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不能太低调 海外推广“CANTON”
建议将“CANTON”注册为广州文化标识,通过“互联网+”方式向海外宣传推广广州的城市品牌形象;建议对归国华侨推行“华裔卡”,解决身份认定问题;建议在春节、中秋等节日向海外宣传广府文化……8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海外华侨列席人代会座谈会,专场征求列席会议的18名侨胞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广州发展形势大好,但太过“低调”不免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需求,侨胞纷纷建言广州要加大对海外的城市品牌包装推广。
座谈会上,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凌伟宪向回国参加会议的海外华侨介绍了广州过去五年发展成绩。凌伟宪说,广州发展离不开华人华侨长期支持,目前广州正在联袂深圳、香港、澳门推进珠三角地区现代化进程,广州有毗邻港澳的优势,也有优厚的华侨资源,希望华侨继续关心、支持广州。
营商环境优越,产业配套成熟,制造业发达,经贸活动发达,交通发达……广州这些年的飞速发展让旅居海外的华侨兴奋不已,倍感自豪。出国工作了20年的智利广州总商会会长何国强曾经以为自己会一直留在智利安度晚年。“近几年我每次回来都发现广州的变化很大”,何国强深有感触地说,“所以3年前我在南沙置了房产”。
广州空气质量一年优于一年,得到海外华侨的强力点赞。来自美国三藩市的谭文华认为,“广州蓝天并不仅仅是因为地理上的优势,更是广州市政府提早预见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的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加快建设侨梦苑”让斐济华人文化体育协会会长施杰感到很高兴,“让我们看到政府对海外侨胞回国创业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建议一
将“CANTON”注册为广州文化标识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侨民在海外的政治地位有极大提升。座谈会上澳大利亚侨晖文化促进会会长陈静愉认为利用好华侨在居住国的优势为祖国发力,这对广州发展很重要。
“但是我觉得广州主动输送给海外华侨的信息还不够充分,澳大利亚有87万华侨,中文报纸每天只发行2万份。”陈静愉建议,为让更多华侨了解广州,侨务部门应该设一个信息平台,以互联网+的方法,让广州的侨民和说广东话的侨民更多地了解广州的情况和政策。华侨政策的落实、经济发展的状况都可通过信息平台向海外发布。陈静愉还补充,广州市应该将“CANTON”作为广州文化标识进行注册,通过App让西方人士和华人华侨更直接了解广州。
澳大利亚广州商会会长许成康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澳大利亚生活了近三十年。他说很多华侨在海外的生活其实和国内老百姓差不多,每天看电视直播广州新闻,看《广州日报》电子版,也收看两会信息。不过他觉得这次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及侨务的内容还不够,如果能在报告里更多反映400万广州华侨的群体心声,对华侨将是很大鼓舞。
建议二
加强广州对海外的城市品牌宣传
“广州的好处要来这里住一两年才知道,但怎么让海外人士没到广州就知道广州,愿意来广州?”在座谈中,很多华侨都不约而同为广州的低调表示“着急”,觉得广州应该加强对海外的城市品牌宣传。如何宣传广州?侨胞们纷纷出招。
“广州是一个有两千年历史的名城,这是沉甸甸的。西方人来这里,希望看到真正原汁原味的广州。”英国广州文化经贸协会会长李志强说,岭南文化和广州独有的手工艺具有深厚历史沉淀,应该将广州特有的非物质文化向海外推广。广州市政府可以考虑在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将广州传统民俗和文化宣传到海外。
许成康则建议在广州友好城市试点建立“广州人家”、“羊城学堂”或者“侨务联络中心”,推进国家侨务政策,将广州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展示出来。
建议三
推行“华裔卡”解决身份认定
广州市提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战略部署,让回国创业的美籍华人、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樑很感振奋。但他认为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人才,引进人才是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政府要吸引海外留学的人回国创业,身份认定很重要,现在签证非常麻烦,我希望政府从立法角度推进解决这种障碍。”
澳大利亚广州商会会长许成康也留意到华侨回国的身份认定难题。华侨经常要回来,需要法律承认身份,许成康建议推行“华裔卡”,希望广州能试行。
陈志樑还说,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必须要有产业链支撑,而目前集成电路的产业链还没形成,广州的芯片设计公司也很少。“去年国家投入1200亿元成立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广州怎么样融入其中?需要有发展计划。”
张必良是做生物医药的,他呼吁这方面的创新企业特别需要政府支持。“广州现在的生物医药技术企业发展面临瓶颈,我们需要引进人才、出口技术,而人才引进才是真正的突破点。”张必良说,广州需要部署下一个五年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建议四
引入大企业要提共赢要求
富士康日前落户中国内地,使增城的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海外华侨亦不例外。出国26年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房晓辉指出,广州应该在为这类大公司提供服务的同时,从长远的战略发展上对这类公司在综合发展、环境、人员、社会责任等方面该发挥什么作用提出共赢要求。同时,在增城搭建互补的产业群。
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中外企业家联盟副秘书长兼澳大利亚分会会长严桂鎏希望广州市政府加强对金融业的服务,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加快金融产业布局,加强公募私募基金规模的扩大,加大国企、民企金融企业的改革力度,增强国企活力,扶持金融民企的壮大发展。
今年,严桂鎏全家将回归广州发展,“我先生是开发商,在广州参与几次竞拍土地都没有成功。我们想将总部设在天河。”严桂鎏透露,她回国将发展私募基金,会将澳大利亚一些低成本海外基金引入支持广州建设,希望帮助更多中小企业起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