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水”7个月 问责70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广州市水环境治理责任追究工作意见》,加快推进广州水环境治理工作,昨日,广州市河长办对全市600多名河长和市、区两级水务干部开展监督问责培训。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7月,市、区两级河长办已对70名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人员作出了问责处理;市河长办还将3名严重不履职、不作为的村居级河长作为负面“典型”线索移交市纪委监委。
三名村居级河长被移交市纪委监委
市河长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时不我待,特别是镇街级和村居级河长们,不是“挂挂名、走过场”就没事了,而是肩负着推进本地区乃至整个广州绿色发展的历史重任。去年,国家已将河长制纳入《水污染防治法》,即河长制已正式入法。各级河长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好责任田”,坚决打赢治水攻坚战,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了促进广州市水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督促各级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履职尽责,根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广州市水环境治理责任追究工作意见》等规定,2018年1月~7月,广州市河长办发出问责交办通知14份,启动了40个水环境治理问题的执纪问责,市、区两级河长办已问责70名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人员,其中局级1人,处级34人,科级14人,科员1人,村居级14人,一般工作人员6人。作出的问责处理包括:诫勉谈话9人、责令书面检查10人、通报批评9人、谈话提醒2人、批评教育7人、约谈33人。
日前,媒体对白云区太和镇谢家庄村河长谢木星、花都区花东镇高溪河山下村河长潘国强、白云区人和镇矮岗村河长李镇垣3人不履职、不作为进行了曝光。市河长办已将这3人作为负面典型线索移交市纪委监委。另外,还对黄埔区石化废液偷排严重污染环境损害市政污水处理系统问题、花都区净水公司不整改水环境致使民主涌水质长期为劣五类问题、白云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运行效果长期未达标问题作为单位履职不力负面典型线索移交市纪委监委。
投诉超万宗 九成被处理
自2016年以来,广州率先在全省印发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按照区域与流域相结合,分级管理与属地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长体系。市委主要领导担任市第一总河长,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总河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市副总河长。各区区委主要领导担任本区总河长。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各级河长3030名,其中,市级河长13名,区级河长275名,镇街级河长1019名,村居级河长1723名。
今年上半年,全市区级河长275人,巡河3544次,人均每两个月巡河4.3次;全市镇街级河长1019人,巡河45435次,人均每周巡河1.71次;全市村居级河长1723人,巡河325045次,人均每日巡河1.04次。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河长APP上报、电话投诉、微信投诉提交问题10355宗,办结9566宗,办结率92.38%。其中,市河长办交办问题932宗,办结754宗,办结率80.9%。办结率排在前三的是越秀区100%、天河区93.33%、从化区90.38%。
市河长办还透露,去年以来,全市污染源发现累计污染问题多达6448宗,生产废水、黄泥水偷排现象大量存在,特别在白云、花都、黄埔、番禺、从化城中村及工业园内企业偷排尤其明显,河涌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整治工作刻不容缓。为此,2018年上半年,全市共出动人员达20.86万人次,摸查建筑物58.9万栋,摸查面积约2.09亿平方米,清除污染源1.6万个。
典型案例
1 污水管道溢流8年 约谈后5天解决
