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区:垃圾分类从“校”先行

  • 听全文
  • 2021-08-16
  • 来源:越秀区
  • 分享到
  • -

  实施垃圾分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目前,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发力的民生工作,与13亿多人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广州市越秀区积极推进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总结相关经验,从教育做起,从校园出发,推动人人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垃圾分类身体力行

  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漫长且复杂的工作,是建设美好家园重要的一环,参与垃圾分类是社会全体成员的责任。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的校园,更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把引导学生树立垃圾分类思想落实到工作计划中,让学生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推广,身体力行地促进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和发展。

  越秀区根据《广州市教育行业领域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情把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和行动融入到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落实“垃圾分类伴我行”的中心思想。在课程学习中,为辖区内的学校开发优秀的垃圾分类特色环保课程,让垃圾分类教育成为校园“新教材”,助力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充分挖掘垃圾分类教育渗透点,拓宽垃圾分类教学内容,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实现潜移默化,实行教育目的。促进学生自觉践行环保理念,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树立垃圾分类观念。

  越秀区各个学校充分发挥实践的教育性作用,坚持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推进垃圾分类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学校针对学生既是教育主体,又是实践的主体,以学校学习、生活为依托,开展有关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亲身体验,倡导动手实践。垃圾分类工作并不局限于校园之中,在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的同时更要把垃圾分类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鼓励学生在周末与学生家长一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不仅促进亲子间友好互动,且充分发挥了“大手小手齐拉手”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形成学校良性教育反哺家庭社会机制,从而实现垃圾最大限度减量化、资源化,全面推进社会垃圾分类进程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

  教育实践齐头并进

  越秀区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学校,以垃圾分类为抓手,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从习惯抓起,让垃圾分类深入到师生内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文明校园建设,努力成为垃圾分类校园的一面旗帜。

  课堂是垃圾分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培育垃圾分类意识的战斗堡垒。越秀区各级学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师生树立杜绝浪费、减少垃圾、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从自己做起,从捡起自己身边的垃圾做起,从保持自己周边清洁做起,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清洁卫生劳动。通过制定班级公约来规范学生的言行,积极开展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每学期围绕垃圾分类和环境教育为主题开展一节主题班课、一次主题黑板报、一次国旗下讲话、一个科技项目展示、一个项目参赛、一节公开课等“六个一”环保教育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生动活泼的教育情景,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又是策划和实施者,学生在学习、体验、参与、感悟中成长。同时,将环保教育引进课堂,学生通过制作垃圾分类标签、手抄报、变废为宝、写主题作文等多种方式,增强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体会到垃圾分类和节能减排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实践是最快的教育,也是最好的教育。为提升学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知和热情,越秀区开展学界“家家模范,引领时尚”垃圾分类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设置“21日分类”来打卡、“脑洞大开”齐展示以及“最美家庭”获嘉奖三大部分,融入了垃圾分类打卡小程序、电子垃圾分类箱的科技元素,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创意,提高了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感与参与感,增强了环保意识。

  学校改良垃圾投放模式。坚持推广“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垃圾收集新模式,由学校后勤总务处为每个班级和教师办公室配备了分类垃圾桶,指导在校学生和教职工按分类标准正确投放,帮助师生强化垃圾不乱丢、勤分类的意识,推动培养师生的绿色环保理念,提升校园的整体环境,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三者融合。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园垃圾分类投放网络,使分类垃圾桶合理放置,方便使用。不断深化垃圾分类进校园的工作举措,根据区域的特殊性,将校园垃圾种类进行精细划分,建立健全校园垃圾的分类制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环境,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提供充足保障。另一方面,为了使垃圾分类工作得到更好地发展,越秀区在学校管理层面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以班级作为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单元,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督促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更好地落实校园垃圾分类办法,以保障垃圾分类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注重垃圾分类宣传氛围的营造。学校发挥教育基地对人的影响作用,一方面在谈话和学生班队课之中同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另一方面结合越秀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科技创新氛围,立足街道建设的各类垃圾分类主题文化长廊、垃圾分类博览园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现场教学,并将红色文化、动漫、科技等元素融入到宣传教育全过程,让垃圾分类教育在校园全覆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组织学校各中队重点打造了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班级文化,以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为基石,以教室环境布置为载体,精心布置板报、墙报,充分发挥墙壁的教育功能,通过看、听、做让大家了解到了垃圾正确分类的重要性,凝聚起共同保护环境、保护绿色家园的合力。

  教育成果内扩外延

  越秀区在全区各校范围内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把垃圾分类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持续依托学习以及属地街道的各种资源,深入推进学生关于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让学生把绿色理念扎根于心中,促进了分类习惯的养成。同时越秀区注重引导学校深化与家庭、属地街道的共建,突出探索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垃圾分类工作新模式,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学生的自觉和习惯性行为,促进了学校所在社区垃圾分类强制分类工作的有效推进。

  各学校开展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和“小手拉大手大家齐动手”家校联动,发挥垃圾分类教育辐射作用,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落实垃圾分类,促进垃圾分类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联合家庭,让学生们在学校里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并带动宣讲到家,让父母牢记垃圾分类方法,知晓垃圾分类意义,家庭成员一同成为垃圾分类达人。联合社区,与属地街道、机团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等携手共进,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带动更多家庭一起走进垃圾分类新时尚中,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垃圾分类治理新模式。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