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水务局局长龚海杰
5日,广州市水务局局长龚海杰接受记者专访,去年1月,他被任命为市水务局局长,接过广州治水大任,过去一年,龚海杰自称每周末至少加一天班。对于备受关注的河涌治理、河长考核、偷排污水等老大难问题,龚海杰今年都有新动作。
2016年,广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已经出台。规定区、镇、村的河长要做到“涌边三包、守水有责”,河长需要对河道两岸的卫生、排污和违建等进行管理。龚海杰透露,根据中央的实施方案,今年广州要出台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实施方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一些扩充。河长职责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除了水环境治理以外,水资源和水安全等都要纳入河长的职责范围中。
龚海杰介绍,广州现有河长1938名,接受过河长培训者有近3000人。他说:“刚开始推行河长制的时候,更像是一种冠名,河长究竟要干什么,没有说清楚。我们现在要落实河长制,让河长制成为实名制和责任制,推出河长制的考核办法,对镇村的河长要进行打分,每半年对外公布一次。”
哪些行为会给河长扣分呢?龚海杰举例,比如河长电话不接、看到偷排漏排污水不处理等等,去年市纪委暗访曝光了水环境治理的典型案例,也都进行了相应的问责。
每月公布涌污染“贡献”榜
按照要求,今年广州市纳入国家监管的35条黑臭河涌都应消除黑臭,已有6条河涌完成目标任务,还有29条河涌有待继续治理。
对此,广州市水务局也放出了“大招”。龚海杰透露,从今年开始,对于35条黑臭河涌经过的50个村镇,将根据污染“贡献”量化排名。他说:“这河涌进村的时候指标怎么样,出村的时候指标怎么样,一对比就知道在这个村受到的污染有多严重,要让村镇各负其责。”
龚海杰进一步说明:“比如几条河道一算,白云区太和镇目前看来污染量最大。我们做这个排名就是希望村镇能有削减污染的内在动力,这是为了促进工作,不是为了找谁算账。”记者看到这份广州市镇街河涌污染贡献示意图,太和镇、白云湖街、同德街位列前三,污染物排放量都超过了11000kg/d。
违法排污者将被限制供水
龚海杰还提到,今年发现太古仓有39家餐饮店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中,为了减少这种不规范的排污行为,市水务局正在建立供排水一体化的制度。“过去供水和排水互不交叉,连主管的处室之间也没有交叉过,我们广州中心城区非居民用水有10万户,其中只有两三千家办了排水许可证,就算办了排水许可证,办完之后可能也有不规范排污的,没法监管。”
龚海杰说,建立供排水一体化之后,凡是新增用水户要供水,都要先知道排水排到哪里去,确保新增用户都是规范排水。而对于现有用户非法排水的,发现后将发函告知该用水户应接入污水管道排水,如果没有整改则要采取行政手段限制供水。据粗略调查,荔湾区、越秀区目前的违法排污行为还是以生活污水为主,白云区等则以小散乱企业、大排档餐饮等为主。市水务局未来争取做到跟踪污水排放,每个排水口都有“身份证”、有编号和主要排水类型等信息,但仅35条黑臭河涌的主涌就有2000多个排水口,加上支涌有上万个,所以工作量巨大,需要更多时间去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