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厨余垃圾不出村”全域升级 创农村垃圾分类特色“蓝本”

  • 听全文
  • 2022-08-17
  • 来源: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 分享到
  • -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擦亮乡村振兴底色的一项具体实践。

  近年来,花都区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中,立足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探索出不同的治理模式。其中,竹洞村是个“明星村”,以“厨余垃圾不出村,循环利用有新招”的做法,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领域做出“出圈”示范。

  据介绍,竹洞村积极探索厨余垃圾沤肥的处理方式,利用村内沤肥点2个,厨余生态箱1个,厨余垃圾微生物处理设备1台,通过厨余垃圾沤肥的方式,每天可以处理大约0.2吨的厨余垃圾,实现了“厨余垃圾不出村”的做法。同时全面提升农村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完善资源可回收系统,优化升级设施设备,解决了可回收物收运“最后一公里”问题。

  花都区“趁热打铁”,将“竹洞村经验”推广至全域,开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特色“蓝本”。

  目前,花都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管理制度,由区长担任总召集人,搭建“市—区—镇街—村”四级工作网络,构建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党群协同的运作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优化提升151条达标村,高标准推进6条精品村、6条重点村建设。因地制宜突出农村厨余垃圾不出村特色,采用“家庭+种养+回收公司+无害化收集点”联合分类、分流、分解方式,利用沤肥坑、太阳能生态箱、厨余垃圾微生物处理设备就地处理厨余垃圾,建成农村沤肥点153个,厨余生态箱6个,厨余就近就地处理设施9处,日处理厨余垃圾约200余吨,实现垃圾源头减量。

  花都区现已建成农村垃圾分类收集点1791处,通过“一村一策”分类构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可回收系统,推进垃圾收集点、压缩转运站及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打造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及处理一体化垃圾分类体系。同时,结合花都本地特色,构建集“体验、宣传、收集、资源回收”等功能于一体的垃圾分类指导中心、垃圾分类驿站。2022年,花都区配备157名生活垃圾分类专管员、348台垃圾收集车、153处厨余垃圾就近就地处理设施;建设153处垃圾分类互动体验宣传长廊、6个垃圾分类指导中心、6处垃圾分类驿站、143处垃圾分类星级收集点,全部淘汰露天垃圾池、老式的铁制垃圾桶和垃圾斗等老旧或不符合生活垃圾分类要求的收集设备,全面提升区内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据统计,截至7月份,今年花都区农村产生厨余垃圾约4.08万吨,其他垃圾约19.46万吨,有害垃圾2.15吨,可回收物约7.7万吨,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减量率达到40%以上。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段持久漫长的“上坡路”。花都区将以目前的特色“蓝本”,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度融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持续遏制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强化村庄日常保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运行维护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质量和水平。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