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党史学习教育
鱼珠街道探索“失管”老旧小区微改造
  • 听全文
  • 2024-03-24 09:27:50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每户最低15元/月

小区就可“有人管”

  由于国企改制、城市发展变迁等历史原因,不少城市都遗留着一些20世纪建成的老旧职工宿舍,这些宿舍以老年居民为主,排水、照明等公共基础设施陈旧,公共服务场所不足,已无法顺应现代生活需求,而老旧小区改造往往受限于资金等条件。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呢?

  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从2022年起,广州市黄埔区鱼珠街道先后在瓦壶岗社区、蟹山社区和天虹社区进行老旧小区的微改造,辖内30多个老旧小区环境得以改善,并完成了瓦壶岗社区的阀门厂宿舍,蟹山社区的港前路11号大院、铁路平房区等七个物业失管小区的物业纳管,探索出“小区纳管”“居民自治”等路径,提升了老旧小区民众生活质量。

港前路11号大院微改造前后对比。

  老旧职工宿舍告别“失管”

  社区牵线企业 每户每月15元“微利托”

  当下,不少社区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些在20世纪建设的职工宿舍建筑如今外立面破损,排水、照明等公共基础设施陈旧且长期缺乏有效管养,公共服务场所不足……黄埔区鱼珠街道城管办工作人员曾显淮介绍,该街道辖内有居民小区40余个,其中有超半数是老旧、无物业的失管小区,比如位于蟹山社区的港前路11号大院和瓦壶岗社区的阀门厂宿舍都面临这样的情况,居民多次表达希望有关部门可以纳管这些老旧小区。

  3月14日,记者走访了阀门厂宿舍,在这里生活几十年的钟叔介绍,在微改造前,小区周围连围蔽都没有,山坡上的楼梯长满了湿滑的青苔,道路坑洼不平,但由于没有物业,长期以来居民们只能“各过各的”,很多诉求难以沟通。“如今社区帮我们找到了托管的物业,方便多了。”

  负责该小区管理的物业公司负责人甘智勇介绍,2022年,鱼珠街道办事处与该公司签订了《全域服务治理战略合作协议》,阀门厂宿舍的157户、450多名居民以整体纳管的方式被社区交托给该公司进行物业托管。“我们企业倡导‘微利可持续’原则,目前每户每月只需要交15元费用,包含了小区环境卫生维护、共用设施设备巡检、小区树木浇水施肥、垃圾清运、车辆管理等。如果居民需要进行水电检修、家政保洁等服务,我们也只收材料费,人工费除了个别特别难度大的情况外也不收了。”

  “以前,失管小区的居民们遇到问题只能跑到居委去求助。现在居民就可以来找我们,能够处理的问题就马上处理,如果碰到一些没法处理的难事,我们会向上逐级反馈,这样就达到了大家通力合作的一种状态。”甘智勇说。

  记者现场走访发现,在进行了微改造和物业纳管后,该小区有了完整的围蔽和自动刷卡的出入门禁,住户的安全感强多了,几栋楼龄最长的建筑外立面也重新整修过,小区内部的路面、楼梯、绿化整修一新。而门外的楼栋之间原来是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在被社区改建成“五脏俱全”的口袋公园,方便居民运动休闲。

  为何企业可以在托管小区做到“微利可持续”呢?曾显淮介绍:“‘托管’就是将部分政府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以外的服务性、事务性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服务企业实施,采用政府补贴逐年递减的方式,为试点企业前期入驻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盘活闲置公共资源、导入产业,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让企业实现自我‘造血’提高营收。目前鱼珠街已进行了七个失管小区的物业纳管,给居民们带来实惠和方便。

  “主人翁”参与社区治理:

  居民自治“知根知底”提升归属感

  针对物业失管的老旧小区,发动居民自治的力量也是一条路径。位于蟹山社区的港前路11号大院是当年广州航道局的职工生活区,已在这里生活了50年的退休职工何叔对记者说:“我们宿舍楼最早的一栋是1974年前后建的,如今楼栋老旧、地面坑洼不平,在这里住的以六七十岁老年人居多,以前大家出行不便,总担心会摔倒。去年,社区给我们进行了楼栋外立面翻新,还修整了路面、路灯,楼梯上还安装了扶手、加高护栏等,改造后大家都好开心。”

  虽说都是老旧社区的微改造,但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什么地方,港前路11号大院的“居民自治”模式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我们需要引导居民从‘享受社区服务’到‘参与社区治理’进行转变。实际上,社区里的很多小问题居民是可以自发解决的。比如在这次微改造过程中,我们尝试让居民参与解决问题,一方面减轻了社区基层管理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发挥社区主人翁意识,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曾显淮介绍。

