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暖老年人 解放年轻人
老人们在社区助餐点享受温暖的午餐。
长者大配餐 吃出幸福感
每天中午步行几分钟,就可以享受一顿热气腾腾的营养午餐,有肉有菜、有饭有汤,边吃还可以边和同龄老人拉家常,有需要还可请社工免费送上门……如今,随着长者饭堂数量的增加,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地在广州各社区、街道上演,一碗碗“长者饭”彰显出浓浓的城市温情。
广州市民政局透露,接下来将推出一大举措是各助餐点将不分户籍,让助餐配餐服务惠及每一位有需要的老人。此外,将进一步加密助餐布点,打造“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助餐配餐服务网络。
广州模式:社会合力煮好这顿“大配餐”
任何一项民心工程要落到实处,最为关键的在于行之有效的整体制度设计,广州长者“大配餐”也不例外。广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不让长者“大配餐”流于形式,民政局从制度设计上下了苦功夫,先后出台实施数个政策文件,规范“大配餐”服务,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进。
如何快速搭建起这样全覆盖的助餐服务网络?广州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以保障纯老、独居、孤寡、高龄、计划生育特扶、失能老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需求为重点,面向全体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共同推进老年配餐服务的合作机制,实现助餐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民心工程只有在市场中活下去,才能持续造福人民。”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广州长者“大配餐”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产生助餐配餐服务供应商,将政府举办的长者食堂委托企业和社会组织运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的主体,这也是广州长者大配餐的一大特色。“通过规模化的经营、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合理的助餐补贴,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持续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营养、方便、快捷的‘大配餐’服务。”该工作人员表示,广州长者“大配餐”采取“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实现助餐配餐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广州积极引入公益慈善、志愿服务资源。如市慈善会发起“爱心午餐”计划,南沙区借力“南沙时间银行平台”发动志愿者参与大配餐服务等。
此外,广州市民政部门为了守好老人“舌尖上安全”防线,建立覆盖食品生产、配送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安全监管制度,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老人大助餐配餐服务食品安全事故。
意外收获:推出大配餐 很多年轻人来电致谢!
经过探索实践,广州初步形成了社会化集中配送、社区门店+助餐点助餐、养老机构辐射服务、委托运营助餐机构等四种各具特色的配餐助餐服务模式。“中央厨房+中转配送+社区就餐、送餐、助餐”等符合广州实际、具有广州特色的老年人“大配餐”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助餐配餐服务支撑得到强化。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人员表示,上述不同模式的形成依赖于以各区各镇街为主体的主动创新、个性化试验。如荔湾区将餐车开进社区提供点心和西关小吃,白云、南沙、增城区在助餐点陆续增加晚餐服务和周末供餐服务,根据助餐服务对象身体特点和时令季节变化,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和禁忌,设计流食等个性化食谱,让不同老人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
正是有了这些基层创新,让助餐配餐服务承载起更多意想不到的功能。广州市民政部门相关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基层就坚持送上门与请出来相结合,将大配餐服务与独居、空巢特殊群体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机结合。
“长者‘大配餐’,是一顿饭,但不只这顿饭!”各区、各街镇从丰富服务供给角度出发,不断提高服务手段、提升服务品质,有些街镇提供志愿者免费送餐上门服务,志愿者送餐时,也与老人聊聊天,算是一种长者探望服务。
长者“大配餐”还让老年人交际圈得到拓展,独居、空巢、失能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得到加强。让推动者有些意外的是,长者大配餐除了惠及老年人,年轻人也受惠。“推出大配餐服务后,很多年轻人来电致谢!爸妈有了新集体生活,自己也不用担心老人孤单,可以安心上班了。”白云区三元里街民政科负责人黄红说。
下一步计划:扩大助餐配餐服务覆盖面
长者“大配餐”下一步该如何走?广州市民政局相关人员表示,广州将全力在扩大助餐配餐服务覆盖面、增加助餐配餐服务量、提高助餐配餐服务品质上下功夫,推动“大配餐”服务再上新水平,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的社会化“大配餐”服务体系,各助餐点将不分户籍,让助餐配餐服务惠及每一位有需要的老人。
当下,随着社会人口大流动,在广州各个社区出现了不少随迁老人,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广州,由于他们未有户籍,不完全均衡享受社会公共服务。长者“大配餐”将惠及每一位老人,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大福音。广州市民政局透露,接下来,各助餐点将不分户籍,让助餐配餐服务惠及每一位有需要的老人。非本区户籍的广州市户籍老年人在户籍地外接受大配餐服务时可以同等享受市级专项补贴。
广州市民政局表示,进一步扩大“大配餐”服务覆盖面。比如,在加快实现助餐点覆盖全部街镇和有条件的社区(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布点、优化布局,以社区、片区为单位设置助餐点,提升社区(村)的覆盖率,打造“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助餐配餐服务网络,提高助餐配餐的易及性;通过增设可选菜品、建立会员制、定制营养套餐等方式,丰富助餐点文体康乐等配套服务,搭建邻里交流、志愿服务平台,吸引更多老年人就餐;建立全职、兼职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送餐队伍,建立完善送餐服务网络,为高龄病残、不便出门等最迫切需要助餐配餐服务的老年人开展送餐上门服务,解决失能、独居老年人就餐难题。
此外,长者“大配餐”还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开发助餐配餐服务APP等,尽快实现全市统一的网上点餐、手机点餐、电话点餐等多种方式点餐和刷卡结算;
●支持各区、街道(镇)和助餐配餐企业聘请公共营养师科学制定食谱;
●进一步将助餐配餐服务与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群体老年人关爱服务,“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精神慰藉服务,老年人探访服务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丰富具有广州特色的“大配餐”服务内涵。
●进一步加强“大配餐”服务监管,让广大老年人吃得安心、吃得放心。