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去年出土文物3514件/套
最新出土文物“五一”与公众见面
展览名称:“寻迹羊城2024——广州古城考古新发现”
展览时间:2025年4月30日至10月12日
展览地点:南汉二陵博物馆
4月30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寻迹羊城2024——广州古城考古新发现”展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开展。
“寻迹羊城”系列原创性考古新发现展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加强考古出土文物展示利用的重要实践。作为广州考古成果展示的品牌项目,该系列展览自2021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本次展览是该系列展之五。展览秉承“及时转化考古成果、惠及公众”的宗旨,通过创新展示方式系统呈现最新考古发现,深度解读城市历史文脉,搭建公众参与和交流平台。
从展览中记者了解到,2024年,广州考古人辗转于都市与乡野,完成考古项目463宗,包括调查334项,勘探108项,发掘21项;清理古墓葬1034座,出土各类文物3514件/套。这些发现,有广州城诞生之前的先民足迹,诉说岭南大地的早期文明;还有手工业遗存见证古代广州的生产技术……最重要的是——小马站-流水井遗址、高岗遗址以及府前路、教育路的考古新发现,如同广州古城拼图关键碎片,指引我们无限接近一个更完整的广州城。
“寻迹羊城2024——广州古城考古新发现”展览现场
与观众开启一场广州城的探索之行
此次“寻迹羊城2024”聚焦“城”的演进,从考古发现的城墙遗址出发,着眼城内、城外,精选174件/套文物,与观众开启一场广州城的探索之行。展览以“城墙”作为观察城市发展的主要视角,以“城墙”的变迁映射“城”的发展。
第一部分“一直是这座城”以小马站-流水井遗址不晚于东汉晚期的遗迹遗物、东汉-东晋-南朝城墙遗存为线索,展示广州城自汉至唐的稳定格局以及两千年城脉基石的形成。
第二部分“城墙开始改变”尝试以考古发现解读广州城发展轨迹的关键转型期。通过小马站周边以往宋代城墙的考古发现,结合高岗遗址清理的宋代大规模垫土层,展现宋代广州城市形态的突破性变化,由“王城”向“商城”转变的历史趋势。
第三部分“城墙北拓与退场”则是通过小马站-流水井遗址东西连续分布的明清文化层以及房屋、道路、书院以及各类出土器物,生动再现城墙北拓后的市井生活图景。一同展出的府前路清代建筑遗址也同样见证了所在区域从官署走向街巷的重要变迁。
广州出土文物
美术讴歌劳动
展出符罗飞、关山月、黎雄才等名家佳作
展览名称:“千重浪——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5年4月30日—5月31日
展览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
4月30日,在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主办的“千重浪——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作品展”正式开放。展览以劳动为主题脉络,从院藏的3万余件作品中遴选出近百件刻画劳动者形象的优秀作品,汇集近现代至当代艺术大家经典力作,以此表达对劳动与劳动者的敬意。展览持续至5月31日。
展览首次系统性梳理艺博院馆藏劳动题材精品,展出作品中既有符罗飞、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赖少其、杨之光等老一辈名家名作,也有方楚雄、纪传英、杜应强、苏小华等当代艺术家的佳作。画面中的许许多多劳动者形象,是千千万万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的缩影,彰显着各行各业奋斗者的风采。从展览作品中折射出的时代精神、审美取向、艺术境界、技艺特点生动地反映出美术家内心深处对于劳动者的崇敬,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展览以劳动为主题脉络,依序展现出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第二产业(工业)劳动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劳动的生动场面,涌现出众多佳作。
其中,赖少其版画《淮海战歌》是一幅充满阳刚气魄的画作。画中表现了治理淮河的这一历史事件,创作于1973年。作品通过S形构图,将工地上火热的劳动场面表现得波澜壮阔。
符罗飞作品《收甘蔗》《饲牛》,赖少其版画《瓜棚》等,描绘了乡村劳作的场景,关山月《丰收》及《闸坡渔港写生》系列作品,黎雄才《渔舟晚集》等,描绘了渔民捕鱼、收获的场面。
符罗飞《建设中的广州钢铁厂》记录了1957年广州钢铁厂在芳村白鹤洞破土动工的场面,与如今正在建设的广钢遗址公园形成历史的对照,重温了曾经的劳动图景,留存了珍贵的历史片段。
符罗飞 《建设中的广州钢铁厂》
岭南逸韵 妙合自然
纪念赵少昂诞辰120周年艺术展展出
展览名称:“岭南逸韵 妙合自然——赵少昂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5年4月29日至6月30日
展览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
为纪念赵少昂诞辰120周年,推广岭南画派艺术,梳理岭南艺脉,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于2025年4月29日特别推出“岭南逸韵 妙合自然——赵少昂艺术展”。
赵少昂(1905—1998),原名垣,字叔仪。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之一。
赵少昂注重体悟自然,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所绘作品意趣横生,与自然相妙合。绘画题材涉猎广泛,花鸟、走兽、山水兼有,均充满了浓浓的岭南地域气息。为契合此次展览“妙合自然”的主题,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正门水池、大堂都进行了相应氛围的布置。展厅以青色为主色调,序厅以《群鱼逐落花》为元素制作的动态投影墙,游鱼从八方聚集而来,寓意宾朋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堂,共同来纪念赵少昂诞辰120周年。
赵少昂的花鸟画,灵活生动,形象逼真,其“一笔之功”“以色赋形”是其绘画中的一大特色。他善于捕捉禽鸟的瞬间动态,善于营造美的意境;他的走兽画生动有趣,惟妙惟肖,形神兼具。
展览主要以花鸟、走兽、山水三部分呈现,除了展示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藏的赵少昂代表作,还辅助陈列赵少昂常用印章、作品集、照片及其艺术年表,较全面、较详尽地展示了赵少昂的艺术理念、风格及其艺术历程。
赵少昂 《月夜猿啼》
海内外知名插画家齐聚广州!
