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从这个小山村走来

  • 听全文
  • 2021-03-22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

游客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参观。

  西柏坡精神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办公,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号召。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我们党才能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就要靠头脑清醒,靠保持“两个务必”。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从西柏坡这个小山村出发,一路向北“进京赶考”,由此翻开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同样在春风拂面的3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回到了这个风光秀美的小山村,重走革命足迹,找寻红色初心。

  随堂练习题

  (单选题)

  1.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强调,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  )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A.“两个敢于”   B.“两个务必”

  C.“两个坚持”   D.“两个善于”

  2.(  ),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办公,这里成为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A.1948年4月至1949年3月

  B.1948年6月至1949年5月

  C.1947年5月至1949年5月

  D.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

  3.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办公期间,曾召开了著名的(  ),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号召。

  A.七届一中全会

  B.七届二中全会

  C.七届三中全会

  D.七届四中全会

  (答案在本版内找)

  故事钩沉

  1947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对我解放区大举进犯,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最后进驻西柏坡。作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著名的革命圣地,小山村的命运彻底被改变。

  3月的革命老区西柏坡,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1949年,同样是春风拂面的3月,在全国革命即将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从这个普通的小山村出发,一路向北“进京赶考”,由此翻开中国历史崭新一页。

  一代代传承西柏坡精神

  “共产党是我的再生父母”

  早春的岗南水库桃红柳绿、烟波飘渺,西柏坡村如今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75岁的老党员闫青海是西柏坡精神的忠诚传播者,数不清跟多少人“主讲”过西柏坡的革命故事。多的时候,老人一个月能讲30场,几乎每天都要讲。他不仅自己不知疲倦地讲,还支持大学毕业的女儿回西柏坡纪念馆当讲解员,用他自己的话说:“西柏坡人就应该讲西柏坡的故事,一定要把西柏坡精神讲好,讲清楚了,把西柏坡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开场白往往是老人自己小时候的传奇经历。当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和家人借住在闫青海家,年幼的闫青海生了一场大病,多方求医宣告不治,父母无奈将他打了个包裹扔在碾盘上,准备天黑埋掉。董必武夫妇回家时看见了,打开包裹发现小房东还有鼻息,急忙将他送到部队医院抢救。“几个星期治好病后,董必武拉着我的手高高兴兴回了家,对我父母说:‘这么好的孩子怎么能扔掉呢?这孩子归我了。’母亲说,按当地的风俗,是要认干爹的。父亲就将我一把推到董必武跟前说,让我叫干爹。”每回想起这件事,闫青海都热泪盈眶。“我的命是共产党救的,共产党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一直记得这个恩情。”至今,这个碾盘还一直摆放在闫青海家的院子里。

  尽管年逾70岁,只要有人来找闫青海,他总是满口应承,带着大家在村子里转转。他最喜欢把大家领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这里是他特别熟悉的地方,一间间土墙泥顶的小平房是1970年在距原址500米、海拔高于原址57米处复原建设的,这都是他和西柏坡乡亲们一起出力盖起来的。

  1949年3月23日,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的第十天,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乘坐11辆吉普车和10辆美制十轮大卡车,浩浩荡荡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闫青海告诉记者,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之前,跟西柏坡村民依依惜别,邀请村民以后到北京逛故宫、颐和园。“我后来去北京,逛故宫、颐和园不下十次。”

  1968年,闫青海当上了当地党支部副书记,一心带领西柏坡村民脱贫致富。改革开放以后,他更是买了游船搞起了水上观光旅游,开了西柏坡第一家农家乐、第一家大饭店……如今,西柏坡人做大红色旅游,道路平坦通畅,农家小院林立。仅有85户人家的西柏坡村,村集体年收入达6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0元,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闫青海家客厅的墙上,挂着他和习近平总书记握手的照片。闫青海说:“总书记到西柏坡来视察,我就坐在对面。总书记对我头上戴的毛巾特别感兴趣,说这是劳动人民的本色,天热了能擦汗,洗脸时可以擦脸,天凉了可以铺在地上坐着。开会的时候,我坐着发言,头上还是戴着毛巾,一位村书记看别人都戴帽子,只有我戴着毛巾,悄悄把我的毛巾摘了,总书记看见了连忙说不能摘,就喜欢这毛巾。”

