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服务 > 最新服务

“文明·有约”——《广州市市民文明公约》全民修订活动启动

  • 听全文
  • 2018-09-20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在广州市晓港公园内,晨练者戴着耳机打太极拳,以免影响到他人。

在广州市晓港公园内,晨练者戴着耳机打太极拳,以免影响到他人。
  现行《广州市市民文明公约》

爱国守法 友善互助

言行有礼 健康环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总书记的论述,为广州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新方向。

文明规范,约法先行。在中国迎来第16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之际,由广州市文明办主办、广州日报社承办的“文明·有约”——《广州市市民文明公约》全民修订活动正式启动。即日起至10月20日,欢迎广大市民针对遛狗随地大小便、共享单车乱摆放、公共场所用手机高音量看电视剧等新“痛点”,倡议社会文明新风尚,为新时代《广州市市民文明公约》建言献策。你的建议有机会写进新的市民公约,并收获丰厚的稿酬。

一封市民来信引发的新思考

遛狗随地大小便、共享单车乱摆放、公共场所用手机高音量看电视剧等新近出现的城市不文明现象,都跟市民的日常生活切身相关,近年来正越来越受大众关注。市民董先生日前致信广州市文明办,分享亲身经历并热心建言,触动了倡议城市新公德的再一次思考:

“在公共交通工具(巴士、地铁)内,总有人不戴耳机,使用手机外放功能听歌看戏。这种行为无异于长时间大声喧哗,对周围乘客造成很大滋扰,应属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不文明行为。这种行为因出现时间较近,在传统道德体系中尚未明确定义。所以当有人上前劝阻时,外放声音者时常未能意识到自己‘有错’。还有家长在公交车上用iPad外放声音给孩子播放视频,这对下一代的教育成长是一种讽刺。为此,我建议政府可以梳理类似的较新近出现的不文明行为,通过媒体、课堂等途径,广而告之,让大家意识到社会道德的全新含义。我希望广州可以开此公德普及之先河,对新时代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给予明确定义,结合宣传教育,营造一个更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惠及到每一位市民的身上。”

 新时代呼唤新公约

——体现社会精神气质的新变化

广州人民都有着清醒认知:虽然广州的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世界发达地区和先进城市相比,仍可精益求精。这不但体现在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发展质量上,还表现在发展环境、文明程度,以及市民素质中。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程。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后几年又不断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出我国新时代国家气质的新变化。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其城市文明公约理应体现国家精神气质的变化,以便充分反映社会气质的最新变化。近年来,现行《广州市市民文明公约》仍起着良好的社会导向作用,但在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广州城市精神风貌和凝聚社会共识等方面,则有待进一步与时俱进。

与此同时,广州市的城市定位也发生巨大变化,新定位赋予了广州城市文明新内涵。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广州要扎实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全面上新水平,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排头兵。广州发展新定位对广州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要勇当全国排头兵,离不开全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态度再提升、认知再提高。

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与时俱进、不断传承革新的永恒事业。从上世纪80年代首倡“友爱在车厢”到为人所熟悉的“微笑在广州”,从颁布“广州市市民文明公约”到评选“广州市市民十大文明行为亮点”,从《广州市市民礼仪手册》的归纳总结到“广州十大文明风尚”的深入人心,广州市持续不断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无声中回应着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滋养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雅风貌。

共享单车、手机娱乐、快递生活……新时代的公民道德有了新的内容、新的定义。因此,有必要适时对文明公约进行更新调整以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提升城市道德内涵和文明程度,体现新时代的广州精神。

回应人民的呼声,寻找城市文明的新风尚,推出能代表我们时代价值观,并与社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新版《广州市市民文明公约》,成为了广州精神文明建设在新起点上再出发的当务之急。

回顾现行公约

——推动城市文明迈进一大步

回顾广州精神文明建设所走过的路,21年前推出的《广州市市民文明公约》,犹如一段城市文明发展故事翻开的新序章。

自1997年底公布以来,包括《广州市市民文明公约》在内的“一约三则”(《广州市市民文明公约》和《广州市社会公德守则》《广州市家庭美德守则》《广州市职业道德守则》)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对倡导文明新风、规范市民文明行为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2011年还掀起了一场“我与文明有个‘约定’”的修订大讨论、一波全民参与的浪潮。

让广州市民记忆犹新的是,为迎接第16届亚运会,广州在2010年发起了“广州市民亚运文明公约”征集活动,立足于当好亚运东道主,对市民迎宾、观赛、观演、观展等方面的文明礼仪作出倡导。在承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过程中,广州以此为契机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中心城市功能,加大了文化建设的力度,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取得了巨大成效。城市面貌的改善,提升了广州城市形象,深入人心的志愿者精神、公民道德意识,更让广州城市文明上了一个台阶。

从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当下回望,现行版本的文明公约已完成其阶段性的历史使命,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新时代新公约呼之欲出。

文明新公约 等你来建言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城市精神风貌、凝聚社会共识,广州将重新修订《广州市市民文明公约》,提升城市道德内涵和文明程度,体现新时代广州精神。

“文明·有约”活动即日起等你建言——随着时代发展,您身边是否发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如果让你修订新的文明公约,你会怎么侧重呢?欢迎投稿参加活动,如果所提建议最终入选新公约,最高可获得一字千金的稿酬!

参与办法:扫描二维码,进入投稿页面参与。

参与时间:9月20日~10月20日。

参与要求:50字以内,可操作性强,通俗易懂。内容要朗朗上口,能体现广州城市气质和文明形象,有针对性地展现广州人的文明态度。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