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敏
广州去年8月获批长期护理险国家试点,现在其他城市已开始出台方案,为何广州姗姗来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启动之后,目前广州实际上有多少工作人员参保?如何与卫生部门联合遏制“大处方”、“贵价药”的问题?6日,市人力与社会资源保障局副局长陈敏接受媒体采访,回应民生热点问题。
机关养老保险改革尚待省里开通系统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落地之后,目前广州到底有没有机关工作人员参保?陈敏说,广州已经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在政策层面已经明确。目前所有的基础数据都已采集完毕,并上传到省信息系统。相关的经办准备,包括标准规范、操作流程正在进行培训。
“改革群体应该交的费用目前已经预扣。从2014年10月开始到启动时的费用,全部已经在工资里预扣,只差真正上线操作,等省信息系统开通。届时,所有费用马上可以导入,目前已经扣除而且放在库里了。”陈敏说。
有企业退休人员认为,他们与机关退休人员的待遇差距仍然很大,不算“并轨”。陈敏说:“制度已经改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至于历史形成的问题,我们期待未来逐步改善,不能奢求一口吃成胖子。”
异地就医将做好省级平台对接
按照国务院、国家人社部的要求,要全面推进省内及全国医保异地就医的及时结算问题,广州落实情况如何?
“广州是全省优质医疗资源的集中地,在省内异地就医的操作中首先作为就医地,为其他地区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同时广州也是参保地,后来也解决了这一部分的需求。目前,广东异地医保平台机制已经构建完毕。”
陈敏表示,目前要推进的是省级平台的对接,广州已经进入广东省平台,在跨省之间的对接上,广州没有更多的任务。不过,广州是外省来粤就医的主要目的地,广州将做好与广东省平台的数据对接,让外省的数据接入广东之后,能够顺畅地进入广州的体系。
广州将试点“按病种付费”
陈敏说,广州人社局将与卫生部门配合,试点按病种付费,同时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工作。这意味着,特定疾病的患者在试点医院就诊的费用,将不再按照诊疗项目分项收费,而是实行“一口价”,有助于遏制“大处方”、“贵价药”乱象。
陈敏还介绍了广州社保去年的运作情况,截至2016年11月,广州社保参保缴费人数达3016万人次,比2015年底新增175万人次;社保基金累计结余1721.84亿元,总体运行平稳;社会保障卡累计持卡人数达1350.37万人,完成省下达的1115万人年度任务。
热点回应
长期护理险试点姗姗来迟?
广州积极主动作为成广东唯一试点城市
“2016年7月,广州获批成为长期护理险国家试点城市,其他城市已经开始出台方案,为何广州姗姗来迟?”面对记者的现场提问,陈敏直言“这个问题有点尖锐”。他首先澄清:“广州是积极主动作为,是我们主动向国家申请试点,成为广东唯一的试点城市。如果我们不想做,当初就不用去争取了。”
到底进展如何?陈敏说:“方案已经基本形成,正在走程序。去年8月份试点获批之后,我们启动专家调研,摸清全市的底数,包括服务能力有多少、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有多少护理机构床位、失能标准的制定等等。到10月份,已经摸清了广州的家底。11月份起草完成初稿,请专家论证。12月初步方案已经形成,目前正在走政府程序,争取今年上半年出方案,随后落地实施。”
“就我们所知,目前只有一两个城市出了方案,还没有正式开始实施。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其实我们并非姗姗来迟,可能算走得比较快了。”人社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补充。
市民关心的是,届时失能人士能够减轻多少负担?陈敏称:目前还不好说,到时征求意见稿出来之后,会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