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党史学习教育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旧址首次对外开放
  • 2025-05-02 09:26:25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南粤工运燎原之火在此点燃

  “五一”国际劳动节,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玉华坊的一栋三层小楼首次对公众开放。广州是中国工人运动开展最早、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一百多年前,这栋小楼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谭平山、阮啸仙等革命先驱在此点燃了南粤工运的燎原之火,推动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壮大。如今,它向公众讲述革命先驱的峥嵘往事。

6e1cfb5954b5c1daedcf.jpeg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旧址首次对公众开放。

  百年历程 南粤星火耀工运

  推开厚重的木门,时光仿佛倒流至1921年。彼时,中共一大刚闭幕,党中央即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同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以下简称“南方分部”)在广州诞生,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策源地。

  1921年6月1日在广州出版的《新青年》第九卷第二号中提到,“劳动组合”是“网罗从事于某一种产业的一切劳动者大产业组合”,即工会之意,“书记部”即秘书处的意思。

  据史料记载,南方分部成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他们油印《共产主义ABC》手册,深入码头、工厂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之前,南方分部就作为中共广东支部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进行活动。1922年,南方分部负责人冯菊坡、阮啸仙等在此创办“爱群通讯社”,出版《星期报》,组织盐业、机织、轮船等工会联合斗争,为工人运动点燃星星之火。

  1923年2月,由于“二七”大罢工(又称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与此同时,为了争取改造旧工会和黄色工会,广东工会联合会成立,南方分部、“爱群通讯社”及出版的《星期报》同时宣告结束。阮啸仙、刘尔崧等人也转入青年团组织运动,开办“新学生社”。从此,南方分部作为普通民居,历经百年风霜,静守革命者的岁月往事。

  场景复现 互动体验见峥嵘

  如今,越秀区对旧址进行活化利用,打造了一个可观、可游、可体验的红色文化阵地。试运营首日,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机关干部,越秀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以及劳动模范、职工代表等50多人作为首批观众到南方分部旧址参观。

  在首层,劳模和职工代表观看了专题片《前路上的火种》,并通过历史大事记展板,全面了解南方分部的历史及其产生的影响。

4834bcfb75dbf071fd32.jpeg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旧址一楼。

  在二楼的“爱群通讯社”复原场景,外间“编辑部”内油印墨刷记载着革命岁月的痕迹,电子屏播放着《广东群报》的工运报道,内间“宣传部”放置的“时光宝盒”暗藏摩斯密码,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革命者的智慧和勇敢。

6b1de4f4463668ae83e0.jpeg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旧址二楼。

  在三楼,可以通过“光辉历程——广州工人运动史迹点”展示,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广东开展工人运动的路线。这里也是红色主题阅读空间,参观者可从书架上随手拿起一本《街巷里的红色印记》,从文字中感受越秀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

  “今天的参观让我很有感触。”全国劳动模范邓兴斌刚刚参加了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返穗,他说,“百年前的革命先辈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为工人争取权益,今天我们作为劳动模范,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珍惜荣誉、保持本色,继续建功立业、创新创造,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保护活化 老街文物焕新生

  近年来,越秀区秉承“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则,在最大程度保留历史建筑原风貌的基础上,对南方分部旧址进行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根据收集的历史照片、现场遗留痕迹,恢复建筑内部红泥大阶砖地面,找到与屋面破损瓦件规格、大小、厚度基本相近的进行更换。

  “目前,我们正推进南方分部旧址配套设施提升及周边环境改造二期工作,未来将打通旧址与相邻建筑,进一步提升和扩大历史展陈,全景展现南方分部旧址在工运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光塔街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还将一栋一策对旧址周边街区建筑进行立面整饰,对垃圾投放点等街区配套设施进行提升,实实在在以红色史迹活化利用带动街区环境提升。”

  据悉,南方分部旧址正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试运营,接受团体或工会会员通过越秀工会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参观,每天10:00—17:00对外开放(逢周一闭馆)。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