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商都、顶流城市,政策发力,演艺经济持续升温。今年以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公安局贯彻落实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文旅体一证通”行政审批改革,推动文化园区、演艺经济提质增效。围绕“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要求,演出审批顺时而动、应势而为,在激发消费潜力、服务经济大局上作出贡献。
政策利好不断,“穗园通”“穗演通”顺意需求
2023年11月,《广州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演艺中心实施方案》印发,“全力构建湾区核心、国内标杆、国际一流的文化演艺矩阵,打造国际演艺中心”成为行业共识,“打造一批文化演艺与商业、旅游深度融合的综合消费场所,建设多元融合服务文艺消费引领区,带动文旅消费提质升级”恰逢其时。
配合培育建设国际演艺中心,《广州市“文旅体一证通”行政审批改革工作方案》推出“穗园通”“穗演通”改革举措。“穗演通”服务专业演出场馆、大型演出活动,对观众人数1000人以上演艺场馆、观众人数5000人以上体育场馆举办营业性演出。简化申请材料,营业执照等4份材料有效期内一次提交审核,不再重复提交。缩短审批时间,文化行政部门审批时限缩减至5个工作日内;公安机关受理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审批时间缩减至3个工作日内。优化审批流程,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对营业性演出审批、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审批进行对接联调,在确保安全前提下,依法最大限度核定观演人数。2024年8月以来,广州服务业扩大开放再迎利好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在沈阳等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暂时调整实施《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涉外、涉台、涉港澳营业性演出调整到我市受理审批,演出申报层级缩减、审批便利度显著提升。
业态融合消费聚集,“演艺+园区”方兴未艾
“穗园通”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资文旅体产业,壮大文旅体产业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繁荣文旅体市场,激发消费活力。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头部企业纷纷落户广州,成功引入猫眼(广州)文化娱乐有限公司、中演科技服务(广州)有限公司、腾讯企鹅影视、杭州磨铁娱乐以及北京视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优秀文旅企业落户。
贯彻“穗园通”改革要求,各区探索适应不同业态、契合区域特点文旅消费集聚地。越秀推出音乐新秀品牌“020赫兹”,依托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东平大押、广府学宫、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等文化地标和潮流街区,重点打造城市音乐营地,带动社区音乐发展,提升区域音乐活力及氛围,掀起潮流音乐艺术热潮。越秀区打造北京路演艺集聚区,“新空间+驻演剧目”进一步培育“文化+旅游+演艺”特色。2022年2月14日,《阿波罗尼亚》落地北京路天河城,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演出超755场,场均上座率超83%。随着一台好戏《桑塔露琪亚》《辛吉路的画材店》,开心麻花《捞金晚宴》《疯狂的理发师》等系列剧目相继进驻,越秀区天河城已初步具备驻演戏剧集群特点,成为焕发老城市新活力的生动实践。2025年1月,开心麻花还将惊悚爆笑戏剧《开心聊斋·三生沉浸版》引入广州正佳大剧院长期驻演,进一步丰富正佳文旅消费业态。
海珠区工业遗产丰富,珠江岸线资源明显,既有建设改造潜力巨大。海珠区宣传、文化广电旅游体等部门联手珠影集团,共同筹备成立海珠文促会演艺行业专业委员会,成为我市首个区级演艺行业专委会,推出“海珠区演艺新空间” 认定标准,7个演艺场所纳入第一批“海珠区演艺新空间”,一批沉浸式体验空间和演出场所破土而生。琶醍、太古仓等沿江餐饮消费区创建啤酒厂1985、太古仓码头等演艺集聚区,驻场演出、沉浸式演出、LiveHouse 等演出形态进一步丰富文旅消费形态。
