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低碳绘就全运新画卷

  • 2025-05-12 09:41:24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打造历史上第一届碳中和全运会 为体育赛事树立新标杆

f497c7d22860590cb665.png

天河体育中心改造后焕然一新。

  5月10日至11日,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在广州举行,焕新升级的天河体育中心迎来首场世界大赛。在十五运会倒计时即将迎来180天之际,众多顶级世界田径选手齐聚广州,为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营造火热氛围。

  “办好赛事就是办好城市”,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在粤港澳三地举办。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赛事筹办的全过程,致力于打造历史上第一届碳中和全运会,为体育赛事的绿色低碳发展树立新标杆。

  低碳助力全运,多个体育场馆绿色升级

  5月11日晚,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展开决赛日的争夺,天河体育中心刮起红色旋风。男子4×100米世锦赛资格赛第二轮中,中国队以38秒03取得小组头名刷新赛季最佳,获得东京世锦赛名额;在女子4×100米接力世锦赛资格赛第二轮中,中国队以43秒03刷新赛季最佳赢得小组头名,获得东京世锦赛资格;在男女混合4×400米接力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队以小组第三的成绩获得东京世锦赛入场券;在男女混合4×100接力决赛中,中国队获得第7名……

  承办十五运会开幕式和最多比赛项目的广州,23个竞赛场馆已于2025年3月底全部实体完工,实现硬件设施全面升级。为实现绿色低碳目标,广州赛区采用“1+1+1”模式,即一个零碳建筑、一个近零碳建筑和一批绿建星级场馆,实施差异化改造策略,焕发老场馆新活力。

  其中,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成为国内首批零碳体育场馆改造项目,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所有改造场馆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此外,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均按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进行改造。

  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大力推进机电系统升级改造,聚焦六大措施提高场馆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运用高效多联机系统、新风热回收系统、智慧照明系统、高效电梯系统、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节水系统等一系列举措,实现机电系统减碳。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从隔热、通风、遮阳三大要点入手,突出岭南建筑特色。工程更换玻璃幕墙,提升热工性能。改造通过去除原二层玻璃幕墙,形成内外连通风道和更加通透的运动空间。新增水平挑檐、挑出平台,与原有的飘带型大屋架共同构建立面遮阳系统,大幅减少因阳光直射产生的热量传入。此外,挑檐上部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并植入藤蔓类植物,利用太阳能和植物蒸腾作用,进一步推动场馆节能降碳。

  城市“颜值”提升,大气、水环境质量达历史最优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初夏时节,白云山麓蝉鸣声声,荔枝湾畔荷尖初露,广州正以高颜值的“花城”名片迎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到来。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大气、水环境质量达历史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AQI达标率)提升至94%,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1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继续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国考省考优良断面比例提升至100%;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1.47毫克/升,首次达到年度考核要求,增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广州充分利用大型综合性赛事推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的契机,联动推进“赛事侧”和“城市侧”美丽建设,出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打造美丽全运实施方案》,为美丽城市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广州赛区探索推动赛事“碳中和”,据初步估算,广州赛区总碳排放量约为50万吨,拟通过企业赞助、市民捐赠、直接购买碳配额、碳普惠减排量等方式,最终实现广州赛区碳中和。与此同时,推进与赛事相关的“无废体育场馆”“无废酒店”等“无废细胞”建设。

  除了场馆的低碳改造,广州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筹办过程中还实施了一系列全方位的绿色低碳举措。在赛事交通方面,大力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赛事期间出租车保障车辆100%选用新能源车,为运动员、工作人员和观众提供绿色出行选择。同时,优化赛事交通线路,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合理安排车辆调度,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此外,还鼓励观众采用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前往赛场,并在赛场周边设置充足的共享单车停放点和公共交通接驳设施。

  推进国家试点,为城市注入“健康基因”

  环境和健康,是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的交汇点。广州以承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契机,开展赛事区域环境健康保障工作,探索大型体育赛事环境健康管理路径。

  什么是环境健康管理?是指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融入环境健康风险防控为核心开展的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具有探索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2024年底,广州正式获批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城市,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唯一的“健康环境试验田”。这项为期三年的创新实践将从2025年持续至2027年,为城市注入“健康基因”。

  根据《广州市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方案(2025—2027年)》,广州将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主办地为契机,开展赛事区域环境健康风险源调查、评估及管控,绘制分布地图,构建并试行发布大型体育赛事重要场所环境健康友好指数,助力办好绿色低碳美丽健康全运会。

  作为试点城市,在高品质办好赛事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日常出行环境。立足广州“山水林田湖草海”丰富生态环境资源禀赋,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中心地等城市属性,突出良好生态环境对公众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聚焦文旅商体融合提质增效,探索发展具有岭南特色的环境健康产业,实现生态优美、产业优化和人民健康协同发展。比如优化交通规划,减少拥堵带来的尾气污染;在道路周边增加绿化,净化空气。此外,“环境健康+”产业融合将会催生出更多以环境健康为主题的体育运动“地图”、自然康养基地和优质文旅线路,为文旅消费注入新动能。

  广州以“绿色低碳”为笔,以全运盛会为卷,精心勾勒出一幅生态与体育交融、环保与激情共生的壮美画卷。从场馆的低碳改造,到赛事全流程的绿色举措,再到城市“颜值”的跨越式提升,这场全运盛会让城市发展更具温度,让文明底色愈发鲜明,让幸福图景触手可及,助力广州老城市焕发新活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