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讲走进田间 党史记在心间
“原来身边有那么多的红色革命故事,我们还不知道呢!”在西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村民们正围站在一块块红色展板前,在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介绍下,了解中共党史和从化革命历史。
3月22日,从化首场党史巡回展在鳌头镇西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办,活动中区光辉历程党史宣讲团成员为西塘村带来生动的党课,村民们时而聆听、时而记录,将党的奋斗历程记在本上,印在心里。
“党史乡村巡回展是从化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从化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相继推出党史宣讲、党史乡村巡回展、乡村春晚等系列活动,把党史教育资源送到群众身边,在学习党史中涵养为民情怀,传承伟大事业,焕发昂扬斗志。
内容有料▶▷宣讲巡展两手抓实现“1+1>2”
“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并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西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一块块红色展板,清晰地标示出党从一大到十九大前进脉络。
“青云书社,是东江纵队游击队活动旧址。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从桃源峒方向来新田村扰袭……”光辉历程党史宣讲团成员吴佳彤用清晰悦耳的声音为村民讲述党的历史重要时刻以及从化的红色地标。
在从化革命历史巡回展中,通过介绍竹庄别墅——中共从化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会议旧址、广裕祠——从化太平钱岗抗日自卫队和沙溪乡人民政府成立地旧址、白石嘴胡氏公屋——中共从化从北区第一个党支部办公旧址等17个从化革命历史大事记,向大家展示了从化在抗日战争时期,如何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宣传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发动民众建立自卫组织、秘密发展从化党组织等奋斗历程。
“之前有时通过新闻、活动等渠道,零碎地了解到党的发展历程,但今天还是第一次这么系统地学习,也是第一次知道从化原来也有这么多的红色革命故事。”西塘村的村民花姐说道。
西塘村第一书记陈志华查阅了大量史料,将故事和案例融入到宣讲中:“当时这条村还是没有村名的,由于村建在城西,整个村像被山塘包围着一样,有位先生在建起牌坊后,大笔一挥写下了‘西塘’两字,从此这村就叫西塘村。”
不少台下的村民恍然大悟,这是他们第一次知道村名的由来。从国家到西塘,党史宣讲在村民心中勾勒出一条立体而清晰的发展轨迹,对于个人与党和时代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知。
“党史宣讲和巡回展览是相辅相成的。”从化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认为,党史宣讲往往主题明确,切入面较小,比较深刻和透彻;而党史巡回展则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光辉历程的重大节点和从化的红色斗争史,让群众对党的历史了解更为全面。
讲解有味▶▷群众听进耳里,记在心里
“我时刻注意群众的反应,观察他们对哪部分感兴趣,我就做重点讲解。”早上6时就起床开嗓练功的宣讲员吴佳彤说,讲解时不仅要注意语气语调和表情,还要随时补充背景知识。比如展板关于中共一大的介绍中,配图是嘉兴红船,但文字介绍不多,于是她插入了一段关于“红船精神”的解读,围观的群众频频颔首。
光辉历程党史宣讲团成员黄国伟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以便群众更好理解,同时结合自己在从化区文广旅体局的工作经历,讲述他与同事一起冒雨调查,宣传国家政策的经历。他说,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整理农户的名册,免费为农户安装广播电视接收设施,维护好群众的文化权益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100年的历史长河,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希望大家都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坚定不移!”黄国伟的总结,引来群众热烈的掌声。
与黄国伟慷慨激昂的风格相比,西塘村第一书记陈志华的演讲更为幽默诙谐,他的宣讲主题是《心有灵“西”》。
“大钟突然滚落到旁边的深潭里,顿见平静的潭面水花四射,一个巨大的漩涡向着潭底吸吮下去,最后听到了潭底发出‘轰隆’的巨响,潭水才慢慢恢复了平静,后来,西塘村的人们,就将这深潭叫‘钟落潭’。”陈志华的描述画面感十足。
“故事要生动、情绪要饱满、肢体语言要丰富、要讲述与群众有关的事情。”这些是陈志华的演讲心得。他极具口语特色的宣讲方式让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村民们在欢声笑语中上了一堂党史村史的学习教育课。
“宣讲员们讲得真精彩,听得我心潮澎湃!”西塘村村民李银娟表示,这种学习方式非常有效,内容有滋有味,下次要带着全家人一块过来听。
发展有力▶▷勾画大蓝图,振兴新乡村
党史学习教育,不光是学,还要知行合一,把学习党史成果运用到实践当中。
“以前,西塘村民以耕种、养殖为主,村民经济收入单一,贫穷落后,住泥砖房,而且思想守旧,绝大多数村民很少外出。”陈志华告诉记者:“因为穷衍生了诸多问题,以前,西塘村发生过不少治安案件,以至于开摩的的都不敢经过这里了。”
打造童话主题的特色小镇,不仅建立起产业基础,更为乡村的塑造法治的观念和文明的风尚。
早在两年前全国首个在乡村建设的宪法馆便落户西塘村。“宪法馆就在家门口,村民和学生就近接受宪法教育,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从化区司法局副局长田显明介绍道。
西塘宪法馆在原有旧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村民无偿提供走廊施工,盘活了“沉睡”资源,搭建了法律宣传教育新平台。里面陈列着精心编排的文献资料、影像图片、漫画故事等内容,全面反映了我国宪法的历史沿革,既有时代性又有生活气息。
树荫底下,宪法馆、村史馆、家风馆、禁毒馆相邻而立。西塘村以四个展馆为依托,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凝聚奋斗的力量。
现在聚力建设童话小镇的西塘村,基层党支部坚强有力,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从被上级列为重点整治的问题村,华丽转身为童话原乡,成为大湾区都市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近年来,西塘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2.5万元,先后获得了“广州市第11批文明示范村”“广东改革开放示范百强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这是紧抓党史教育、村史教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出的硕果。”陈志华在宣讲中对村民提出“爱家乡”“爱学习”“讲奉献”“讲团结”“守法律”五个方面的要求,并号召:“在思想、行动上,做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既要学习党史又要为民办实事!”
党员和村民思想更团结、干劲更充足,这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奋斗动力。陈志华透露,继泥巴乐园、柑橘星球、麦田生态园后,今年西塘村将引进更多项目、迈出更大步伐、实现更大发展。
“这几年,西塘村的变化大家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中。”快60岁的村民沛叔表示,他要学习党的奋斗精神,努力发挥余热,投身建设生态宜居的童话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