  从西柏坡“进京赶考”

  “这里是定规矩的地方”

  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康彦新长年从事西柏坡历史和精神研究,在他看来,西柏坡之所以能够走向历史前台,是大势所趋。

  第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1947年,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更是赢得了农民的支持。第二,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第三,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两个务必”的提出,表明经过28年的风雨历程,我们的政党正在走向成熟。

  西柏坡东临华北大平原,西依太行山,交通便利,优越的战略位置、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富饶的物产,是中央工委和中共中央选址西柏坡的重要条件。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会场设在村东的恶石沟里,主席台搭在沟端的地坪上,上面搭了布棚用来遮阳,代表们坐在自带的凳子上或石头上参加会议。正是在这里,诞生了影响深远的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了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在西柏坡,还可看到当年指挥“三大战役”的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这处小小的作战室坐北朝南,共有5间。西边一间为资料室,东边相通的四间为办公室。据不完全统计,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西柏坡短短10个月里指挥了24次规模较大的战役,从这里发往前线的电报有408封之多。周恩来曾风趣地说:“这个作战室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在最小的指挥所里却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只靠天天往前线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位于中共中央大院的西北角,原是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临时被布置成会场。全会指出,在夺取全国胜利后,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根据毛泽东提议,全会做出六条规定: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做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要求全党同志永远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革命到底。讲解员介绍,9天的会期实际只开了8天,因为其中一天是“三八妇女节”,但为了表示对邓颖超、蔡畅和陈少敏这3位仅有的女代表的尊重,大会休会一天。

  “西柏坡精神是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对当下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康彦新介绍,从西柏坡“进京赶考”,毛泽东一直在思考“决不当李自成”,而是要长期为人民服务,在巨大胜利面前保持忧患意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柏坡时曾说,这里是定规矩的地方。“西柏坡精神延续至今,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将使我们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专家新读

  改革攻坚期同样需要发扬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诞生于河北平山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西柏坡,这里是我们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七届二中全会就在这里召开,会上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和目标,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做好了充分准备。

  西柏坡精神有三层重要内涵:第一,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面临多重任务的转型期,“进京赶考”出发之际,要让同志们深刻认识到封建王朝的教训,准备考好成绩。在光辉的前景面前,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优良的作风,“两个务必”即使到今天都是不过时的。只要我们的党员能够保持“两个务必”,我们的很多事业必定平稳有序,能够克服很多困难。和平年代的改革同样是一场革命,也需要我们发扬西柏坡精神,方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第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历史关口上,当时三大战役已经完成,党号召要有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斗争精神和奉献精神,不要以为到了胜利前夜就可以松懈。作为一个革命党,我们肩负着执政党的使命,还要继续学习和摸索。现在我们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和更为艰巨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有斗争精神。如果只管躺在功劳簿上,遇到困难就躲,我们的事业难以成功。改革走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区,靠的正是敢于直面困难的斗争精神,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不是失望彷徨。

  第三,我们争取胜利并保持好作风,一方面要靠自己,另一方面还要依靠广大老百姓。要依靠人民群众,要团结统一思想往前走,这是我们党一个优良的群众路线作风。在历史关口,我们尤其需要大范围地发动群众,解决一些迫切的问题,在当今同样如此。随着改革开放43年的变化,很多新的阶层涌现,我们应该依靠和团结所有的阶层,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胸怀,欢迎所有新阶层的人物一起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当然新时代的具体方式方法会有所变化,但凡是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力量我们都要吸纳,为我所用。

  这三个精神内涵从建党以来一直在孕育并逐渐成熟,并且历久弥新,而且需要我们坚持和创新。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西柏坡党员回信时就强调了这种精神。也就是说,无论在哪个时代,“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够真正聚合蓬勃之力,才能够完成共同的事业。团结一致的精神是红色基因的内核,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

  受访专家/中央党校文史部中国史教研室主任、教授 王学斌

  (本期正确答案:BDB)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