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读懂广州,读懂荔湾”永庆坊大学堂《屈大均诗词导读》宣讲活动现场)
(图:张海鸥教授导读赏析屈大均诗词)
近日,“读懂广州,读懂荔湾”永庆坊大学堂《屈大均诗词导读》宣讲活动在永庆坊会议中心举行。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诗教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张海鸥为观众分享广东著名诗人屈大均的故事,普及诗词文化。这次活动由荔湾区委宣传部主办,荔湾区文联、广州文艺市民荔湾空间承办,永庆坊协办。荔湾区委宣传部、区文联领导,区作协、荔苑诗社嘉宾和龙津街道、岭南街道、华林街道党员群众参加活动并聆听了讲座。
屈大均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又有“广东徐霞客”之称。今存诗词数千首,情怀馨烈,意蕴芬芳,艺术水平很高。屈大均诗集有《道援堂集》《翁山诗外》、词集《骚屑》。屈大均在《广州竹枝词》其中一首中写道:“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不但地方色彩强烈,又是关于广州十三行的最早文字记录,至今仍是治史工作者研究十三行起源变革的主要史实依据。
在讲座现场,张海鸥从广东历代著名学者的诗话趣事和文学情怀说起,分享如何将诗词蕴含的意韵、哲思和美感融入当下生活,咏怀乡愁记忆,感悟时代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格,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题材类别、艺术特征角度出发,以创作手法、诗学理论为基础,导读赏析屈大均诗词,讲述屈大均的为人、为学、处世故事。
广州是一个诗性馥郁的城市,诗词自汉而始,唐宋而勃,明清为兴,当代为盛,佳作迭出,人才璀璨。顺应新时代广州文艺高质量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荔湾区以“诗词之都”建设为引领,继承和发展中华诗词优秀成果,弘扬岭南优秀文化,深入挖掘诗词的当代意义,繁荣诗词创作,策划举办诗词讲座、雅集、读书会、诗书画展览等活动,普及诗词文化,提升公民素质,营造浓厚诗词文化氛围,引领诗词生活新风尚,展现新时代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