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进入新境界

  • 听全文
  • 2022-10-14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中国建设阔步前行,谱写了“中国之治”新篇章,开辟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取得重大进展,法治领域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前推进,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谋篇布局 立柱架梁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全面依法治国思想领航、举旗定向的十年,是谋篇布局、立柱架梁的十年,是踔厉奋发、成就辉煌的十年。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此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大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以中央全会形式专门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部署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全面展现在世人眼前。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第一次以党中央工作会议形式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从“制”到“治”一字之变,反映法治建设从法律体系向囊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法治体系全面提升。

  2020年5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宣言书”,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从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设立国家宪法日,到国歌法、国旗法、国徽法构成落实宪法规定的国家象征与标志重要制度;从通过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到审议通过监察法、国家安全法、外商投资法等重要基础性法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与法院对接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增加到8.3万家33.5万人,累计参与调解纠纷2962万件,平均每分钟就有51件纠纷成功调解。全国四级法院全部建成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服务项目扩展到50多项。

  立案登记制改革破解群众“立案难”,截至今年6月,全国法院累计登记立案13837.17万件,平均当场立案率达到95.7%。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67万余件。

  保障服务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人民法院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平等全面保护理念融入司法解释、案件审理中,2017年以来依法甄别纠正历史形成的刑事涉产权冤错案件231件、287人。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

  十年来我国依法查处垄断案件794件,不正当竞争案件23.4万件,营造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保驾护航生态文明建设

  出台“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制定修改长江保护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重要法律法规;开展生态环保督察,及时纠正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建立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筑牢生态文明司法屏障……法治守护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多个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第一次”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一系列重要工作,在党的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第一次”。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对决定稿作了说明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央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8年8月: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021年10月: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召开,这在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法治中国宏伟蓝图更清晰

  到2025年,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现行有效法律293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9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70件,修改法律238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3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依法查处垄断案件794件

  十年来,我国依法查处垄断案件794件,不正当竞争案件23.4万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3822件。

  2013年以来,制定惩罚性赔偿等21件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和12项司法政策。

  平均当场立案率95.7%

  破解群众“立案难”。截至今年6月,全国法院累计登记立案13837.17万件,平均当场立案率达到95.7%。

  2.1万多项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

  广州实践

  广州在全国首开网络立法听证会先河,率先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率先上线行政规范性文件智能管理平台、率先试行政府首席法律顾问制度。广州市3次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并获评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广州市率先出台《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广州在全国首推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事项449项。

  如今,广州已基本形成“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建成覆盖全市四级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3017个,法律服务机构4347个。

  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从2013年的24万宗下降到2021年的10万宗以下,下降幅度达58.6%,案件类警情从2015年-2021年连续7年下降,年均降幅10.2%。

  95%以上

  经第三方调查机构调查显示,广州市民的安全感常年保持在95%以上。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