  记者采访时,旁边传来了一些谈话声。原来,几位社区代表正和其他居民一起劝导一位住户交管理费。“你看,这就是居民们发挥主人翁意识的体现了。由于居民自治后不向物业公司交纳管理费,这些收取的管理费就是大家在处理公共事务中必要的开支,因此当居民进行自我管理时,他们会更有归属感,想要去维护好社区的公共秩序,由于他们实际上比我们更熟悉小区里的情况,邻里之间比较了解,开展工作也更为方便。”

  “年轻人要上班,目前居民自治的主要参与者是刚退休的、精力还比较充沛的低龄老人。”曾显淮介绍,蟹山社区共有15个没有物管的老旧小区,基本都是以前的单位职工宿舍,这些小区目前都在逐步实现热心居民的自治。而当居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社区会发动党员志愿者进行支援。管理费方面,每平方米6角,该小区房屋面积一般为40~50平方米,所以每户每月只需交纳二三十元。

  据了解,目前蟹山社区已建立了“小事群众化解-大事社区协调-难事街道处置”的闭环流程,小区居民自治队伍以及党员、热心群众志愿者集中整治乱张贴、乱堆放等管理顽疾,并在社区遴选了50名热心城市治理的代表,成立“城市治理大使社区公益队伍”,先后整治秩序问题100余件。

  榕树下的“议事会”:

  社区、物业、居民合力 量身定制“需求清单”

  针对失管小区,一方面是交给企业“微利托”,一方面发动居民自治,而当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阀门厂职工宿舍,记者发现了物业与居民合力打造了“最美阳台”和“共享花园”。甘智勇介绍,2022年托管企业进驻该小区后,首先就是协助社区进行小区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提升环境和容貌品质,而这其中的细节,他们都是组织居民共同商议进行的。

  记者看到,在阀门厂职工宿舍区有一棵粗壮的老榕树,据介绍,天气好的时候,托管企业就会召集小区居民在榕树下坐坐,共同商议小区要怎么改、怎么管,制度怎么完善等,充分听取意见。“你现在看到小区更新后的样子,其实是社区、企业和小区居民共同出谋划策完成的。比如,大家一起在红、橙、黄、绿的色板中挑选‘最美阳台’的颜色,并且商议决定,由物业购买油漆和工具等材料发给居民,工作人员负责楼栋外墙的油刷,居民们负责阳台里面的油刷,共同建设新家园。”

社区召开的“榕树下的议事会”。

  据介绍,该小区边缘处本来有片杂草丛生的山坡,以前常有蛇出没,进行微改造时,物业和居民共同商议对这里进行改造,把拆建社区大门时卸下来的砖头铺在泥地上便于行走,两旁由居民们自发种上瓜果蔬菜等农作物,并搬来自家不用的盆栽等,组成了一个小花圃,环境美观了,也增加了人气,跑来跑去的猫也可以对蛇起到一些震慑作用。

  “之前大家都是各过各的,如今涉及小区的事情,我们都会在榕树下的‘议事角’一起商量,商量好了,心里就没有障碍了。”钟叔对记者说。据介绍,居民们已先后召开议事会13次,社区和托管企业一起进行入户走访,收集调查问卷,根据居民意愿量身定制“需求清单”,发动居民全程参与试点项目的决策、建设和管理。除了“最美阳台”和“共享花园”,物业和居民议事会还共同组织了“社区BA”篮球联赛、乒乓球赛,大大增强了社区居民凝聚力。

在社区和托管企业的引导下,居民也参与到小区微改造当中。

  记者现场还发现,小区原来门房的位置如今被两座时尚的集装箱替代,一座是“邻里中心”,同时作为社区便民维修服务中心,每周二、周五居家养老服务单位定点在此开展免费健康监测,居民家若有其他问题也都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另一座集装箱则作为亲子阅读室,每周五晚,社区的“微笑图书馆”在这里打造亲子阅读时光,也提供了一个让小区居民深度交流的机会。

  “花小钱办大事”

  用好政策 下活微改造这盘“棋”

  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和容貌品质提升是群众关切的问题,在资金不那么充裕的情况下,如何能“花小钱办大事”,甚至“不花钱也能办大事”?

  “如果资金不足,政策也是重要的资源。”鱼珠街道四级调研员万含春对记者说。近年来,广州相继出台了“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容貌品质社区培育提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多项政策,这些对于老旧小区的微改造来说都是重大利好,用好政策,基层通过牵线搭桥也能“办大事”。

  通过鱼珠街道的探索可以看到,针对物业失管的老旧小区,通过向企业托管,在向居民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的同时也能为基层政府减负,实现降本增效;而在引导居民自治的过程中,则同步实现了基层治理的迭代升级。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