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佩戴口罩是做好个人防护、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为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口罩的使用场景,合理佩戴口罩,做到科学有效防护,特制定本指引。
一、何时应佩戴口罩
根据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形势,以下情形应佩戴口罩。
(一)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
(二)乘坐公共交通(地铁、公交、高铁、飞机、出租车、网约车)时。
(三)到人群密集公共场所(如商场、影剧院、市场、餐厅、超市等)时。
(四)在人数较多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如会议室、密闭办公室等,特别是电梯等小空间)。
(五)到高风险场所(如医院、病例或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家庭、动物市场、通风条件不良的场所)时。
(六)接触发热或咳嗽病人、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病例,接触疫情发生地人员,接触动物特别是禽鸟、野生动物等高风险行为时。
(七)密切接触者、疫情发生地人员居家隔离期间。
(八)经评估,可能存在传播风险的场合。
二、以下场合可以不戴口罩
(一)在空旷的室外环境时,包括田间地头户外劳动时,在公园、景区、街道人员稀少时。
(二)在通风条件良好的环境中。
(三)家庭日常起居。
(四)个人独处,如一个人在办公室、库房等。
(五)独自驾驶私家车,和健康的家人、朋友一同乘坐私家车时。
(六)室内外进行运动时,例如跑步、登山、打篮球、踢足球等。
(七)一岁以内的婴幼儿一般不能戴口罩,因为容易引起窒息。
(八)其他感染风险极低的场合。
三、如何选择口罩
不同的口罩适用范围不同。口罩根据用途分为不同类型,公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购相应口罩。
(一)一次性医用口罩
推荐公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日常使用,医疗机构中不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人员日常使用。
(二)医用外科口罩
推荐疑似病人、公交司机乘客、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在岗期间佩戴。
(三)颗粒物防护型口罩
公众可在人员人群高度密集场所佩戴。但疑似病人推荐佩戴不含呼吸阀的颗粒物防护型口罩或医用防护型口罩。
(四)医用防护口罩
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以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转移使用。资源缺乏时,不推荐普通市民日常使用。
四、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以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为例)
(一)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如果颜色无法区分,则褶皱朝下)。
(二)上下拉开褶皱,让口罩覆盖口、鼻和下颌。
(三)用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四)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五、用后的口罩如何处理
健康人群口罩佩戴时间超过4小时,会被分泌物弄湿或者弄脏,防护性能下降,建议更换。口罩被污染应立即更换。医护人员使用的口罩,离开风险区域应及时安全脱卸并处理。
脱卸口罩后应立即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一)在医疗机构时,应将废弃口罩直接投入医疗废物垃圾袋中,作为医疗废物收集处置。
(二)对于普通人日常使用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可以直接丢入“其他垃圾”桶,严禁回收及分拣。
(三)对于存在发热、咳嗽、咳痰、打喷嚏症状的人,或接触过此类人群的人,可将废弃口罩丢入垃圾袋,再使用5%的84消毒液按照1:100稀释后,撒至口罩上进行处理。如无消毒液可使用密封袋或保鲜袋,将废弃口罩密封后丢入“其他垃圾”桶。
(四)对于疑似病人及其护理人员,应在就诊或接受调查处置时,将使用过的口罩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处置。
六、温馨提示
任何防护用品都无法实现绝对保护,并且必须正确佩戴才能实现保护作用,洗手与佩戴口罩同等重要。讲究个人卫生,家居工作环境多通风,勤洗手,尽量不去人群密集场所。进入公共场所,尽量减少停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