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前三季度厨余垃圾分类成效保持全市前列

  • 听全文
  • 2021-11-15
  • 来源:白云时事
  • 分享到
  • -

  今年以来,白云区紧紧围绕打造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区目标,坚持“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在“全”“智”“美”“精”四个方面下功夫,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生活垃圾总量较2019年同期减少12.35万吨,厨余垃圾分类率保持25%以上,分类减量成效持续保持全市前列。

  打造亮点品牌 智慧化垃圾分类走前列

  “现在不是投放时间,请不要投放垃圾!”在新市街汇侨北社区定时投放点,新安装的智慧垃圾分类亭科技感满满:该回收点安装了多个摄像头和感应器,对居民投放垃圾的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同时借助AI技术与云端的情景库数据对比图像,分析居民是否正确投放,通过亭内配置的语音系统进行提示,实现垃圾分类自动化质检。

  “自从有了这个新投放亭,到点垃圾桶就撤走,那些超时乱丢垃圾的现象少多了,投放点周边的环境也比以前整洁多了!”新市街汇侨北社区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回收点检测到的所有数据都实时上传至终端一体机,除了可以统计每天生活垃圾分类的准确率,还可以全方位记录每个人的投放情况,实现垃圾投放的可溯源。工作人员借助智慧大屏查看每日记录,找到分类准确率较低的居民,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

  而位于同德街的粤溪村,这里建成了集宣教、中转、清洗、分类作业、工人休息、两网融合等功能于一体的环保驿站,有效解决了垃圾中转、收运车辆停放、垃圾桶存放清洗、可回收分类管理、垃圾分类投放体验等一系列问题。此外,该街还在4个城中村建立7条分类公交收运线路,建设分类公交站台21个,完善分类收运体系,确保城中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白云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白云区在智慧分类及“一村一驿站+两网融合”城中村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方面都走在全市前列,通过强化科技赋能来推动全区垃圾分类全链条提升。目前,白云区首批100个垃圾分类智能健康系统已试点安装使用,年底前将在全区所有物业小区投放点推广使用。

  近年来,白云区垃圾分类工作在全链条提升、智能化建设、美化提升、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健全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打造垃圾分类亮点品牌。其中,自2019年至今,新建改建投放点2000个,建设103座带有“两网融合”功能的收集房,建成33座日处理量约510吨模块化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同时还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线路22条,让垃圾分类在白云真正成为新时尚。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生活垃圾总量较2019年同期减少12.35万吨,厨余垃圾分类率保持25%以上,分类减量成效持续保持全市前列。

  全链条提升 力争垃圾总量零增长

  位于棠景街汇景路58号投放点,原本是一个简单的垃圾收集房,外观颜色单一,墙面乱张贴乱拉挂严重,与小区环境格格不入。乘着全区开展垃圾收集点美化大赛的东风,棠景街将其整体改造成为大巴车形象,增加该垃圾投放点的趣味性,并用栅栏进行封闭式管理。在该投放点两侧,还用散尾葵进行间隔,美化绿化了周边环境,受到小区居民的点赞和支持。

  这只是白云区全面提升垃圾分类投放水平的缩影。今年以来,白云区在推进城中村“栋长制+垃圾分类”模式上不遗余力。其中,三元里街松柏岗新村率先行动,从建设机制体制到建设硬件设施,加紧解决城中村垃圾分类问题。“我们通过街道、联社、经济社(社区)、网格等四级责任系统,全面推行栋长制,旨在提升社区垃圾分类达标率和三元里街城中村品质。”三元里街道办事处主任张燕辉说。

  可以说,城中村垃圾分类工作是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最为关键一环。按照区委相关要求,今年白云区要全面落实城中村“栋长制+分类公交”模式,确保年底前48个城中村全面落实,同步启用“一村一环卫驿站”。其中,在松洲街辖内,目前已建成松北驿站、松南驿站、槎龙中心环保驿站和螺涌村中心环保驿站并全面投入使用。

  白云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白云区将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栋长制”,同步规范分类收运作业。严格实施“专桶专用、专车专收、专线专运、桶车一色”,进一步优化收运时间和线路,补齐分类收运设备,消除基础短板和群众混收混运疑虑。按照《白云区生活垃圾增长及分类控制管理办法》压实分类减量责任,确保全区厨余分类率保持在25%以上,垃圾总量力争零增长。

  与此同时,白云区将加快垃圾分类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900套投放点智能监控设备安装应用,力争年底前,小区分类投放全面实现智能监管,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此外,在城中村、农村投放推广使用“云村码”,提升垃圾分类成效,努力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城中村全链条体系建设系统。

同德街在4个城中村建立7条分类公交收运线路,方便群众投放垃圾。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