划——肝脏蛋白质组计划。

  在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成功实施的背景下,中国也先后启动了自己的蛋白质组计划。一批“国之重器”的产生对于中国的生命科学发展、对于中国生物产业发展、对于中国国际顶级人才回潮的吸引和生产,产生了重大的支撑作用。目前,科技部正在推进、培育能够领导全球性的大科学计划,至今国家层面上的培育项目有三个,其中人类蛋白质组计划2.0——“慧眼”国际总部计划落户广州。

  “‘天眼’观天,‘慧眼’识人,所以我们用‘慧眼’这个词来描述和定义人体蛋白质组计划导航图。”贺福初解释,这个计划实际上是人体“逆向工程”,有两大目标:一是要解构人体,二是重构人体。人体的构造原理是什么?“过去我们不清楚,所以要做一个系统解构来形成人体构造图。在大量精确测量背景下,希望能够形成人体设计图。”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马克平:

  通过生态系统修复产生增量

  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趋势

  马克平说,生物多样性跟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直接相关,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直接相关。“比如直接的使用价值,像我们每天吃的粮食蔬菜以及我们用的药物等,都是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之成为可能。”此外,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也有很多,比如说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以固定能量为例,整个生物界的维持都要靠植物去固定太阳能,这样,其他生物利用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才能维持它的生存代谢。“如没有植物固定太阳能,整个生物界就不存在了,我们人也不存在了。”

  马克平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同一健康”的概念,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的健康。生物多样性如何保护?马克平解释,传统的保护方式包括就地保护、建立保护区等,以及迁地保护,即在物种分布的分布区之外,对它进行保护繁育,然后又让它回归到自然系统,使得这个物种得到很好的保护。

  随着时代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已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保护方式,还要通过生态系统修复产生增量,通过可持续生产、可持续消费,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多方面共同努力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他举例,比如人的食物、设施、建筑物、出行等,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购买、补偿等方式,让损失和获得的增量实现平衡。“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趋势。”

  美国工程院院士杰·基斯林:

  以更低价格生产更多生物燃料

  合成生物学使之成为可能

  美国工程院院士杰·斯基林是国际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先驱。2006年,他利用基因工程酵母实现了青蒿素前体化合物青蒿酸的微生物生产,变革了中药提取青蒿素的传统手段,是全球合成生物学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里程碑案例。

  食物、水源、能源、环境和健康将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主要挑战,基因生物工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杰·斯基林在论坛上以“基因工程生物解决全球挑战”为主题,分享了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的最新进展。

  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正在高速发展,未来机遇在何方?杰·基斯林认为,使用微生物合成中药是一个重要方面,铁皮石斛、灵芝等传统中药蕴藏的活性分子都具有成为创新药物的巨大潜力。“通过先进的基因组学途径将活性分子基因克隆到微生物中,可以实现大量生产。”

  同时,利用微生物生产无法从石油中生产的新材料,将会成为未来发现、制造新材料的常态。此外,通过基因改造作物成为“更好的粮食”也非常重要,例如固氮作物可以用更少的水合成自身肥料,以面对干旱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

  探索“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种植农业植物来获取淀粉是人类的传统生存模式。与其说靠天吃饭,不如说我们是靠植物在生存。不依赖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合成淀粉,是科学家长期以来的梦想。”论坛上,马延和视频发表主旨演讲,揭秘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背后的探索路径。

  马延和介绍,由于植物的自然光转化效率比较低,特别是从自然光到淀粉的理论转化含量不过2%,实际转化含量仅0.7%。同时植物的种植周期长,需要的面积大,消耗了大量资源,制约着农业的生产。

  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找人工合成淀粉的方式。经过反复的实验和艰苦的探索,马延和团队实现了淀粉人工合成从1.0到3.0的跨越。“4个小时可实现从二氧化碳合成直链淀粉达1.63g/L,并可实现可控的支链淀粉的合成。经过核磁分析和吸收光谱的分析,人工合成淀粉的结构与自然淀粉的一致。”

  马延和介绍,淀粉人工合成的途径和自然的植物合成相比具有步骤少、效率高、速度快等优势。“在能量充足供给的条件下,按照目前的技术参数,一吨的反应罐年产淀粉的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产量。”

  马延和团队的工作成果发表后,得到了广泛关注。国外的报道将其称为人类脱离自然食物链的开端。国际上的重要学术期刊也认为这项工作以温室气体为原料,为制造粮食、食物和其他复杂产物提供了蓝图。

  “这一工作也具有养活世界以及让人类在太空生存的潜力,是化学催化接力生物催化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生命分子的案例。”马延和说,另外淀粉作为储能物质,如果有足够多、足够便宜的淀粉,将有望推进工业原料从化石原料向糖脂原料的转移,形成清洁循环可再生的工业体系。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