GAS插画艺术季开幕
活动名称:“无限生长”——GAS插画艺术季
活动时间:2025年5月1日—8月31日
活动地点:广州人民艺术中心19A馆
4月29日,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广州人民艺术中心、GAF插画艺术节共同主办的“无限生长”——GAS插画艺术季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正式开幕。5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本次GAS插画艺术季以“无限生长”为主题,在举办2025第三届全国插画扶持计划(CIAC)优秀作品展的同时,邀请一众海内外知名插画艺术家、独立创作者齐聚,围绕传承与创新、交融与多元、艺术与时代等关键词,打造一场兼具专业高度与公众参与的综合性插画艺术盛会。
本次插画艺术季展陈面积超2000平方米,设有“大师展区”“CIAC赛事展区”“多功能特展区”三大核心单元,以策展与活动的双重维度,共同构筑一场传承与创新碰撞、多元文化交融的视觉盛宴。
插画艺术季现场
“大师展区”齐聚十余位一线艺术家不同主题特展,东方底蕴与国际视野兼具。中国艺术家阵容强大,国画大师戴敦邦《长恨歌》彩墨画卷国内首展,41幅画面浓缩盛唐风云;国际艺术家阵容同样人气斐然,“国内第一家中外动漫艺术馆”JC动漫馆展出宫崎骏等大师手稿。
“赛事展区”展出了包括191件静态作品与11组动态影像,从水墨国风到现代奇幻、都市生活、岭南文化等,题材丰富,风格多元。《昭君出塞》《我和我》《金灿灿的夏天》等“动态插画”获奖作品更是拓展了艺术媒介,打破静态画面局限,呈现新一代插画创作者的新锐表达。
展览之外的“多功能特展区”,将举办一系列公众参与活动,包括艺术市集、签售见面会、创作分享等,打造艺术家与公众对话的交流空间。
看!这些天马行空的小艺术家
展览名称:“万语国:I & ME 广东美术馆2025收藏童年系列展”
展览时间:2025年4月30日—6月8日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本馆
情绪小泥人、镇宅纳祥的狮子、藏有秘密的磁带、筷子“轨道”上的未来……这些艺术感与创意感十足的少儿作品是不是萌翻全场?4月30日,“万语国:I & ME 广东美术馆2025收藏童年系列展”在广东美术馆本馆开幕,展出了27组艺术作品,参展的儿童艺术家、美育老师、当代艺术家构建了丰富多样的题材,有对自我的无限追寻,有对生活习俗的深刻理解,还有科技与未来梦想的大胆想象。艺术类型包括雕塑、录像、装置、水墨、动画、音频、绘本等。
2025收藏童年系列展现场
“万语国”作为广东美术馆“童年”系列的品牌双年展,初创于2017年,其“‘小’广州三年展”的当代性和观念性曾引发全国儿童美育界的巨大讨论。展览主题“万语国”是对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创立者罗里斯·马拉古奇“儿童的100种语言”的视觉诠释,此教育理念鼓励儿童以表达性、沟通性、认知性的多种语言来探索环境、表现自我,文字、动作、绘画、戏剧等都是儿童表达的媒介。
今年广东美术馆重启第三届“万语国”,焦点回归到对当下童年的反思及童年对自我的构造,亦成为时下自我观照、自我察觉的一个讨论契机。本次展览邀请了当代艺术家、城市/乡村美育老师、儿童创作者一起参与。可以看到,在他们的作品中,通过天马行空的自我探索,坚定地喊出了“我是我”的宣言。
展览现场具有强烈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也呈现当代少儿美术教育的探索与成果。展览期间,主办方还为展览配套丰富的公共教育及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