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在今年1月中旬举行,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进入履职第二年。去年初的广州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本届代表首次亮相,交出履职首份成绩表:代表们共提出议案2件,建议、批评和意见308件,有近三成的代表单独或领衔提出建议。广州社会变革、城市发展的热点难点,正是代表心之所系。一份份建议寄托着老百姓的热盼与期许,交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单位办理、推动问题解决。一年过去,代表建议已基本办理答复,还在广州人大网上公开以回应社会关注。
●外卖、快递电动车有点乱?代表建议严管
外卖、快递业务在广州高速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市人大代表段安春领衔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外卖电动自行车、快递电动三轮车管理的建议》,其中提道:经代表调查到2017年广州市有外卖送餐、快递企业50多家、3000多个站点、车辆5万~6万辆,不少快递、送餐电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乱穿马路、冲红灯逆行等现象常见。代表认为,目前上道路行驶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已超过我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界定标准。这些电动车辆功率大、速度快、机动性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代表建议,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外卖、快递公司的电动车辆的监管力度,督促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外卖、快递专用电动车辆从事配送服务。由交通部门对电动车实行联动监管、发放统一的车辆编码(即上户口),统一购买保险。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实行统一车身标识、安装车载定位系统终端监控设备、配额备案等管理措施,在规定的区域、线路、时间上道路行驶。
答复:电动车统一备案登记已在两区试点
市公安局表示,根据已实施的《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规定》,广州市行政区域内禁止电动三轮车上道路行驶,但邮政(含报刊投递)、快递等行业可以使用符合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国家标准的电动三轮车从事社区配送服务。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实行统一车身标识、安装车载定位系统终端监控设备、配额备案管理等管理措施,在规定的区域、线路、时间上道路行驶。
目前,广州市邮政管理局正牵头制定相关具体管理办法,拟先在白云区、海珠区开展试点工作,将纳入统一管理的试点电动三轮车进行备案登记,通过信息化监管手段对车辆进行管理,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目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正在配合开展相关征求意见工作。
市公安局也表示,在相关管理办法出台后,交警支队将依法严格查处外卖电动车、快递三轮车的交通违法行为。
25%市人大代表建议聚焦交通
2017年1月5日至10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当时新一届广州市人大代表首次在两会会场上亮相,依法履职。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们共提出议案2件,建议、批评和意见308件。其中,林永亮等41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议案》、栾玉明等36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政领域民生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议案》成为001、002号议案重点办理。
有162名代表单独或者领衔提出建议,占代表总数的28.27%。代表建议紧扣城市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打造广州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建设东部快线、农村污水、黑臭河涌治理、提高环卫工人工资福利待遇、开展“广州学”研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无燃煤区、进一步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问题。
广州社会变革、城市发展的热点难点,正是代表心之所系。从类别来说,建议涉及法制类19件,内务司法类49件,经济类51件,预算类25件,城建环资类83件,农村农业类11件,教科文卫类52件,华侨外事类2件,其他类16件。在代表建议中,涉及城乡建设管理方面的建议最多,而交通管理方面的建议更多达77条,占总建议数的1/4。
●旧楼加装电梯难?代表呼吁细化补偿标准
广州市人大代表邱瑞贤领衔提出《关于促请各方合力加速推动旧楼装电梯应对老龄化的建议》,其中提道: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有约5万套高层建筑需要加装电梯。根据2016年7月市国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历年来受理加建电梯规划审批案件400~600宗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代表调研发现,2012年~2017年初实际完成电梯加装的也不过1300多例左右,现实推进并不理想。旧楼加装电梯需求很大,以前的相关规定到2016年7月到期后,市法制办和多个部门联手修订,公布了新的《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办法》和《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技术规程》。
市人大代表邱瑞贤等在实际调研中发现,靠新方法解决所有的旧楼装电梯问题并不现实。而且旧楼加装电梯推进最大的矛盾是对低层住户的补偿,因补偿谈不拢高低层住户常闹出矛盾,新办法并未涉及补偿方案的详细标准。为此,邱瑞贤等代表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目前推动旧楼装电梯中遭遇的种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逐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在费用分摊和补偿计算等方面,制定更有可操作性的参考标准,甚至强制标准。
答复:目前不适宜出台强制性补偿标准
对于加装电梯的建议,广州市法制办会同市国土规划委、市质监局、市民政局、市城市更新局联合办理。在建议答复中,市法制办表示,加装电梯的难点最主要就是不同楼层住户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在电梯安装费用分摊和补偿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尽管困难重重,广州市政府仍积极在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政策中作出相应制度安排。目前,已形成并公布了三套费用分摊参考标准:社科院标准、广州市不动产研究会标准和《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办法》的具体规定。
对于加建电梯的费用分摊出资比例,《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办法》第八条明确规定: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所需要的资金,可以根据所在楼层等因素,由业主按照一定的分摊比例共同出资,分摊比例由共同出资业主协商约定的方式筹集。
对于低层业主的补偿问题,市法制办提出,主要引导当事人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解决,政府不宜出台既有住宅增设电梯中权益受损业主的补偿标准。“由政府介入则有公权力越界的嫌疑”。
市法制办回复,广州探索出社区居民协商加装电梯的经验。近三年全市在社区搭建社区议事会等各类社区议事平台2380个,将旧楼加装电梯纳入社区协商议事范围,由社区居委会牵头组织居民通过民主协商,就费用分摊、补偿、电梯选型、日常管理维护等达成共识。至今经社区议事协商在全市已加装成功的430多台电梯中,没有出现因加装电梯而导致的社区矛盾。市民政局收集整理近20个旧楼加装电梯的成功案例,编入《广州市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幸福案例精选》并在全市推广使用。
据悉,广州旧楼加装电梯也纳入了城市更新微改造,计划到2020年重点推进全市779个老旧小区的微改造,其中加装电梯属于自选项目,需经业主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纳入微改造实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