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易用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易用专区 > 各区动态

以南沙港区为核心 粤西粤东沿海经济带港口为两翼 珠江水系港口为纽带 广州港打造华南“大物流”新格局

  • 2022-02-18 13:48:06
  • 来源: 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 分享到
  • -

  广州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一直稳居全球十大港口行列。2021年,广州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5.5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3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6%和6.0%,有力支撑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和航运发展指数排名保持稳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近年来,广州港全力打造华南“大物流”新格局,加快推动广州市属、区属国有港口资源整合,形成以南沙港区为核心,粤西、粤东沿海经济带港口为两翼,珠江水系港口为纽带的区域港口联动协同发展新格局。

  从投资布局看枢纽能级:支撑枢纽经济能力更强

  从2004年南沙港区一期码头开港至今,广州港南沙港区已建成16个集装箱深水泊位,年通过能力超2000万标准箱,建成5个汽车滚装泊位,汽车整体通过能力超180万辆,近洋码头建成后将形成全国最大汽车码头集群。南沙粮食及通用码头扩建工程项目主体基本完工,广州港粮食通过能力达到360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南沙港铁路于去年底建成通车,首趟从南沙港南站始发的海铁联运班列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推动南沙港区成为世界级海铁联运物流枢纽。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北区项目开仓试运行,投产后总体仓容超70万吨。南沙国际通用码头、南沙港区五期建设正加快推进。

  2021年,南沙港区货物吞吐量完成3.2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61.7万标准箱,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13.1%和16.3%,单一港区的吞吐能力走在全球前列。

  从网络布局看发展格局:陆海内外联动辐射能力更广

  海向看,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交汇点、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突出优势,广州港加快拓展海外营销,开辟国际新航线,畅通海外运输通道,设立境外办事处,推动港口物流成链成网。2021年,广州港净增外贸航线21条,总数达到141条,通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外贸煤炭、粮食、汽车、集装箱等货类外贸作业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有序推进全国复工复产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发挥了硬核枢纽作用。

  陆向看,以南沙港区为中心,广州港开通近200条驳船支线,其中,广州港“穿梭巴士”驳船航线72条,覆盖珠三角主要内河码头;开通“湘粤非”国际海铁联运通道、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广州港-揭阳港海上支线等多式联运通道,现有辐射泛珠三角主要地区的海铁联运班列29条,开行中欧(中亚)国际班列12趟,设立内陆无水港30个,初步形成以广州港为核心枢纽,以支线港、无水港和多式联运通道为支撑,覆盖湾区、辐射内陆、联通全球的综合物流网络体系。2021年,广州港集团完成海铁联运到发量15.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1.8%,完成铁路疏运量超1000万吨。

  随着海向国际航运网、陆向内陆辐射网越织越密,涵盖集装箱、粮食等多个货类综合物流通道,正从广州港向大湾区、向内陆、向世界延伸,广州港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能力越来越强。

  从营商环境看韧性活力:信息驱动服务能力更优

  《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发布,国际航运中心指数广州港位列第13位;世界银行和埃信华迈发布的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广州港排名第6;全球货运港口绩效指数报告评出效率最高的十大港口,广州港位列第4。广州港何以频频在全球航运指数中走在前列?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给出答案。

  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进出口转关货物手续一次办结,“湾区一港通”、WGO及组合港运作模式,实现南沙港区与云浮、肇庆等10个内河码头口岸无缝衔接。广州港口岸全面实施“5+2”天通关,以南沙保税港区为离境港的水运货物实行启运港退税政策,通关环境便利,物流设施完善。高效的服务效率和优良的营商环境,让珠三角乃至整个华南的货物纷纷汇集到南沙港进出口。

  广州港顺应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整合船公司、口岸、客户等信息资源,打造世界一流港口。通过持续提升港口查验平台、拖车平台、驳船平台等公共平台服务效率和无纸化办单水平,广州港已全面实现集装箱出口“无纸化”。

  未来,广州港将抓住用好“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强国”建设发展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借力产业优势,努力推动区域港航物流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内涵的协同发展,持续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现代流通体系,做好“物流”这篇大文章,努力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