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心一体系

  • 听全文
  • 2016-02-01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聚焦三中心一体系建设。着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广州作为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做强省会城市、做实华南区域中心、做大国际国内影响力。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实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计划,建设全要素型航运中心。加快整治珠江两岸码头,推动散货逐步从中心城区向外围转移。加快集装箱运输网络建设,加快发展航运交易、航运经纪、航运法律服务、邮轮游艇、船舶租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建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国际中转中心,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扩大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辐射面。发挥海事海商司法中心作用,支持广州海事法院建设。推进珠江口及泛珠三角港口协同发展,加快无水港建设。大力推进黄埔港转型升级,打造临港总部经济和港航服务业集聚区。实施航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发展航空制造、航空物流、飞机租赁、航空维修、航空服务等临空产业和航空产业。开展第二机场规划选址。完善集疏运体系,发展江海、公水、铁水、海空、空铁多式联运,推动海港、空港、铁路港联动发展。完善提升电子口岸平台功能,加快单一窗口、“三互”建设,逐步完善大通关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南沙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创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城市和地区联盟、空港联盟,提升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力。

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强化国家物流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地位,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物流体系建设,建设亚太航空货运物流中心,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城市。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优化布局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基地,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节点布局,统筹建设物流仓配基地,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网络型物流基础设施体系。鼓励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大力发展国际物流、空港物流、保税物流、城乡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冷链物流,培育和壮大一批骨干物流企业。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功能强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广州物流交易所,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提升物流服务、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水平。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主动适应和对接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积极运用新的商业模式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优化提升商业规划布局,加快天河路商圈、北京路、上下九路、万博商圈等大型商贸集聚区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和贸易融合,实现千年商都向现代商都跃升。积极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支持离岸贸易、大宗商品交易、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业务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亚太电子商务中心。支持广交会做大做强,发展壮大会展产业链,完善琶洲会展综合配套服务,引进扶持专业品牌展会,高水平建设会展之都和国际采购中心。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巩固提升传统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外包。完善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指数发布功能及影响力,提升有色金属、塑料、木材等交易平台功能,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基地和综合能源交易中心。

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实施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行动计划,鼓励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重点建设国际金融城、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等功能区,加快广州民间金融街、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等特色金融集聚区建设。做大做强传统金融机构,大力引进新型金融机构,支持本土银行发展壮大,鼓励在穗银行创新发展,支持组建民营银行。加快金融交易中心、资产交易中心、电力交易中心、融资租赁交易平台建设,支持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航运交易所建设,设立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建设商品清算中心,发展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引导一批优质企业上市。大力培育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境外股权投资、产业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知识产权金融、航运金融、航空金融、海洋金融和跨境金融等新业态,发展壮大总部金融、国际金融、民间金融和农村金融。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推动股权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融资。加快发展保险业,促进保险业集群创新发展。探索推进金融国际化,争取更多金融创新政策在广州先行先试。发展普惠金融。健全风险防范工作机制,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确保金融安全稳定运行,形成良好金融生态。——摘自《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