荔湾区出台推动老旧物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及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载体等“工改工”项目提供政策支持。作为试点项目,1906科技园(原广州卷烟二厂)通过“微改造”升级为科创园区,引入音乐唐人馆等文化品牌,实现“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型。音乐唐人馆垂直深耕音乐场景,聚焦独立音乐、Live演出,打造千人级沉浸式体验。依托连锁化标准化运营优势,MAO Live house(永庆坊店)为乐队提供“一站式订场服务”,降低巡演成本,为乐迷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吸引众多流量歌手青睐,展现Live文化地标独特魅力。
黄埔区突出“政务服务+产业导入”,将12个事项纳入“一件事主题服务”特色场景应用,将4项事项纳入“智能秒批(核)”特色场景应用;将10个事项实施承诺制信任审批,将38项实施事项纳入“邮政上门办”,成功引进百纳千成影视、猫眼娱乐演艺总部、百纳星河电影等文娱产业项目10余个。2024年6月,新锐戏剧品牌“好好有戏”落户“穗园通”园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广州),成立吾哈文化传播(广州)有限公司,瞄准沉浸式戏剧、音乐剧、话剧等内容创作赛道,展开差异化竞争。
2025年1月,猫眼(广州)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在广州市黄埔区注册成立,成立至今已签订合同1368个,营业收入达3500万元,实现多方共赢。受益于“穗园通”改革,黄埔区“宝能演艺中心—至泰广场商文旅体融合商圈”通过“演艺+促销”模式双向引流,全年举办万人以上大型活动近60场、小型活动近100场,吸引客流量近200万人次,获评首批“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实现“以演促商、以商养演”良性循环。
番禺区长隆集团剧场获得演出场所备案,《长隆国际大马戏—魔幻传奇II》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越秀区北京路、海珠区太古仓、琶醍,荔湾区永庆坊、天河区正佳广场等热门商圈,逐步形成演艺、餐饮、零售、休闲娱乐等消费集聚区。
南沙发力“青年经济”,积极引进国际化演艺资源,成功引进“草莓音乐节”“风暴电音节”“云思妙想音乐艺术节”等顶级文化IP,年均吸引超30万年轻乐迷,逐步形成“国际品牌+城市节庆+青年文化”的组合生态。
延链扩容提质增效,演艺消费场景持续丰富
经纪机构量增质优。截至2025年6月,我市演出经纪机构722家,较2023年328家增加494家,同比增长了1.5倍。2025年上半年,共有11家广州本地经纪机构申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涌现广州华星演艺有限公司等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承接张学友、刘德华、谭咏麟、陈奕迅等头部艺人在广州、深圳、佛山、肇庆等地市的演出。猫眼娱乐发挥互联网娱乐服务平台优势,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珠江文体陆续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发挥“票务+场馆+商圈”优势,抢抓大湾区发展机遇。
演出数量持续增长。2024年,我市4974宗、140135场营业性演出获得审批,与 2023 年(3615 宗,109180场)相比,增加1359宗,30955场,演出申请总数、演出场次分别增长37.6%、28.4%。2025年上半年,全市审批营业性演出2528宗(其中市局审批1047宗、11个区1481宗),演出总数同比2024年同期增长8%,审批场次59257场(其中40856场、18401场)。《阿波罗尼亚》2022年2月落地北京路天河城,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演出超755场,场均上座率超83%。
大型演出稳居前列。用好服务业扩大开放利好政策,缩减涉外、涉台、涉港澳演申报层级,显著提升审批便利度。会同公安机关靠前指导,抢抓十五运大型文体赛事、活动契机,邀请经纪机构考察大湾区体育中心等改扩建场馆,指导运营方深度挖掘“赛事+演艺”需求,提早对接演艺项目需求,改造升级后承演能力、服务功能。精准区分演出主体、类型、时间、地点等项目要素,靶向施策解决痛点难点堵点。政策宣讲、材料初核、审批衔接等事前服务,有力提升大型演出申报质量、获批时效,“首演选广州、高效获审批”服务品牌成绩斐然。上半年以来,薛凯琪、王源、袁娅维、烟鬼组合等15组高人气艺人,将广州作为2025年巡演首站,持续集聚演唱会首演地优势。