2009年广州市地铁公司因建设广佛线工程沙涌站迁改了位于芳村浣花路的沙涌E线污水管道。2010年3月30日市地铁公司会同市净水公司现场查看迁改工程进度时发现,管道因变形、混凝土堵塞等问题无法正常使用。情况发生后市地铁公司对截污管道进行了部分整改,但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在此后的2010~2016年期间,多个部门皆要求市地铁公司尽快解决污水溢流污染沙涌的问题,但截至2018年2月,污水管道的彻底整改仍未完成。
为此,在2018年3月,市河长办就该问题对市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实施了约谈。此次约谈警醒了市地铁公司,在约谈的5天后沙涌E线污水管道整改完成,解决了长达8年之久的迁改管道无法正常使用致使污水溢流入沙涌的问题。
2 约谈后铁腕拆除3条河涌违法建筑
2017年12月1日至15日,广州市河长办巡查发现番禺区所辖的3条河涌——大山东涌、狮子涌、胜石河范围内存在违法建筑物和生活污水直排问题,而且违法建筑物数量多、面积大,问题尤为严重。市河长办在巡查中总共发现28个水环境问题,其中重大问题达到25个,占比超过89%,而根据广州市河涌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负责该3条河涌的河长在12月1日至15日巡河0次,上报问题0个,存在严重履职不力的问题。
为此在2018年3月,按市河长办问责通知要求,番禺区河长办和相关街道对3名处级、1名科级干部和6名村居级河长实施了约谈和批评教育。此次问责,促使番禺区加快推进黑臭河涌整治工程的施工进度,并由区主要领导亲自上阵、街总河长负责,铁腕拆除3条河涌的违法建筑。
3 问责加快非法养殖场拆除
2017年12月14日,媒体曝光黄埔区九龙镇和白云区钟落潭镇存在多家非法养猪场,部分养猪场甚至在附近收纳生活垃圾,四周充斥着垃圾的腐臭,现场情况非常糟糕。为此在2018年1月和3月,按广州市河长办问责通知要求,白云区和黄埔区相关部门分别对2名处级、3名副处级、3名科级干部和7名村级河长实施约谈、通报批评和诫勉。
此次问责,促使黄埔区和白云区加快对非法养殖场的拆除复绿工作,并加强了交通不便、隐蔽性高的问题易发多发区域的巡查执法,防止非法养殖场死灰复燃。
4 约谈市水投负责人加快工程进度
石井河干流截污渠箱工程是省人大、省政府督办的重点工程,按相关要求要在2017年10月30日前基本完工试行通水。2017年8月29日、9月1日和4日广州市河长办到施工现场督导石井河干流截污渠箱工程,发现全长约13.3公里的试通水关键段只完成9.37公里,完成率为70.15%。9月20日,市河长办再次到现场检查工程进度,发现该工程不仅未完成前期明确的施工目标,还存在土方外运滞后、施工工人人数不足和施工设备不齐全等问题。为此市河长办就工程滞后问题对广州市水投集团总经理吴某、市净水公司董事长詹某和市建筑集团副总经理刘某实施约谈。
经过约谈,相关工作人员24小时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在10月30日前达到完工并试通水的目标。
5 两次问责彻底解决污水直排问题
2018年1月3日,媒体报道番禺区南浦桥下疑因周边工厂偷排工业废水,致使河涌水体变黑。番禺区河长办发现污水主要来自南浦岛上的广州碧桂园小区,且该小区的排污许可证已过期,该违法排污问题属于严重污染事件。
2018年4月,番禺区河长办和洛浦街道对该河段的3名负责人实施约谈。市河长办发现此次问责力度偏轻,要求番禺区重新从严办理。因此在2018年5月,番禺区政府、区河长办对2名处级、2名副处级、2名科级干部和1名村级河长实施约谈、责令书面检查和诫勉。经过这两次问责后,番禺区政府多次对碧桂园排污问题进行督导,促使其在6月6日建成一体化永久污水处理设施。
今年前7个月河长干了啥?
全市区级河长275人,巡河3544次,人均每两个月巡河4.3次;全市镇街级河长1019人,巡河45435次,人均每周巡河1.71次;全市村居级河长1723人,巡河325045次,人均每日巡河1.04次。
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河长APP上报、电话投诉、微信投诉提交问题10355宗,办结9566宗,办结率92.38%。其中,市河长办交办问题932宗,办结754宗,办结率80.9%。办结率排在前三的是越秀、天河、从化。
不履职、不作为哪些人被处理?
2018年1月~7月,广州市河长办发出问责交办通知14份,启动了40个水环境治理问题的执纪问责,市、区两级河长办已对70名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人员,其中局级1人,处级34人,科级14人,科员1人,村居级14人,一般工作人员6人。作出的问责处理包括:诫勉谈话9人、责令书面检查10人、通报批评9人、谈话提醒2人、批评教育7人、约谈33人。
白云区太和镇谢家庄村河长谢木星、花都区花东镇高溪河山下村河长潘国强、白云区人和镇矮岗村河长李镇垣等3人不履职、不作为,市河长办已将这3人作为负面“典型”线索移交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