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垃圾分类走上提质增效之路

  • 听全文
  • 2021-07-30
  • 来源:南方日报
  • 分享到
  • -

一件“关键小事”的三年治理考

  今年7月,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提出,要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上有更大作为。加强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全链条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大力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全国垃圾分类样板城市。

  特色鲜明的垃圾分类广州模式正助力城市管理出新出彩。2018年7月1日,全国首部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三年间,广州市的垃圾分类经历了楼道全撤桶、分类全覆盖、社会全行动的历程。

  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凝聚基层治理力量、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支点,面向“十四五”,广州正抓住时机,加快推进新一轮处理设施建设。一件“关键小事”的三年治理考之后,广州垃圾分类正走上提质增效之路。

  凝聚基层治理力量▶▷“让好风尚在社区得以坚持”

  炎炎夏日,绿树成荫花为径,这样的场景不是在公园,而出现在垃圾分类点……走入天河区天园街东成花苑小区,垃圾分类点不仅具备智能化感应设备,还布置了绿植鲜花,让人俨然置身花园。

  “通过垃圾分类与微改造,小区的面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和之前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从前我们不愿下楼,现在天天带孩子下楼玩。”东成花苑居民王姐说。

  在这些展示广州市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都有着一个个“党员监督员”“党员工作岗”的辛勤奉献。

  东成花苑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面临设施老化、环境差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居住体验,也给垃圾分类推进带来难题。

  在党建引领下,东成花苑将老旧小区微改造与垃圾分类、加装电梯工作结合起来,成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居委会检查队伍、物业自我巡查队伍、保洁员站桶队伍,列出任务清单,形成了网格化管理。

  自2018年至今,历经选点、撤桶攻坚、微改造等过程,垃圾分类在小区成为习惯。广州市园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东成分公司主任王宇胜透露,居民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自觉“在家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小区每日产生活垃圾约25桶,分类出来的厨余垃圾也从原来的1桶上升到3桶。

  “现在,无论是居民还是社区工作人员,我们都互相监督。抓好日常防反弹,让垃圾分类这个好风尚在社区得以坚持。”社区工作人员英姐表示,随着垃圾分类星级投放点的投入使用,居民的分类热情更高了。

  今年1—5月,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共教育处理33295宗,责令限改8643宗,行政处罚10021宗,罚款1741467元。截至2021年6月,全市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位约1.73万个,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达99.1%、95.5%。

  以垃圾分类“小平台”实现美好幸福社区建设“大提升”,目前,广州市176个街(镇)1630个社区已经建立起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五位一体”联动机制。依托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平台,推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共谋、共建、共治、共评垃圾分类身边事。

  聚焦难点靶向治理▶▷打赢垃圾分类持久战

  “夏天多暴雨,老人很难走这么远路去扔垃圾。”居民曾女士说。在海珠区和平家园小区,扔垃圾要到小区外停车场最深处的分类点,步行1000米的距离让不少居民犯难,更有人随手扔在小区大门口和去分类点的路上。

  在白云区小塘村,成片的自建楼下摆着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但不少垃圾桶上因为久未使用落下一层灰。有租户表示:“有时候分,有时候不分,也不知道谁是楼栋长,这个很难约束。”

  设点仍存难题,村居垃圾分类仍具挑战。垃圾分类走向提质增效,应对新挑战,如何聚焦难点靶向治理,打赢持久战?

  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上更大作为。广州的难点在分类投放,关键在习惯养成和投放点设立。

  今年7月,在全国首部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三周年之际,广州部署开展垃圾分类短板大排查、问题大整治、品质大提升专项行动,聚焦民生期待,以垃圾分类这件民生“关键小事”撬动基层精细治理。

  围绕分类投放不好、投放站点脏乱、垃圾混收混运等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广州组建人大政协联动督查、市委纪委专项巡察、城管执法轮番检查,聚力联动实施短板大排查。数据显示,在全市物业小区垃圾分类执法检查行动中,执法检查7784次,教育处理3278宗,责令限期整改773宗,行政处罚626宗,罚款金额达23万元。

  在巩固破解垃圾围城成果上展现新担当。经过几年的努力,广州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共计16座,基本建成与前端分类需求相匹配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形成了“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的分类处理新格局,垃圾围城之困得到有效破解。

  对标《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目标要求,终端设施处理能力尚有短板,特别是厨余垃圾的处理能力、医疗垃圾协同处理能力方面短板明显,广州正抓住时机,及时谋划,加快推进新一轮处理设施建设。

  “打赢垃圾分类持久战,我们要聚焦难点,动用‘手术刀’靶向治疗开展问题大整治”,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制度机制不完善、设施配置不合理、长效管理不到位、“收运混”“桶点差”等六方面短板弱项,广州将会诊把脉,研究制定精准整治措施。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