演出业态丰富多样。受益于演艺中心建设,一批优秀演艺节目来穗演出,音乐类、戏剧类、舞蹈类、其他类、旅游演艺等不同主题演出,进一步丰富广州演艺市场结构。2025年1月7至26日,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再登广州舞台,连演20场,唱响“夜之乐章”。脱口秀等语言类演出受到年轻人青睐,涌现野生脱口秀、好说喜剧、纯粹幽默社、顽笑猴脱口秀、硬核喜剧等本地厂牌。各区通过多元业态创新加速演艺与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地标联动”的新剧场,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新场景,满足公众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新需求。
长隆国际大马戏、梦回岭南、融创乐园大马戏等传统旅游演艺项目持续保持观演热度。黄埔军校剧场大型光影沉浸式舞台剧《“黄埔!黄埔!”》,生动再现黄埔军校百年风云和旷世豪情,为广州旅游演艺注入新颖形态。广州融创文旅城新上映大型国风实景秀《梦回岭南》,以本土历史事件、人文典故为基底,串联音乐、歌舞、武术以及创新非遗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了岭南文化的全新体验。广州塔剧场结合地标性建筑,推出定制版音乐剧《英歌》,环境式驻演音乐剧《大侦探赵赶鹅》,通过沉浸式互动设计吸引游客,形成“观演+地标打卡”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叫座又叫好的小剧场、新空间和旅游演艺项目,为越秀区北京路、天河区正佳广场、海珠区广州塔、番禺区长隆景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增加特色优势。广州融创乐园三大创意剧场演艺、南国奇遇夜第三季-夜未央、黄埔!黄埔!光芒音乐艺术空间入选第二批“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
票房收入稳步增长。据道略演艺产业研究院统计,2025年一季度,我市演出票房收入达4.3亿元,其中演唱会票房收入贡献最大,共1.7亿元,占全市总票房的40.0%;旅游演艺演出,票房收入1.1亿元,占比25.3%;专业剧场剧院类演出票房收入8258.1万元,占比19.3%;Live house演出票房收入2787.6万元,占比6.5%;小剧场/新空间/影厅等演出票房收入2254.6万元,占比5.3%;音乐节演出票房收入1552.7万元,占比3.6%。
演出审批小切口,激活文旅领域大消费
“文旅体一证通”行政审批改革,着力优化审批事项前置服务、健全事中事后监管,简化申报材料,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压缩文旅和公安等部门的审批时间,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文化旅游领域投资,吸引优质演出项目落地举办,增加演出市场供给。广州文化产业、文旅消费蓬勃发展的实践证明,该项改革举措契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要求,为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适当放宽、可售(发)票数量限制限制、用好首演地审核巡演地备案等演出便利举措,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穗演通”改革,不使用财政资金,不增加企业成本,为审批流程“瘦身”,为政务服务“强身”,有助于演出经纪机构发挥头部演唱会/音乐节项目虹吸效应,为文旅市场消费增长提供持续动力。演出主办单位售票周期延长、演出排期灵活可控,进一步优化演艺行业招商、招演环境,吸引刘德华、张学友等艺人在广州举办演唱会。夜间演艺、景区夜游、夜间集市等文旅新业态遍地开花,吸引大批外地游客来穗观演旅游,跨城观演率超50%(其中大型演唱会70%来自市外、40%来自省外),极大拉动旅游、餐饮、住宿消费。6月26日晚,格莱美电音组合The Chain smokers(烟鬼组合)2025年巡回演唱会首站,在南沙音乐秀场震撼上演,吸引近2万人观演,全网曝光量近亿人次,来自本市观众占比11.29%,外市的观众占比88.71%,30岁以下观众占比超过77%,吸引大批珠三角观众跨城观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